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14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4]
华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必修2).
华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2)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8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鬈曲(quān) 镌刻(juàn) 黝黑(yǒu) 纨绔子弟(kù)
B. 肖似(xiào) 涟漪(yī) 青荇(xìng) 余音袅袅(niǎo)
C. 鞭笞(chī) 静谧(mì) 号叫(háo) 弱不禁风(jìn)
D. 枕藉(jiè) 奢侈(chǐ) 修葺(qì) 功亏一篑(guì)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向华北大举进攻,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祖国危急,不绝如缕。
B. 他与失散多年的妻子破镜重圆,亲友们都替他们感到高兴。
C. 一个人数十载的生命相对于无穷无限的宇宙而言,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D. 暮春时节是“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玉兰的树冠上就会布满含英咀华的花蕾。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C. 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D. 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4.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④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⑤③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⑤①②③⑥
二、古诗文积累与鉴赏(2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举匏尊以相属 属:通“嘱”,劝酒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
C. 顺流而东 东:向东


浏览完整试题D. 知不可乎骤得 骤:屡次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2分)
A.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彼且奚适也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某所,而母立于兹
7.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2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选自《晋书》卷九0,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C. 请假还家,阴资装  阴:暗中。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白:告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11.用“/”给文中带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临 辞 质 赐 绢 一 匹 为 道 路 粮 威 跪 曰 大 人 清 白 不 审 于 何 得 此 绢。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②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以前3题计分)(6分)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② ______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③ ___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
④锲而舍之, ___; ___,金石可镂。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三、现代文阅读鉴赏(20分)
(一)课内文段阅读(9分)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14~16题。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14.下面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于分量上在人生也太多,所以人们往往把握不住人生。
B.搭车乘船的时间比较短,人们能够把握,能有明达之人出现;而对于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较长时间的“人生”而言,就少有能把握的明达之人了。
C.因为时间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所以人类在过去与未来中不绝地相追逐是渺茫而徒劳无益的。
D.“凶险残惨的争斗”是人们不能把握较长时间的“人生”而做出的不明达的举动,与作者所说的“大人格”“大人生”是相违背的。
E.英国诗人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与佛家的“纳须弥于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余下试题15.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有何用意?(3分)
16.从所选文段来看,作者所说的明达之人是怎样的人?(2分)
(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1分)
阅读《冬日絮语》,完成17~19题。
冬日絮语 冯骥才
①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②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③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④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现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⑤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充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⑥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⑦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⑧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⑨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它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17.文章开头部分写“香棒”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要分析。(4分)
18.“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有关内容谈谈。(3分)
19.请结合文章的主旨简要回答第⑨段提出的问题。(4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4分)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
