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49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高二语文综合练习
高二语文综合练习
一、语言运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龟(jūn)裂 莞(wǎn)尔一笑 栏楯(shǔn) 濒临(bīn)
B.愠(yùn)色 悄无声息(qiǎo) 作(zuò)坊 晤面(wù)
C.筵(yán)席 岁在癸丑(kuí) 骄横(hèng) 掺和(chān)
D.蓬蒿(hāo) 长歌当(dàng)哭 乳媪(yùn) 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菲薄(fěi) 挣揣(zhèng) 载体(zǎi) 殚精竭虑(dān)
B、谂知(shěn) 愠怒(yùn) 缧绁(xiè) 殒身不恤(yǔn)
C、桀骜(ào) 木讷(nè) 冥想(míng) 强颜欢笑(qiáng)
D、攒射(cuán) 垣墙(yuán) 骠骑(biāo) 茕茕孑立(jié)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韩鹏力挺错失机会的朱挺:“对年轻队员来说,这无可厚非,这次错过两个机会,但下一场比赛,他可能两个机会都能抓住,毕竟这只是一场热身赛,不能因此给队员施加太大的压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B、他首先认真研究史料,再反复思考,然后执笔成文。文章似行云流水,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C、现有产品的条形码很容易被仿造,且让消费者很难识别。最近,科学家们发明出一种DNA产品条码,有了它,造假者只能望其项背。
D、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华、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B.大型肉食动物往往灵敏又胆怯,弱小的食草动物闲散而沉着,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C.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D 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前者在人文上远远超过了后者)的原因,就是出于这样的忧虑。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 意气勤勤恳恳 D.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7、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非三闾大夫与?    B.审矣,何足怪乎?
C.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8、以下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⑤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浏览完整试题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9、以下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③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④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⑤渔父见而问之 ⑥某所,而母立于兹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②③④
10、下面“其”字的词性,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11、下面是一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测序的新闻,请从中提取两个最有价值的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15个字) (4分)
新华社电 加拿大卫生官员6日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科学家已经完成对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完成基因测序可以使科学家掌握甲型HlNl流感病毒的运行机制以及反应方式,从而有助于疫苗研制工作,预计疫苗最早可于今年11月问世。加科学家说,基因测序发现,分别来自墨西哥与加拿大的病毒样本在基因层面上并无二致,这就排除了该病毒已经发生变异的可能。
最有价值的信息一:
最有价值的信息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①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领军府至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侯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②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③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卷55,列传45),有删节)
【注】①掩:袭击 ②方:相比 ③僶俛:勤勉,努力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忧去官 忧:忧虑,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
C.士大夫以此称之 称:赞扬
D.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13.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分)( )
① 陷于寇,抗声骂贼 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⑤遂强起登舟 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终骑马逃回。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 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3分)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3分)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4)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② ,则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③屈原曰:“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④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⑤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⑥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李密《陈情表》)
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⑧盖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 ,厥有国语;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 《说难》、《孤愤》。
(9)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
四、古诗鉴赏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展开余下试题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 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寂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
(2) 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周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附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寂静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的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着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8.文章主要用第二人称来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9.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5分)


20.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1.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


六、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11分)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展开余下试题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2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23.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4分)



24.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4分)

【作文题】
  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多重含义的命题作文。“转身”可理解为“转过身”和“一转身”。“转过身”,既有现实生活“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一转身”比喻时间很短,稍纵即逝。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急流勇退”、“知难而退”、“化蛹为蝶”、“人生的拐点”、“抓住机遇”、“顺应自然”、“慢慢走,欣赏啊”、“活在当下”、“懂得珍惜”等角度立意。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转身
也许你的面前有阴影,那么,请转过身来,前面就是阳光。
是的,换一个角度,转过身来,前面将是阳光灿烂。
转身是在沮丧时转向快乐。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生活不是康庄大道,生活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人行走在生活之路,时不时就会被刺伤。这时,请转过身来,你会看到荆棘中点缀着鲜花,你会看到前方的路途上充满光明。转过身来,你会在一个酸的橘子中发现它的大,你会在一个小的橘子中发现它的甜。
转身是在寒冷的冬天转向对春天的记忆。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许这个冬季特别漫长,特别寒冷,人情冷酷,生活拮据,连友情也凝固成了冰冷的雪花。这时请转过身来,学学刘禹锡,在“悲”秋的中吟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学学程颢,在“哀”秋中寻找“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儒道合一的境界。 转过身来,你会看到,冬天的天空也是高远明朗的,你会发现,冬日的阳光比任何时候都温暖舒适。
转身是在遇到困难时转向奋斗与希望。也许你正身陷困境,没有人施以援手,反而有人落井下石。这时,请转过身来,不要去感慨墙倒众人推的世态炎凉,你不能改变他人,也无法改变环境,你所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转过身来,把困境当作一笔财富,珍惜每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司马迁在遭遇宫刑后,他转身选择了“成史家之绝唱”的壮志与奋斗;苏轼在遭遇贬谪后,从抑郁中转向豁达,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任何成功的人都不会放过每一个磨砺自己的困难。你想成功吗?那么,请转过身来,抓住机会,磨砺自己,相信你的道路将会更宽广。
转身不是逃避,转身是在遇到逆境时,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态,去迎接挑战。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面对挑战时,转过身来,你就会发现机遇。
面对阴影,让我们都来一个华丽的转身,我们将会看到,前面阳光灿烂。
高二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A(B“作”应读zuō;C“癸”应读guǐ D“媪”应读ǎo)
2、B(A、zài C、qiǎng D、piào)
3、C(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吃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4、B(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与所给语境不符;C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D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指人与人之间。)
5、C(A句式杂糅,“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6D解说:有误:成立 往往 勤勤恳恳
7 B解说:A.否定判断 C.也 D.犹“此(乃)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8 A解说:①因为 ②用 ③因为 ④因为 ⑤把
9 C
解说:①修饰连 ②转折连 却 ③转折连 然而 ④修饰连 ⑤承接连 就 ⑥代词 你 你的
10 A
解说:A.抑或、或许 表语气的副词 B.那、那种 代词 C.他的 代词 D.他、他们 代词
11、一是疫苗最早可于11月问世;二是病毒变异可能已排除
12、A忧:(父母的)丧事
13、 B ②突出他的廉洁 ③纪律严明 ⑥热爱读书
14、B、“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无中生有。
15、(1) 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壮:以……为壮。焉:他。要:邀。各1分。)
(2)前面开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垣墙、始、洞然各一分)
(3)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语文综”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