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1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1]
2010年4月隆回县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卷
2010年隆回县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4月10日9:00—11:30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罗志辉 转发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提防/提醒 偌大/唯唯诺诺 层见错出/瑕瑜互见
B.刹那/古刹 朔气/追本溯源 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C.哽咽/吞咽 不啻/瓜熟蒂落 扶老挈幼/锲而不舍
D.勒令/ 勒索 山脉/ 一脉相传 忧心忡忡/摩肩接踵
1.A(A. dī/tí ruò/nuò jiàn/ xiàn(也读jiàn) B.“刹”都读chà shuò/sù shǔ/ shuò
C.yè/yàn chì/dì “挈”“锲”都读qiè D.“勒”都读liè “脉”都读mài zhòng/zhǒ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些篇幅短小的作品,如清丽的水墨小幅,如音乐中的悠扬牧歌,它那清幽淡远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春晚小溪的潺湲水声,久久回荡在耳畔,给人一种不觉如缕的美感。
B.如今斯人已去,只有他住过的这幢特等宿舍楼,历经岁月的磨历,还恬静地掩映在成片的白杨林中,诉说着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诉说着新中国科学事业奠基人的辉煌人生。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无忧后,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目标;执政党发现并顺应大势,赋予“以人为本”新的内含,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人的精神感受和人的“尊严”。
D.温总理的公开演讲或即席答问,常引用诗句,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都传诵一时,令人遐想。
2.D.(A不觉如缕——不绝如缕;B磨历一—磨砺;C,内含一—内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知了把苍穹做背景,把大地做幕布,演绎出自然界最宏大的天籁之音,献给大地之子——农人,慰藉那些整年与大地打交道的父老乡亲。
B.公民权利的保障、公民尊严的产生,依赖于各政府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裁定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权利纠纷。
C.据检察机关指控,许建强、林国钦黑社会性质组织在阳江地区实施故意杀人、诈骗、强迫交易等犯罪活动;这两人真可谓罪行累累,百身何赎。
D.《庄子•达生》篇中捕蝉的驼背老人的事迹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凝神”都非常重要,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3.C(A. 演绎:推演铺陈。权利:法律用语。指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百身何赎: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本句望文生义。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新企业面临资源约束的窘境,并且本身存在“新”和“小”的缺陷,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难于快速成长,研究新企业如何整合资源并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B.后敬畏生命观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C.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一组平均年龄为97岁的老人及其子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人都继承了可阻止细胞衰老的端粒酶浓度比普通人高。


浏览完整试题 D.当前中国动画由于制作、播出费用严重倒挂,没有形成盈利,导致难以长期持续发展,通过与本小利大的漫画进行结合,相信可以撬动整个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4.A(B.语序不当,因果倒置,不合逻辑,应为“后敬畏生命观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C.结构混乱,应为“这些人都继承了可
组止细胞衰老的端粒酶,其体内的端粒酶浓度比普通人高”。D.成分残缺,应为“没有形成
盈利模式”;“进行结合”成分赘余,去掉“进行”; “导致”宜该为“以致”。)
5.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国家友谊博物馆、北京国粹会馆等联合倡议发起的“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日前在京启动。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宣言,倡议社会各界、海内外华人积极参与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来,擦亮中华国粹品牌,造福全人类。
A.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联合倡议
B.中华国粹传承创新工程日前启动
C.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宣言发布
D.擦亮中华国粹品牌,造福全人类
5.B(新闻报道的是当天的启动仪式)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断句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画舫斋记 欧阳修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①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②,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况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miǎn】,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龟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日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九》)
①燕私:闲居休息。②崷崒qiú zú:高峻的样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穴其上以为明 穴:洞穴
B.自汴绝淮,浮于大江 绝:穷尽 -
C.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 冒:贪求
D.饱廪食而安署居 安:安逸
6.C(穴:名词用作动词,凿洞。绝:渡过。安:安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日画舫斋
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
B.因以舟名焉
因窃自叹
C.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
赖天之惠,全活其生
D.况予又尝以罪谪
犹以舟名其斋
7.B(A.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 B.都是连词,可译为“于是”。 C.助词,主谓之间,处独/ 结构助词:“的”。 D.介词,因为/ 介词,用。)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先承标题而写,接着从内部结构、外在景物和置身其中的感受等方面对“画舫斋”进行描写,交代其由来。
B.第二段中,写了自己奔走于江湖屡遭困厄的危险和安居追忆往昔遭遇时的惊惧,旨在表达现在能乐于舟居的庆幸。
C.第三段回答了把“斋室”命名为’‘‘画舫斋”的心理原因二是人在江湖之上有所乐,二是如果是顺风恬波时舟行也乐。
D.本文在第二、三段的回忆、联想和想象之后,又回到现实,写将请朋友题字于楹柱,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8.B(第二段中写了自己奔走于江湖却屡遭困厄的危险和安居时追忆往昔遭遇的惊惧心情,暗含了仕途失意的苦闷情怀,亦有自我警戒之意,其旨意并非“表达庆幸”;“舟居”亦错)
9.请用“/”给文中最后一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9.答案:(予 友 蔡 君 谟 善 大 书 / 颇 怪 伟 / 将 乞 大 字 以 题 于 楹 / 惧 其 疑 予 之所 以 名 斋 者 / 故 具 以 云 / 又 因 以 置 于 壁。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予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栏槛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
译文:
⑴那空疏通达的地方,就在两边砌上栏杆,作为坐立的依靠之物。
(2)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日不宜?
