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7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7]
江西省九校第二次联考试题
江西省九校3月份联考语文试卷
审核 李晓平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共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炊烟(chuī) 熨贴(yù) 空穴来风(xué) 敲响丧钟(sāng)
B.似乎(sì) 烟囱(chǒng) 踽踽独行(jǔ) 呱呱坠地(gū)
C.尽快(jìn) 与会(yù) 量体裁衣(liáng) 疾风劲草(jìng)
D.氛围(fēn) 重创(chuàng) 叨陪鲤对(dāo) 百折不挠(n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跫音 歆享 秕漏 牛山濯濯 引亢高歌
B.乖唳 和煦 自栩 博闻强记 纵横捭合
C.敕造 磬石 怃然 朝暾朝夕 人烟阜盛
D.肩胛 蓬篙 雾霭 恒古不变 沽名钓誉
3.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实践科学发展现是我们职能部门首当其冲的责任。
B.个别西方媒体偏信热比娅捏造的一写杯弓蛇影、子虚乌有的“证据”,对我国政府依法处罚“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歪曲报道。
C.2009年12月20日,刘德华和黎明两人对竞争一说不以为意,都表示兄弟情仍在。
D.江南,既有七月流火的夏季酷热,又有大雪飘飞,天寒地冻的冬季严寒,有莺歌燕舞的春,又有爽朗窸窣的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实施的“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策略,有效延缓了甲流疫情在我国的输入、扩散和流行。
B.《复兴之路》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广泛赢的了观众的信息,被誉为继《东方红》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C.法国地站专家认为,海地处于地震频发区,此次地震破坏力巨大的原因是由震源浅和震中靠近城市所致。
D.上海世博会所倡导的“文化世博”“和谐世博”“低碳世博”理念,必将促进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知识的充实心灵的人, , 。没有面包不要紧, 。
, 。
①某种意义上都是半裸着的人 ②只要我们有理性
③同没有外套遮体的哲学家一样④我们也还要心怀理性
⑤尽管知识里面不长面包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④⑤②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8题
回归经济学的“文学”传统
姚洋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意外地授予了两位得奖呼声很低的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利弗•威廉森和印第安纳大学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1990年代初科斯和诺斯相继得奖之后,威廉森得奖的呼声一度很高,但最近一些年来,他似乎已经淡出了诺贝尔奖的搜寻雷达。奥斯特罗姆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而是一个政治学家,她从教的也不是经济系,而是政治学系。并且,她的工作并不出类拔萃,她的得奖一定会让许多经济学家在心里说:“如果她能得奖,为什么我不能呢?”
尽管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威廉森和奥斯特罗姆的奖励都是在“经济治理”领域,但是,他们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同时得奖,惟一的原因,似乎是他们都不是那种大量使用数学或统计模型的“高技术”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用意似乎是在鼓励经济学家回归“文学”传统,就像1990年代初期给科斯和诺斯授奖一样。但是,这一次可能有更现实的原因。
浏览完整试题
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人们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看法,就连一向回避现实争论的英国女王也开口问经济学家:“为什么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到这次危机?”在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前三个小时,一名记者到我办公室采访,并让我看网上推举的得奖热门人物,发明资本市场“有效市场假说”的尤金•法玛赫然位列第一。我当时就对他说:“如果法玛得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就该关门了。”看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还不至于愚蠢到这个地步;相反,把奖颁给威廉森和奥斯特罗姆这两个更“文学化”的经济学家,似乎表明了它对经济学那些“高深”理论的抗议。
那么,经济学是否会回归“文学”传统呢?依我看,经济学从来就没有成为“科学”,瑞典中央银行设立“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错误。按照目前学界普遍接受的由托马斯•库恩给出的对“科学”的定义,一门学问是否是“科学”,要看它的预测是否是可以被证伪的。为什么是“证伪”而不是“证实”呢?因为迷信的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证实的,但它永远不能被“证伪”——迷信告诉你死后可以升天,你能证明那是不可能的吗?
