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43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3]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0届下学期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四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0届下学期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四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蹉跎 磋商 嗟叹 参差 瞪眼 凳子
B.点缀 辍学 喷薄 喷香 作坊 油炸
C.汲取 纪律 绷带 崩溃 剿袭 围剿
D.日晕 氤氲 旗杆 干支 菁华 荆棘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为了电视媒体吸引受众屡试不爽的招数。“红歌会”没有排斥选秀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却独辟蹊径,重温红色记忆,激起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B.当年《渴望》中的刘慧芳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现在要塑造一个“刘慧芳”式的形象和当年的那一个定会大相径庭,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脉相传的。
C.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鹜,还有的企业和商家投机取巧,滥用古树茶、茶王茶、野生茶等概念,使一大批的普洱茶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D.胡适故居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反映胡适的浓浓乡土之情和处世风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与自信。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生冬季早读制度。
D.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               。
①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
②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③犁把翘翘直指云天
④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
⑤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⑥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A.④①②⑤③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②①③⑤⑥
二、本大题7个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释惟俨文集序
欧阳修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浏览完整试题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
5.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 干:行动,实践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 涂:通“途”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 责:责备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 复:报复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学于佛而通儒术 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
B.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 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C.乃以古事之已然 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
D.惜其将老也已 可以见其志矣
7.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B.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C.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 D.惟俨既不用于世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曼卿是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共同好友,文章以曼卿为陪衬,刻画了一个遁迹空门,而又心怀天下、非常高傲的人物,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赞赏和惋惜之情。
B.在惟俨看来,大丈夫就该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否则就应退出官场,抛弃尘世,不可留恋富贵。
C.作者对惟俨追求“不卓越,就退隐”,安贫乐道、不无功受禄的用世哲学,借别人之言予以了反驳和批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深表同情。
D.本文以纪传体为友人的文集作序,其写法明显受太史公《史记》的影响,自有奇气。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文中划双横线的句子。(6分)
①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
②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
(2)用“/”为下列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朱心烱《古文评注便览》评曰:欧 阳 公 好 士 之 诚 出 于 天 性 故 严 之 介 演 之 奇 即无 曼 卿 亦 必 见 取 况 二 人 皆 交 曼 卿 曼 卿 与 公 即 非 泛 交 又 先 下 世 则 因 此 及 彼 人 情 天 理 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途中见杏花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瞑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论语》)
⑵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⑶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萧 放
  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魈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转换的标志,而且总表现为一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度厄”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诸多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那样浓烈的情感。现在的年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稍高些外,人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展开余下试题  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那样:“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答案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内容。
B.传统的观念中,神灵支配着自然,庇佑人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D.古今的节日在民众生活中皆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E.社会进步了,人们更加文明理性,在现代,人们一般不再有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13.下列对古今节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传统节日与自然时序对应,有利于安排生产与生活。B.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大都与神灵信仰有关,神灵祭祀自然就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因为这类活动可以密切人神之间的联系。
C.传统社会中,除了有助于生活时段切分外,诸多的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抚慰和生理放松的。
D.由于节日已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现在社会尤其是城市中,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已经有所淡漠。
14.古今节日文化存在哪四方面的差异?请简要概括。(4分)

15.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如何才能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搭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雪粘满了窗户,当你看见人们在这样的严寒里喝着冰冰冷的啤酒时,背脊上不禁会起一阵寒战。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象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象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这样一块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象请求他别再叫它,别再责备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呢?”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那风吹雨打的睑和干瘪的、青筋嶙嶙的脖子都涨得通红了。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连香肠看都没看一眼。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急急忙忙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着。
  “还生气呢!”那个高颧骨的年轻人说,“瞧啊,多大的自尊心!”
  “唉,你别去理睬他吧!你耍他干什么?”一个青年人用调解的语气说,一面给大家倒了啤酒。
  老人什么也没说。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枚硬币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小狗夹着尾巴站在他身边。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站台上去了。站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
  “唉,彼契呀,彼契呀!你真糊涂啊!”
  但小狗没听他说话。它光顾着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大概是叫风刮得流泪了吧。(选自《金蔷薇》,有删改)
16.结合全文,品味小说结尾划线处的文字,你认为老人真的是因为刮风而流泪吗?为什么?(4分)
17.请谈谈小说中老人的形象。(5分)
18.请举出三个例子评析本文的细节描写。(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5分)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
刘诚龙
章太炎先因其个性特立独行,被人目为章疯子。诚如其自道:“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不能想,就是能想亦不敢说。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有神经病……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太炎先生是神经病,首先是因为其敢想敢说。比如说,社会爱的是尧舜,恨的是桀纣,而太炎先生却放言高论:“但愿满人多桀纣,不愿见尧舜。”他希望清政府从皇帝到保长个个暴戾无比,比夏桀商纣过之;都因太炎先生反满之故,盼望清政府“多行不义必自毙”、“满洲果有圣人,革命难矣”。