译文:
10.答案:⑴那空疏通达的地方,就在两边砌上栏杆,作为坐立的依靠之物。
⑵考虑到我确实没有空闲的时间,而“舫”是一种休憩娱乐的船,姑且用采命名我的斋室,为什么说不合适呢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请赏析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句中“孤”“寒”二字。(3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2)请从虚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本词。(4分)
答: 、
11.答:(1)“孤”“寒”写羁旅途中所见的大雁、夕阳景象。(1分)用移情手法,为景物涂抹上孤单、凄寒色彩,(1分)传达词人旅途的落寞孤凄情怀。(1分)
(2)本词上阕写实:写“饮散”离别后不断“回头”的惜别留恋之意和所见的凄迷景象,表达了词人离别飘零的伤感。(2分)下阕写虚:下阕以设问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2分)本词虚实结合,写别后情景,饱含离愁。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夫天地者, ;光阴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3)燎沉香,消溽暑。 , 。 (周邦彦《苏幕遮》)
12.答案:⑴万物之逆旅也 百代之过客也 ⑵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⑶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
1901年,时任南洋公学校长的张元济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南洋公学的所有职务,加盟商务印书馆。
当年的商务印书馆只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场,由排字工人夏瑞芳创办。张元济当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他还聘请了一批扶助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有识之士,如蔡元培、高梦旦、杜亚泉、夏曾佑等。张元济制订了商务所有的出书计划,出什么书,怎样出书。从此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影印古籍,他要选最好的版本;推介西学,他要找最好的翻译者;出版新书,他要用最好的设备、最好的纸张,甚至对书的排版样式也要一再叮咛。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然而商务印书馆却显得落伍了。陈独秀、罗家伦等新文化的干将在报刊上点名批评商务的保守,商务的业绩日见衰退,1919年积压和滞销的书刊多达60万册。当时商务的老人很多,用的都是文言文,于是张元济主持了“大换血”计划,主张用新人、办新事。张元济以一种开明开放、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学术情趣,广集人才。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记载:1920年到1922年间,陆续进馆的就有陈布雷、郑振铎、周予同、李石岑、王云五、竺可桢、顾颉刚等。商务印书馆也因此和五四时期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一样,成为“各方知识分子汇集的中心”。
到1926年,商务已经是远东最大的出版商。分馆不仅遍及中国,而且开到了香港南洋。在上海的宝山路,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商务印书总馆。
在商务编书出书之余,张元济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搜罗旧书,涵芬楼就是1909年张元济专门为收藏古籍善本所建的地方。经过20年谋划,涵芬楼所藏古籍善本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家图书馆。而这些书都是张元济一本一本地收来的。
在张元济的苦心奋力下,商务收藏的古籍善本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不同于从不把珍藏轻易示人的传统藏书家,张元济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古文献。张元济在涵芬楼的基础上建成了著名的东方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还用最好的现代印刷技术,影印出版古籍,这是他一生的重要成就。从第一种《涵芬楼秘笈》开始,张元济陆续主持编校、辑印了《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在1926年退休之后完成的,是他晚年的全部心血。
就在东方图书馆被焚毁的当天,66岁的张元济立即重返商务,主持商务复兴的工作。他对向他表示慰问的胡适说:“如果商务从此澌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他说:“平地尚可为山,元济一息尚存,仍当力图恢复。”张元济又从头开始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他仿佛在与时间赛跑,他要赶在灾难再一次来临之前。经过四年多的夜以继日,1936年,《百衲本二十四史》终于出版了。这时,张元济已整整70岁。
一个文明古国绵延至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因为有张元济这样的人。
(节选自辉文《张元济:中国出版第一人》,《国学》2009年12期)
1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元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出版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创办并发展了商务印书馆。
B.商务印书馆在新文化运动开始时落伍的原因,是老人很多,印书都用文言,趋于保守。
C.张元济主持“大换血”计划后,商务印书馆也和北大一样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D.张元济晚年主持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的主要目的是不想被异族轻视。
13.B(A商务印书馆并非由张元济创办。C“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的判断缺少依据。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清理和弘扬民族文化。)
14.请概括张元济对商务印书馆的贡献。(5分)
答:
14.答案:①聘请有识之士,兼容并包,广集人才,使商务印书馆也成为“各方知识分子汇集的中心”。
②制订了商务所有的出书计划,“出什么书,怎样出书”包括“影印古籍’,“推介西学,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③到1926年,已将商务打造成远东最大的出版商,分馆遍及海内外。
④建立涵芬楼,搜罗旧书,经过20年谋划,商务收藏的古籍善本在全国首屈一指。
⑤建成东方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使更多的人能看到古文献。
⑥主持编校、辑印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任意答出5点给满分。)
