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6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5]
简阳市石桥中学高中2011级检测试题(YK200912)
简阳市石桥中学
高中2011级检测试题(YK200912)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Ⅱ卷答案用蓝、黑笔(芯)工整、规范地填写在试题卷上。第Ⅰ卷答案如有修改务必擦拭干净,否则影响判分。
3.考试结束,将第Ⅰ卷带走,第Ⅱ卷按页码顺序整理。
第Ⅰ卷
(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渐(jān)染 公姥(mǔ) 周公吐哺(pǔ) 渚(zhǔ)清沙白
B、纤(qiān)细 石扉(fèi) 商贾(gǔ)云集 迁谪(zhāi )
C、虾(há)蟆 红绡(qiào) 载(zǎi)歌载舞 祠(cí)堂
D、纶(guān)巾 渌(lù)水 否(pǐ)极泰来 浣(huàn)女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慷概 夙兴夜寐 雕栏玉砌 班驳陆离
B.修葺 戛然而止 殒身不恤 暝顽不灵
C.编篡 青青子衿 长途拔涉 眼花瞭乱
D.桀骜 寻常巷陌 目不暇接 豆蔻年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此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一些不法商贩将早已过期的食品在包装上改头换面,又拿出来销售,这种不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C、近二十年来,我们村子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D、李峡被敌人抓住,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坚持斗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于今天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B、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大连实德队,再一次证明鲁能泰山队不可动摇的冠军地位。
C、很多家用电器,国产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D、由服装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根据饭店特点和时装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对服务员着装进行了评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民歌到底是什么?区分民歌与非民歌是否有一个固定和科学的标准?以前我们分析《诗经》中的作品,往往把“反映贵族生活”的诗算作一类,而把“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划分为另一类,以为后者才是民间歌谣。现在看来,这样理解民间歌谣,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民歌是一种体裁,它的特点在于民间的集体创作,而并不在乎它的内容如何。民歌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相对而言,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无论它所写的是什么题材,无论它是爻辞、祭乐、徒诗,还是谣曲,我们都应该认为它是民间创作,并把它称作民歌。
《诗经》中保留的民歌,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前期武王至周孝王时。因为是各地的土风,所以《诗经》中民歌的产地包括了很广的地区。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在江汉流域的楚国,也开始了《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历六十年,使中国增加了许多人口,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便据此开始对外开拓疆土,伸展势力;对内采用儒术,建立各种制度,以巩固他的统治。他的这些举动,为偏远地区民乐的传入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引起皇室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更大兴趣。这样,在汉武的朝中产生了一个以“采诗”为主要任务,旨在借此兴“乐教”、“观风俗、知薄厚”的专门的音乐机构。
浏览完整试题
汉武帝刘彻的采诗成法,虽然在一百多年以后,受过他自己后嗣哀帝刘欣的洗劫冲击,西汉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虽然在当时并不多(据《汉书•艺文志》录,共138篇),而后来得以存目的则更少(约40首),但这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歌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的主体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保护和提倡,相当地繁荣过。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与这种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曲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于是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到来了!
唐代是诗歌的盛期,但唐代文学实际上标志着诗坛主体的逆转。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最终却掠取了民歌的美,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内的崇高的主体地位,这是诗歌发展所必将导致的结果,正说明了诗歌自身发展的日新月异。
5.下列关于“民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写的是什么题材,凡是爻辞、祭乐、徒经、谣曲都应属于民歌。
B.民歌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用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C.诗歌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无论什么题材,无论为何而用,都应称作民歌。
D.无论其内容和体裁如何,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都应将其视为民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武帝时,朝中“采诗”既是为了兴教化,也是为了了解民众的生活,检查政治的得失。
B.汉朝音乐机构是采集汉朝新辟偏远地区的民乐的专门机构。
C.汉代统治者对民歌创作和收集的重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诗坛主体的逆转”是指 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中的崇高的主体地位。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和与之同时成书的《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直接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
B.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积累了不少财富,从根本上决定了民歌快速、长足的发展,并且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
C.从《诗经》到汉乐府到今天,民歌一代一代的传承全靠民间的自然的流传。
D.如果没有乐府民歌的几百年的繁荣,就可能没有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的到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
[注] ①玄: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 环堵之中 堵:院子。
C. 月致羊酒 致:送给。
D. 延问得失 延:延请。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隐于壶山之阳 室西连于中闺
B. 乃为英设坛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待以师傅之礼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 寔怪而问之 拔剑撞而破之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
B. 樊英曾多次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来,顺帝责令郡县官府把他送进京城。到京后,樊英仍声称有病,不肯拜见顺帝。
C. 樊英不惧皇帝的威压,在殿上针锋相对,拒不应命。后来皇帝在生活上关心他,还以师礼相待,他才接受了五官中郎将之职。
D. 樊英不得已接受皇帝的诏令,既未能坚守自己的名节,又未能提出奇谋远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有人甚至对他进行批评。
高中2011级月考试题(语文)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译文:
(2)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展开余下试题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楚城:泛指湘鄂一带。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江山。
(1) 这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思乡佳作,基调苍凉。作者通过哪些事物传达出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本诗颔联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请你对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的表现手法简要赏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天天归心。”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
(3)白居易的《琵琶行》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西湖梦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有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地道了,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他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节)
14.第①段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人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答:
15.阅读第⑤段,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含义。(4分)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自卫”指的是 。(2分)
“自慰”指的是 。(2分)
16.概括指出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抱什么态度?(6分)
答:
17.简要分析作者对林和靖式的“急流勇退”的看法。(6分)
答:
六、(15分)
20、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5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发射时间定在凌晨。 。火箭 ,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 ,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②④⑥⑧ B.②③⑥⑦ C.①③⑤⑧ D.①④⑤⑦
2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两个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春天是一首诗,飘洒轻盈,含而不露的春雨是最浓郁的意境。
展开余下试题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雪莱有一句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请以“ 来了, 还会远吗”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基
础
等
级
40
分 内
容
20
分 一类(20-16) 二类(15-12) 三类(11-7) 四类(6-0) 得分 合计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切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一类(20-16) 二类(15-12) 三类(11-7) 四类(6-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病句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20
分 深 刻 有创意 丰 富 有文采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性
4.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6.有个性特征 7.材料丰富
8.形象丰满
9.意境深远
10.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1.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2.文句有意蕴
扣 分 题 目 书 写 错别字 字 数
200
400
600
800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2分)
1.D 2.D 3.B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凡是爻辞、祭乐、徒诗、谣曲都应属于民歌”与文意不符,因为其前提是“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B按作者观点,只要是“民间的集体创作”,“反映贵族生活”的诗也是民歌。D“体裁”有诗歌,也有小说、绘画、雕刻等,“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也包括绘画、雕刻等。
6.B/汉朝专门的音乐机构是以“采诗”为主要任务,而“采诗”的范围应是全国。
7.D/A“《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没有“成书”,只是出现的时间“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也不是它直接浇灌出楚辞,可以这样说:《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与其他条件一起,在二百年后,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又通过屈原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B“快速、长足的发展”未涉及。C“全靠”不对。第二段说:“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第四段说:“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曲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
三、(9分)
8.B 9.D 10.A
四、(23分)
11.(10分)
(1)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2)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12.(1)作者借流水、谢花、子规、家、书、华发等意象传达思乡之情。(
上一篇:
2010年春八年级下第二学月学习达标检测
下一篇:
2010年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简阳市石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