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650  
标签:语文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0]
《〈论语〉选读》一课一练·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选读》一课一练·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植其杖而芸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 使子路问津焉
D. 使子路反见之
【答案】C(A.“芸”通“耘”;B.“辟”通“避”;D.“反”通“返”)
2.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讨:讨伐
B.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谏:劝谏
C.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节:礼节
D. 而谁以易之 易:变革,改变
【答案】B(谏:匡正,挽回)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子路行以告 以吾从大夫之后
B. 孔子下,欲与之言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C. 是鲁孔丘之徒与 是为非,以吉为凶
D.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吾从而师之
【答案】D(跟从。A.把/因为;B.介词,跟,同/给予;C.判断词/正确。)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孔子沐浴而朝 B.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 明日,子路行,以告
【答案】C(A. 古义:斋戒;今义:洗澡。B. 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D. 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
A. 果哉!末之难矣 B.而乱大伦
C. 孔子下,欲与之言 D.不仕无义
【答案】B(使动用法。A. 形容词用作动词,辩驳;C. 名词用作动词,下车;D. 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鸟兽不可与同群 B.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末之难也
【答案】A(省略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10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7.对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危险 B.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 D.耰而不辍 赋:停止
【答案】C(易:改变,改革)
8.选出下列加黑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①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②趋而辟之
B.①是鲁孔丘与 ②丘不与易也
C.①何德之衰 ②不得与之言
D.①而谁以易之 ②子路行以告
【答案】A(A.均表表修饰,可译为“着”;B.①通“欤”,吗,②跟,同;C.①这样,②他;D.①跟,同,②把,“行以告”是“行以之告子”的省略。)
9.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浏览完整试题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答案】B(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 。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译文: 。
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文: 。
【答案】①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②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这样地动荡不安,那么(你)能跟谁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呢?③飞禽走兽是不能跟它们同群共处的,(我)如果不跟世上的人群相处又能跟谁呢?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11~14题。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①,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②。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③。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④,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毒药)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⑤,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⑥,合不可求。遗理释义,以要不可求,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⑦,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①左、右:泛指处所。重:尊。②疾:努力,尽力。③论:被人称述而彰明。④说:说教。兑:悦。⑤胜理:依循事理。⑥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⑦畏:被拘囚。前一个“畏”,横死。
11.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尊则言信矣 信:被人信从
B.师操不化不听之术 听:被人听信
C.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 重:看重、着看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遗:丢弃、抛弃
【答案】C(据上下文,应是副词,“深,甚”之义)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 )
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其人苛可,其事无不可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答案】A(B项上句说的是“学者”成为圣人的条件,下句说的是老师该如何教学生;C项下句说的是做老师的要务;D项上句是说师生关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D.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答案】D(文中把颜渊侍奉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曾点派曾参外出与尊师无关)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
⑵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
⑶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译文:  
【答案】⑴不努力学习而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魁,“者……也”,倒装句,译出大意)
⑵而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显、安,使动用法,是,濡,译出大意)
⑶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与,尽,以,译出大意)
参考译文:
先王的政教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的了,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的了。忠孝是作君主、父母的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荣是作子女、臣下的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作君主、父母的却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作子女、臣下的却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展开余下试题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言语就会被人信从,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应召去教的老师不可能教化他人,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人处于不可能受到教化、不会听从教诲的地位,自己随意行事,尽管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凡说教,应该使对方心情舒畅,而不是硬性说教。如今世上说教的人,大多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却反去硬性说教。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反去硬性说教,这就如同拯救溺水的人却用石头让他沉下去,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社会越发混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乱就都由此产生了。
所以,做老师的要务在于依循事理,在于施行道义。只要事理被依据,道义得以树立,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对他们不敢轻慢,即使上至于天子朝拜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羞愧,大凡师徒相遇而和洽的情况不可能一定实现。如果有谁遗弃事理,抛掉道义,去追求不一定实现的东西,并想要人们尊重他,这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施行道义,然后才能尊显。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遇难了吧。”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三、综合运用
15.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
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

【答案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
16.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也在发展。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语言现象,成语新解便是其中之一。比如有人这样解释成语:
杯水车薪:指有些人的工作,每天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可以买一辆车的工资。
度日如年:指公务员的日子,非常好过,每天像过年一样。
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
请谈谈你对成语新解现象的看法。(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提示】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指出这些新成语大多是讽刺一些社会现象,语言幽默,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指出这种现象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会对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1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
为了使普通百姓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有限的知识基础,最大限度地了解当代科技前沿的发展概况,普利高津、霍金、马古利斯等站在自然科学前沿的大师们以其敏锐的创造力、丰富的想像力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平白如话的语言介绍给他们。



【答案】①普利高津、霍金、马古利斯等是站在自然科学前沿的大师。
②他们以其敏锐的创造力、丰富的想像力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平白如话的语言介绍给普通百姓。 (119.179.214.235)
标签:语文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论语〉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