展开余下试题太炎先生因为革命意志曾经十分坚定,与其老师也断绝了师生关系。他从师俞曲园先生7 年有余,师生情谊甚是深厚,此后太炎先生出乡梓,流日本,与其师不见者十又余年,一日归省恩师,被俞老师臭骂了一顿,话语难堪死了:“不忠不孝,非人类也。”且十分绝情,要永断师生关系,说“曲园无是弟子”。惹得太炎先生生了点毛毛火,做了一篇《谢本师》。谢者,非谢谢也,乃谢绝也,意思是,你不认我这个弟子,那我也不认你这个老师。在太炎先生那里,师情,我所欲也;革命,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师情而取革命也。
非常吊诡的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周作人也写过一篇《谢本师》,因为太炎先生后来思想渐趋保守,将“汉奸”曾国藩尊为“人伦模范”,引起了其时革命性很高的周作人的强烈不满:“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我相信我的师不当这样,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先生昔日曾作《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谢先生……”
敢自嘲者真名士。太炎先生因反满,而国家国家,国已非家。国这个家,已不容他了,所以,他出走日本。到了日本,生活曾经极度困窘,常常是一连好几天都冷火冷灶,举不了火,每天买一块小麦饼过日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盖在肚皮上的被子,也有三年而未洗的,“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依然不思悔改,性情也不曾稍改,他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又常常上街,高呼“反革命”口号,多次差点进局子。一日,日本警察来查户口,叫填写调查表,太炎先生一挥而就,填的是: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太炎先生并非私生子,本来是私生子者都极力遮掩,非私生子而敢以私生子给自己头上扣粪,太炎先生可能是千古一人吧。
鲁迅先生曾经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说:“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其实,在革命家与学问家的中间,太炎先生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宦家。他与袁世凯恩怨两难忘却。袁欲复辟帝制,太炎先生曾于1 91 4 年元月七日,手持羽扇,扇柄上挂着袁世凯授予的二级大勋章,大摇大摆地来到总统府,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这就是当时京城家喻户晓的章太炎大闹总统府。此后袁下令对章太炎监禁,两人因大义而交恶。
其实,在此之前,太炎先生与袁世凯曾有过一段蜜月,他曾致书袁世凯,力陈人才之重要,袁世凯看了很高兴,于1912 年委任他为东北筹边使。太炎先生获得了这一任命,高兴地往长春走马上任了。太炎先生本色是书生,哪知道这所谓筹边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装相罢了,可是,他不太懂,上任之时,想象场面一定隆重欢迎、热烈欢迎的,结果呢,什么都没有,惹得太炎先生大发雷霆:“本使为民国政府所任命,吉林地区官员竟敢目无本使,就是目无国民政府。”太炎先生还真把这帽子当回事了,可是呢,吉林都督陈昭常,也不抗辩,只是微微一哂。这不是自找难堪? (有删节)
19.章太炎是“神经病”“疯子”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文章内容概括。(4分)
20.文章第四段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最后一段记叙章太炎在担任“东北筹边使”时的一件尴尬事。作者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5分)
21.二十世纪初叶,中华文化孕育出了一大批诸如章太炎这样的大师,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界也有过一大批大师,而今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却少之又少,“伪大师”却满天飞。从文中所记叙的章太炎先生的几件事情,你看出成为“大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的图表,是中央财政局对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的统计。请根据图表中反映的情况,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不出现数字),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6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具体情况,不超过15个字。(2分)
(2)时值两会召开之际,请你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就农民增收问题向大会提交一份提案。要求用一句话表述提案中的关键信息。(4分)
23.明德中学2010届高三的学生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业,学校准备在6月9日(星期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毕业典礼,请你为学校向家长写一封邀请函。注意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100字。(6分)
明德中学2010届毕业典礼家长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明 德 中 学
2010年5月30日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
“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
“晒”, 在网络上流行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与人分享、展示自己的资源,如:晒心情,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也晒到网上,美其名曰“光明磊落地暴露”。
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晒”的看法。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朗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试卷4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主观题部分(共118分)
9.翻译并断句。
(1)① (3分)
② (3分)
(2)断句: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断句部分直接在句子中用“/”表示)(4分)
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10.诗歌(1)
(3分)
(2)

(4分)
11.名句默写(6分)
(1)
(2)
(3)
(4)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东莞市大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