五、作文(40分)
21.作文。(40分)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连结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的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请以“桥”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8分)
1. B(A,蜷quán曲;镌juān刻;C,弱不禁jīn风;D,功亏一篑kuì)
2. D(用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A,“不绝如缕”原意是中原诸国在异族冲击下,形势危急,虽然还没断绝,但也只像一根细线那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也形容声音细微;B,“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C,意思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3. D(A,“缺乏”与“勇气不足”、“谋略不当”重复,可把“不足”、“不当”删去;B,成分残缺,应在“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后加上“的精神”;C,“抓不抓”说的是两面,后文说的是一面,不照应,可改为“能否后继有人”。)
4. B(应按以下逻辑关系排列顺序: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古诗积累与鉴赏(28分)
(一)(8分)
5.C (应为“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
6.A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B “且”与“夫”构成“且夫”这个固定搭配作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再说”;将,副词。C 那,代词;希望,表祁使语气。D 然而,转折连词;你的,代词)
7.翻译
⑴本来是一世的英雄,然而现在在哪里呢?(“固”1分,宾语前置1分)
⑵月亮象那样有圆有缺,但最后没有增减。(错一处扣1分)
(二)(14分)
8.B(樵:柴,名词。)
9. C(A前句中的“乃”为“才”之义,副词;后句中的“乃”为“竟然”之义,副词。B前句中的“之”为“他”之义,代词;后句中“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句中的两个“于是”都为“在这种情况下”之义,介宾短语。D前句中的“及”为“到”之义,介词;后句中的“及”为“比”之义,动词)
10. C(由原文中的“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可知,胡质帐下都督并未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
11.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每错断、漏断两处扣1分)
12.(1)这是我俸禄的剩余,特地把它作为你的盘缠罢了。(“是”1分,“以为”1分,大意1分)
(2)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清”1分,“谓……曰”1分,“孰与”1分)
【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亲。停留了十余天,准备回去。快走的时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盘缠。胡威跪下问父亲,父亲清白,不知道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胡质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特地把它作为你的盘缠罢了。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


展开余下试题(三)(6分)
13.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至
③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④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课内(9分)
14.AC(A、原文是说时间“分量上在人生似乎也太多”,去掉“似乎”,意思已与原文相背。C、“徒劳无益”之说无中生有。)
15.白诗的意思是说:人生活在世间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蜗牛角中,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痕迹都没有。又何必去为一些微小利害而争论不休呢?(1分)作者引用白诗意在告诫人们要战胜“渐”,把握时间,把握自己的生命。(2分)
16.在人生中,不会迷于局部而能顾及全体(或“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1分);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1分)——的人。
(二)课外(11分)
17.(1)内容上,借写“香棒”的绿叶衬托冬日的阳光,突出了冬日阳光的灿烂、明媚、神奇,阐明了万事万物相对而生的道路(2分)。(2)结构上,引出“冬日的阳光”,为歌颂冬日的阳光做铺垫;为文章增添了生活气息,显得自然生动(2分)。
18.冬日的天空空阔、高远、清澈、庄严吸引着人们(2分);它深藏着奥秘,引人思考(1分)。
19.冬天沿着爱(或“光明”“温暖”)的方向,穿越黑暗(阴影),走出严寒(冷冽),走向春天(2分);我们应该用纯洁的心灵,走出人生的失意,拓展人生的宽度与广度,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2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4分)
20.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短缺)
五、作文(40分)
(21、略)
华南师大附中高一上语文期末考优秀作文选
【优秀例文1】 桥
高一(3)班 袁苗苗
桥,向来便是承载情感的意象。一幅最美的风景画中,倘若没有了桥,便会丢失了许多遐想的魅力。我相信,桥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是个让人静默倾听的地方。
烟雨蒙蒙,柳絮飘飞,走在坚实的石板上,最让人销魂的莫过于江南的桥。扬州的二十四桥,周庄的双桥,杭州的断桥……千百年来,那厚重的石板里不知砌进了多少繁华与悲凉。走上桥,触摸着这亘古不变的年岁,有时心中竟徒生感慨。只是无故的感慨,感慨。很多东西随桥下流水永久地逝去,有些情却随着桥永久地存在。闭了双眼,只等它从容地向你倾诉:听啊,听啊!我听到了失意的文人贬谪的苦闷,瞧见了他们衣带渐宽的憔悴和不平;听到了依依分别的友人桥头相送,折柳相嘱;听到了,桥畔歌楼声色起。乐暖如春,和着歌女红颜下若楚的悲歌不绝如缕……黯然伤神,罢罢罢。一切俱往,留空哀婉。
失去细腻的儿女情长,踏上中原的桥,顿觉带着豪气的粗犷。没有晓月玉箫,却有铁骨铮铮。桥下流水如怒吼雄狮,气吞山河。凭栏立,有英雄。黄巢于此高呼: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王朝的腐朽没落早已将它置于风雨中,乱世之下,英雄定当开启一个新的盛世。尽管起义失败,尽管壮志难酬,但又何妨!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言败。困难终究要来,何不来得更猛,不学江东项羽,只待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多少个世纪过去,多少文人墨客凭吊于此,他们踏上此桥,经历了多少从失落到振作的心理历程。黄巢的诗永远地刻在了桥上,让每一个后来者肃然起敬。桥,多了厚重的使命感。
再有一座桥,凝聚了太多的恨和耻辱,那就是卢沟桥。“七•七事变”,让它美丽的卢沟晓月映出了血影。日军的铁蹄从此处踏入中国的九州大地,带来了中华民族的一场腥风血雨。全民抗日,想起是多么的痛,又是多么自豪。站上卢沟桥。怎能不生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呢?勿忘国耻呵!