15.文末说:“一个文明古国绵延至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因为有张元济这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5.答案:“张元济这样的人”,既有理想情怀,又具有实干能力,他们具有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其中,做人做事是为天下公利,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工作严谨细致,具有民族气节。(3分,答出张所体现的3点精神品格给3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优良品格的传统,正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1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明月文
               周 涛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
③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④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展开余下试题⑤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⑥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⑦“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⑧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⑨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能不羡慕那些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⑩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化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着。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⑾“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
摘自200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6.作者在第②段中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这些”指什么?作者在第四段中说“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此”指什么?(5分)
答:“这些”指
“此”指
16.“这些”指“思想的触角伸向远古洪荒,追问人类的源头“(1分)和在悠远时空中对短暂人生的意义的索。(1分)
“此”指从古到今,中国入敏感于月亮的变化,(1分)而中月亮的圆满宣告了四季中最好时光的结束,(1分)引起了人们普遍深沉、悠远的感伤和思索。(1分)
17.阅读文章第③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4分)
答:
(2)“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的含意是什么?(2分)
答:
17.⑴因为唐人想到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初照人”“天地悠悠”和“欲上青天揽明月”等,(1分)想象神奇、浪漫,(1分)所以“是瑰丽的想象”;又因为他们思考月亮何时始有、(1分)明了天地恒久而人生短暂是自然之道,(1分)所以“是科学的命题”。
(2)唐人由月而引发的关于宇宙、生死、人类源头的想象和思考具有超越现实功利得失的特性,(1分)并延续至今。(1分)
18.具体赏析第⑧段中划线句“‘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的修辞手法。(5分)
答:
18.本句运用博喻。“月光如水”,写出了沐浴清光的美好感受;“是无声的低语”,写出了月光亲近可人、惹人情思的特点;“是母亲慈爱的目光”,表明了圆满的月亮牵扯了人们细柔的、思念、怀旧的感伤情调和抚慰人心的特点;“醒目的句号“宣告了”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的结束,引起人们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主题曲”则体现明亮圆满的月亮是中国人情结所系。(3分)本句设喻新颖奇巧,以诗化的表达(或:生动形象而富于情韵地)(1分)传情达意,耐人寻味,意味无穷。(1分)(若答排比等可酌情结分。)
19.作者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6分)
答:
19.同意。中国自古以来的大量关于月亮的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2分)月亮寄托了中国人细柔、感伤的人生情调和超越性的人生思考,(2分)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2分)表明“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不同意。中国诗文题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生的种种体验,而并非只有咏月之作。(2分)月亮文化的柔性倾向不能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全部特质,(2分)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2分) (评分点供参考,观点明确恰当,理由充分即可给满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l题,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
[新华社罗马11月16日电】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拉开帷幕。此次为期3天的会议旨在寻求帮助全球10亿多人摆脱饥饿的有效途径。
发起此次会议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会前呼吁各国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穷国小型农户的扶持力度。他敦促发达国家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援助水平,以帮助穷国解决粮食危机。据粮农组织估计,今年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首次突破10亿,达到10.2亿,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或相关疾病死去。
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全球饥饿问题的关注,迪乌夫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此次会议前夕分别采取了24小时绝食行动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0年4月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