经济学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经济学预测不存在反例,但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就此认为经济学理论就错了,相反,他们会说,反例的产生是由于理论成立的条件不满足。比如,消费理论预测,一种物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越可能购买这种物品;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相反的事例,如奢侈品的价格越高,人们的购买越多,房价越高,人们越踊跃购买,等等。但经济学家永远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些看似不正常的反例,如人们购买高价奢侈品是因为人们把价格当作身份的象征,买涨价的房子是因为人们预期房价还要涨。然而,即使这些解释是正确的,我们也要问:“如果这样不断增加条件,何处是尽头?”自然科学的预测不需要额外条件,爱因斯坦的一个能量公式就足以预测原子能的存在。经济学家则像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郎中,什么病都治,什么病都治不好。
经济学从来没有脱离“文学性”;就预测而言,它从来没有比历史学做得更好。经济学家应该更谦虚一些,不要以为有了“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就以为经济学真的变成“科学”了。经济学的任务不是预测,而是像历史学那样,解释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经济学的优势是有一套“科学”的解释语言,如经济学模型、统计模型等等,而这样的语言更接近自然科学所使用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应该叫“诺贝尔经济科学语言奖”。
(选自2009年10月15日《东方周末》)
6.下列对“经济学的‘文学’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1990年代初科斯相继获奖一样,经济学中似乎不大量使用数学统计模型的传统。
B.因为没有一个经济学预测不存在反例,所以经济学从来就没有脱离“文学性”传统。
C.这一传统的优势是一套“科学”的解释语言,这样的语言更接近自然科学的语言。
D.“文学”传统的存在是由于经济学家的预测需要额外条件,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7.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一门学问的预测可以被证伪,它就应该是科学。
B.既要证实又要被证伪,两者应该同等重要。
C.一门学问的预测只有被证伪,才能算是科学。
D.一门学问的预测如果能被证伪,它就不是科学
8.下列根据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性的二重要素是想象和情感,经济学中存在“文学”传统,也就说明这一传统中存在预测想象和经济学家的情感立场。
B.金融危机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学“高深”理论的认识,“诺奖”暗示了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C.诺贝尔奖委员会把经济学授予两个呼声很低的学者在纠偏。
D.经济学应该注重历史,解释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以便中找到经济规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田单一日复得七十余城,以人心固也。元奸①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之。被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茶毒于敌人之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拨乱反正之大枫括也。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顷者朝廷弛公田,蠲②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 科举之靡文,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通国上下,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近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途说,方且 ③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于传有之: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今上至宫闱与嗣皇起居,下至躬卿与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不归心。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不克?如大臣有避嫌元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致新,群工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 内与 外不相应,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人心之愤悱日以怠,公论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者矣。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裴度有言,能服其心耳。
[注]①元奸:指大奸臣贾似道 ②蠲:juān 免除③ mó: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节选《幼主德 中奏》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讴吟思汉,日徯王师 徯:等待
B.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 殄:扑灭
C.其祸可胜言哉! 胜:尽,完、
D.强吾民背面而役之 背面:方位词,北部地区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1.本文主要是从正反两面阐述“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这一中心。下列全都是从反面阐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①元奸得罪于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
②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
展开余下试题
③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
④宫中与府中不相闻
⑤朝廷驰公田,蠲常赋,宽商禁
⑥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沦陷区受磨难的百姓都在思想大宋王朝。而各处义民大大小小的抗敌武装,正是澄清混乱、恢复正常的关键。
B.朝廷曾采取了一些得民心的措施,敌人的攻势即受阻,南宋也便有独松关诸屯之捷,作者与全国上下一样,以为奸臣失民心之事已尽洗濯。
C.在作者看来,如果大臣有躲避顾虑,公卿怀偷安思念,宫府互不通消息,赏罚不明,忠奸不辨,就会导致民众甘心受敌人统治而不后悔。
D.田单一日收复七十余城,裴度一宣示刚烈的誓言王承宗便赶忙缩手削让土地,这说明:决定国家兴亡的力量不是朝廷,而是人心。
第II卷(114分)
四、(24分)
13.将上述文言文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茶毒于敌人之手
译文: (3分)
(2)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不克?
译文: (3分)
(3)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
译文: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径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②阳月:农历十月
(1)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诗的首联、颔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5.文学常识和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中国古代小说是从 (填文学样式)开始的。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的奥地利的 。
(2)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3)韩愈在《师说》中说的“ , ”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相近。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
作者:肖复兴
①南疆是金色的。
②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
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
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南疆的魅力,在于有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
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对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映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
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
⑦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市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
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40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
⑨金色的南疆,如果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是它女性的象征。
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16.结合全文,谈谈“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中“书签”的含义。(5分)
17.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18.本文多处运用第二、第三人称,请结合上下文谈谈这两种叙述人称的好处。(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地赞美之情。
B.文中说:“面受伤害而能够长久保鲜”,又说“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表明作者对于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戕害的忧心忡忡。
展开余下试题
C.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
D.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
E.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
六、(9分)
20.提取下面一段材料的要点,用一个单句给“日环食”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可增添个别词语。)(5分)
①日环食是最为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
②2010年1月15时11分前后发生了日环食,总时间约为5小时。
③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
④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⑤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亮挡住,不能射到地球上来,这种现象叫日食。
⑥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被月球遮挡,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
答:日化石是
21.“这山望着那山高”常用来批评一个人不满意自己的环境、工作,老觉得别的环境、工作好。其实换个角度它也可用来赞扬一个人的某种精神。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
。
七、(60分)
22.阅读一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抚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这段文字概括了时下许多中小学生作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有人认为这样的作文只会导致套话、空话、假话、废话连篇;有人认为写作文适当虚构是一种艺术创造;有人认为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功的关键,为人也如此;还有人认为……
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需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18.64.234.77)
上一篇:
闽附七年级下册四月份月考
下一篇:
《孙权劝学》课文同步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九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