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2]
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自主检测•语文试卷(2010.4)
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自主检测•语文试卷(2010.4)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荫庇/绿茵场 剃度/倜傥 熟稔/荏苒 卓越/真知灼见
B.曲笔/祛除 沆瀣/巷道 艄公/稍息 眈眈/箪食壶浆
C.伛偻/褴褛 箴言/甄别 童叟/ 馊饭 胆怯/扶老挈幼
D.刍议/踌躇 讪笑/疝气 靡费/糜烂 款识/栉风沐雨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南勇极力游说,临危授命,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C.10月1日 ,受阅部队像一道雄伟壮观的长城,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观礼台上中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3、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字。(5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又“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
4、请在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首句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4分)
贝多芬虽然听不到动人的旋律,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赞歌; , ; , 。 因此,身残志坚之人,也能用己之长为社会杰出的贡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日:“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日:“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日:“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日:“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浏览完整试题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
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
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人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串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人衙¨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4分)
(2)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3分)
(3)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3分)
三、古诗词鉴赏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2分)
(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2分)
(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格1分)  
①扈江离与辟芷兮, 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③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 __________________ 。
⑤香远益清,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⑥ ,俯首甘为孺子牛。 __________ ,管他冬夏与春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23分)  
窗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彻底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的好长时光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透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透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打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惟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从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在他们守望的家园里几孔温穆的窑洞,仅仅是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是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圈在脚地上的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人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尽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更不相信和我一样的文化人,用善心对它的穿凿附会。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语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这里的凡是叫得很响的艺术,决不是风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锤钎凿出的石狮子,那些木槌敲击的牛皮鼓,有哪一样,不像在黄土上种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铁合一的工具?是的,陕北的人男耕女织,他们手里握着木头,握着铁,这是他们向土地索取衣食的最基本的方式。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特别是她们的文化与想象的极大反差,却能创造出一些很抽象的窗花,谁会相信,这是出自于一群走在庄稼身边的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展开余下试题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的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惟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应该在言语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1. 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2分)
(2)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3分)
13.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6分):
14.探究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的作用。(6分):
六、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孔子的“仁”到宋明理学的“理”(或“心”),再到现代新儒学的“心”、“性”等。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资料上看,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要是《周礼》,而宋明理学除孔子著述、儒家经典外,还有道家、佛家的东西。现代新儒学除继承宋明理学的遗产外,还有西学的成份。这不同是思想资料多寡、丰贫的不同,更是社会时代的不同,因为这多寡、丰贫不是从头脑、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变迁提供的。  
孔子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礼崩乐坏”,周公那一套不再行于世。孔子虽四处奔走,讲学授徒,也没能奏效。持续到任用法家治国的秦始皇时代,儒学还处于低谷。孔子之被立为正统,是从汉代开始的。刘邦接受了陆贾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建议,拉开序幕,到汉武时代推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策略奠定基础。但是,孔学并非像孔子儒家所创立的系统那样被原封接受,而是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立的过程。它适应建立新的中央集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刘邦刚当天子,君臣关系一如征战中的兄弟,一塌胡涂,是儒臣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才使尊卑贵贱的地位和交往通过法定的“仪”严格确立下来。刘邦之后,到文帝、景帝,礼仪虽有,但孔学不显,黄老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成为治国之道。到武帝刘彻时儒学才超越黄老诸家,成为“显学”。之后,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的兴盛和佛学的崛起。被称为“三玄”的《周易》、《老子》、《庄子》,登上了时代的祭坛。“独尊儒学”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如果说先秦的儒道互补以儒为主,那么在魏晋则是以道为主,严分亲疏,位主贵贱的礼仪受到双重挑战,它一方面表现在曹操的实践中,如求贤非求德,有才可重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名士们不拘小节,非圣无法的言谈中。  