走过人间许多桥,经历桥的情感,尝尽人间百味。懂得苦痛,懂得爱恨,懂得立志,懂得责任。在我心中,我正走另一座桥,桥的另一端,通向成长。
【优秀例文2】 桥
高一(7)班 吴可葳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未必两队之间直线最美。
给人生的起点与终点间建起一座回环萦绕的九曲桥,或许风景会更好。
——题记
许多人将人生比作路,而我将人生比作桥。有的人是廊桥,从出生便已有过分关心的父母作其桥顶遮风挡雨;有的人是石桥,一辈子经受风吹雨打终于成就朴实坚毅的精魂。而我,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座有转折有起伏的九曲桥。
那是小学毕业的暑假,参加了无数所学校的招生考试,最后却以一分之差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学府擦肩而过。在那个还不懂豁达和放下的年纪,我将这当作了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挫折”,一度以为自己的前途渺茫。母亲见我失落,便带我去江南旅游散心。
江南的梅雨连绵甚至加重了我的沮丧。在母亲略带兴奋地告诉我今天要去看九曲桥时,我只淡淡地说:“唉,小学生都知道两地间直线最短,谁那么浪费资源去建个要弯曲九次的桥?”母亲略带深意地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未必两点之间直线最美,人生也是这样的,到了九曲桥你就会明白了。”
车子停下来。我和母亲撑着小圆伞穿梭在游人间静观那迷蒙烟雨中的九曲桥。微风下泛着点点涟漪,湖面是苍蓝的,两岸的花草透着静谧,唯有画面中央那回环萦绕的九曲桥,让这派湖光山色忽而生动起来,突而不兀,显而不彰。
我们在稀疏的人群里踏上九曲桥,正欣赏着这边山色苍茫,忽而转折,眼帘中又是那边湖光,再一曲折,几朵睡莲沾染着雨露颇有娇羞姿态,又一回环,几尾小鱼在空明澄净的湖水中自在游荡。
浸在不断变换着角度的美景中,我忽而醒悟。若这桥是普通石桥直通到岸,固然路程短,但在直桥上又有谁会自己不断变着角度欣赏到如此多姿美景呢?若非九曲桥,这画面将多么乏味单调;若非曲折回环,又何来这般动态的一步一景,一曲一湖山?
人生亦是如此,太轻而易举的成功便失去了甜味,越曲折的人生路新奇的景色便越丰富。没有去到心仪的学校又如何,不过是拐了个弯变换了风景,人生精彩依然。
我忽的释然。
许多人将人生喻为路,而我喻人生为桥,我衷心地感激人生可以如九曲桥,不必最快达到目的地,但我阅尽每个角度的风景,我将傲笑着,面对每一个曲折,面对每一个曲折后的另一片风光。
【优秀例文3】 桥
高一(8)班 蔡展彰
桥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过往的方便,更多的是耐人寻味的道理以及无尽的思考。
——题记
我家出来不远处,有座烈士桥。
为何叫做烈士桥?听父母说过,那是个全镇子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却是每个人都感到含糊的故事。据说是有一年,暴雨不断,河里发生洪灾,桥也被冲垮了,眼看村子要被埋没掉,解放军部队的人来救灾,其中就有几个英勇的士兵,裹着沙袋,手牵着手,形成一个天然的堤坝,为救灾争取了时间。后来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华南师大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