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7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9]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积累与运用(3分 6=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惫懒 (bèi) 讪讪(shà) 罗绮(qí) 扪参历井(shēn)
B.堪脍(kuài)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 纶巾(lún)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俨然 迷惘 炮烙 飞湍瀑流争喧豗
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萧森
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划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 是一种静谧和悠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从容和豁达。
⑵她梦想着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 _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⑶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 性。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陈设 实效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指头春意闹 陈列 时效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陈设 时效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指头春意闹 陈列 实效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B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李清照在慢词创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 这些纺织工人手艺高超,如同白驹过隙,能够非常熟练地编出各种图案。
C. 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6、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7~8题,共6分
“乐府”本是西汉武帝时所设立的一个音乐机关,后来用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汉魏六朝入乐的歌诗,包括采自民间的和文人创作的,都称为乐府。唐宋词也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歌诗,从这意义上说,也可称它为一种乐府诗。宋人词集题为乐府的,有贺铸的《东山寓声乐府》、康与之的《顺庵乐府》等。


浏览完整试题但以前把词称为乐府,有的还有“词出于乐府”这样一种认识,如宋胡寅《向子湮<酒边集>序》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近人王国维《戏曲考源》也说:“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他们都认为词是从汉魏乐府或六朝乐府发展而来的。唐宋词和汉魏六朝乐府同是音乐之学,它们之间自然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但唐宋词并不是直接渊源于汉魏六朝乐府,它所配合的音乐和合乐的方式跟前代的乐府诗都有很大不同。唐宋词配合的音乐是燕乐,燕乐的主要成分是北周、隋以来从西域传入的西北各民族的音乐,乐器是以琵琶为主。这在当时是全新的、外来的东西,和前代的乐府诗所配合的雅乐、清乐是不同的系统。而且唐宋词的音乐性是全部定型的,都是“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语),每个词调都有固定的句格、韵位和字声,在形式及格律上和“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的前代乐府诗也完全不同。燕乐的传入最早虽可追溯到北魏、北周(《魏书》卷六十二《李彪传》已有“设燕乐”“赐谯乐”的话),但它韵盛行是在隋唐。词是配合燕乐而产生的,因此说词的起源就不应该超过隋唐以前,说“词”出于“乐府”也就不合事实了。
宋人也有称词为“近体乐府”的,如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有词三卷,题为“近体乐府”。在乐府上加上“近体”两字,这就表明了和古乐府的区别。
7.关于“乐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最初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出现在西汉武帝时。
B.“乐府”是汉魏六朝时文人创作和民间流传的入乐的歌诗。
C.唐宋词人写的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也称为“乐府”。
D. 汉武帝之后一种可以入乐的诗体也叫“乐府”.
8. 依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宋词配合的音乐是燕乐,是西北各民族的音乐,与乐府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B.根据文意, 唐宋词的音乐性是全部已经定型的,与乐府情况并不一样。
C.唐宋词与乐府虽有诸多不同,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称“词”为“乐府”也无大碍。
D. 唐宋词的起源不会超过隋唐以前,历来有关“词”出于”乐府”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ì 忧思。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 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申之以孝悌之义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 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3分)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第Ⅱ卷
13、翻译划线句子。(8分)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4分)
翻译:
(2)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4分)
翻译:
三、鉴赏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分)
答:
15、“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答:
四.古诗词填空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同是天涯沦落人, 。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2. (1) 《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今宵酒醒何处? 。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25分)
宋词的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拨。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谴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 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17.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表达效果?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18.为什么“忧伤和哀愁”会成为“宋词的永恒主题”? (6分)


19. 结合相应语段,回答问题(6分)
⑴文章在用例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


⑵文中引用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该如何理解?


20.作者为什么要在文末说“感谢”?试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
的认识。要求语言要简洁生动,耐人寻味。(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据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关于人感染猪流感事件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尚未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也未在猪体内检测到类似病毒。但由于一些国家的疫情尚在发展中,病例逐渐增多,疫区不断扩大,不排除有传入我国的可能。
据新华网4月28日讯 各国疫情如下:美国确认64例; 墨西哥1995人感染 ,152人死;法国确认4例;加拿大6例;西班牙2例 ;澳大利亚19例;韩国首例疑似患者;英国发现2例;哥斯达黎加17例;新西兰3例 ;德国3例 瑞士5例;以色列1例疑似患者 。
随着疫区不断扩大,截止5月16日中国发现3例输入性之病例。
(1)由以上两则新闻得出我国的总体方针策略。(3分)


(2)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5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①,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
原词注:①此句意味登高望远,天地苍茫,不知路向何方。②此句意味苦思心仪之人而日渐消瘦憔悴。③此句意味千寻万觅,却突然发现心上人竟在近旁。
时至今日,王国维这段话对我们治学、创业、做人等方面仍很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选择治学、创业、做人等某一方面,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余下试题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选项
13、翻译划线句子。(8分)
(1)
(2)
14、(3分)
答:
15、(5分)
答: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同是天涯沦落人, 。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2. (1) 《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宵酒醒何处? 。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17.(5分)


18. (6分)


19.(6分)




20.(8分)


21.(1)(3分)


(2)(5分)


七.作文(60分)
题目:


































700





800




900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2 D 3 C 4 D 5 C 6 C 7 C 8 C
9.C(让:责备)
10.D(两个“于”字都是介词,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后一个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把。B项的两个“乃”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前后紧密相接,就;后一个表示转折,竟然,却。C项的两个“因”字,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介词,趁机。)
11.B(楚王惭愧,请求与梁结交,称说梁王,均因“报怨以德”而起。第一、五句是报怨以德的做法,第三句是报怨以德的想法。)
12.C(错在“请他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望文生义。“请交于梁王”意思是请求与梁王结交。)
13(1).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
(2).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
14.(3分)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15.(5分)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16.(5分)1. 江间波浪兼天涌 无边落木萧萧下 相逢何必曾相识 别有幽愁暗恨生 枯松倒挂倚绝壁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杨柳岸晓风残月 梧桐更兼细雨
17(5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既通过“挂满”“网住”等词语形象可感地写出了“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同时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18(6分)①客观上,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②主观上,是因为宋朝的词人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便将“小我”之愁、“大我”之愁融入到词作之中。
19(6分)⑴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8-2009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