从汉的外在宇宙论到宋的内在心性学,有唐一代是一个关键环节。表面上看,儒、释、道同尊共奉,既始于唐也终于唐,但从深层看,却是封建社会三教合流——合到统治主流的一个开端——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大批经由考试而进入各级政权的世俗地主阶级分子在新的局势支配下,不能再作注经的事业,也不能清谈哲理,而要为新政权的巩固和意识形态的转换作工作。在这种潮流影响之下,鲜有绝世独立的人,于是,塑造了一个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白居易。旧唐书本传说:白居易“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心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所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云云,不就是宋代祥意甚浓的苏东坡所津津乐道的吗?其实,从此已开了宋学的先声。  
宋学之所以能以理学(程朱)心学(陆王)为正统,自有其社会的本身特征的原因。自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权力空前高度集中的绝对君权,已没有别的力量能制约它。于是“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和“明天理灭人欲”就成了制约君权、训导百姓的不二法门。理学汲取了唐代盛行的佛教,融化在变 “外王”为 “内圣”的张力中。一切 “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  
新儒学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的被动、挨打的局面刺激造成的。新儒家尽管利用了西方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思想史粗疏笼统方面进行了改造,使之趋于明晰准确,但他们要求回到宋明理学、心学以“返本开新”,强调可从“内圣”(道德)“开”出“外王”,民主、科学却是南辕北辙。  
15.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的儒学被社会接受“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春秋到西汉时期才完成。  
B.孔学在战国和秦代并不被社会接受,就是刘邦之后的文景之治的时期也没有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C.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来源于孔子的著述,而新儒学思想资料来源于宋学。  
D.唐代白居易是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但个人生活态度仍以儒为主导。  
16.从第二段第三段看,儒、道、佛在先秦、魏晋、唐代的地位及其关系是怎样的?(6分)  
17.从孔子的“仁”到宋明的理学、心学到现代的新儒学,三种学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文科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②暴:公开介绍。③而:如果。
19.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20、写出我国古代典籍《四书》名称。
21、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三国演义》语言最好的概括,这是说小说语言与史传相比,明显通俗了许多;但又不是一味的通俗,而是有文思而不深奥,有敷演而不过俗,典雅而浅易,简练而畅达。
B、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政,管理贾府日常事务的是王夫人,在管理上最有魄力的是王熙凤,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探春。
C、《家》中坚决要求摧毁旧的家族制度,实现个性解放区的代表队人物有觉新、觉慧、觉民等人。亿们向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要求彻底的反封建。
D、《边城》的创作在于展现湘西山民琐碎而美丽的性情,这也许是能给那些很寂寞的从事民族复兴大业的人一点怀古的幽情,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E、《老人与海》的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老人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了小说的重要色彩。
23、试以晴雯为例,简述宝玉对丫鬟的态度 (5分)
24、梁实秋评价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试从“悲剧”和“多思想”两个层面分析理解。(6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积”之为弊 扬于泽
如今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时兴的就是让问题堆积下去,堆积成“大事”,便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办之。比如集中拆除城市违章建筑,集中销毁假冒伪劣,集中“打拐”,集中侦破大案要案,这些无不贯穿着“集中”的思想。
问题开始时当然是不大的,故而是不被重视的。待到问题积累成堆,小事变大,就像寿星头上那团赘肉,一旦过于沉重,有关部门就着急起来,必欲除之而后快。除掉后,便又心不在焉,岂知赘肉可能重新生长。如此反复,形成对一刀割除的“路径依赖”。单身汉是喜欢积累问题的,未洗的衣袜塞满墙角席底。孤家寡人一个,既没有父母约束,也没有妻儿监督,不必对任何人负责,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是一种拖延战术,借此遮避每天的责任,图个清闲自在。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就来一次“大扫除”,这个周期,可能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
有些职能部门跟单身汉半斤八两,民众想解决问题,就得等待问题堆积如山,就得等待时机成熟。我们这里有些人,今天的事最好拖到明天。平时做事的,无人喝彩,甚至出了麻烦;平时不做事的,“集中”精力忙“大事”,领导重视,场面壮观。平时做事的可能被淘汰出局了,平时不做事的锦绣前程指日可待。
这样地积累问题,不是亟须祛除的积弊吗? (选白《南方周末》,有删改)
25.试分析文中“路径依赖”的含义。(3分)
答: 。
2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积’之为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
27.本文在说理方法上颇具特色,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答: 。
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自主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1.1.D(A、yìn/yīn,tì,rěn,zhuó;B、qū,hàng,shāo/shào,dān;C、lǚ,zhēn,sǒu/ sōu,qiè;D、chú,shàn,mí,zhì)
2. D(A项,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望文生义。B项,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不合语境,应是“临危受命”。”。C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D指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3..(5分)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是简洁、整齐(或“对称”)和富于音乐性(或“音韵和谐”“ 铿锵”“抑扬”)
4.邰丽华虽然说不出甜美的声音,却用舞姿为我们献上了一处绝美的舞蹈;谢坤山虽然握不住短短的画笔,却用心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灿烂的人生。(每句2分,句式相同或相近1分,著名残疾人的成才的事例各1分)
5.C (论:判罪)
6.A(③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
7.B(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8(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廉”(考察,查访)、“私”(私下,偷偷地)、“揭”(诬告,揭发、告发、诽谤等也可)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坐”(治罪)、“会”(恰好)译对一处给1分。
(3)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下车”(官吏到任)、“劾”(弹劾)、“何以”(以何,凭什么)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南通市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