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442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42]
21桃花源记练习题
21桃花源记
A卷
基础知识测试卷
一.字音字形训练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  )
(4)问津(  )    (5)邑人(  )    (6)诣太守(  )
(7)垂髫(  )    (8)发髻(  )    (9)两鬓(  )
(10)骥 (  ) (11)怡然 ( ) (12)皆(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B.便yāo(  )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C.yuán(  )溪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D.xún(  )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E.欣然ɡuī(  )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F.后suì(  )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________(  ) ________(  )
B.着:________(  ) ________(  )
C.间:________(  ) ________(  )
D.率:________(  ) ________(  )
E.语:________(  ) ________(  )
二、重点词句考查
1.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B.率妻子邑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C.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E.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F.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1)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2)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3)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4)志 寻向所志 、
处处志之 、
(5)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问所从来,具答之 、
(6)乃 见渔人,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缘溪行 (2)忽逢桃花林
(3)芳草鲜美 (4)落英缤纷
(5)欲穷其林 (6)林尽水源
(7)便舍船 (8)才通人
(9)豁然开朗 (10)屋舍俨然
(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阡陌交通
(13)鸡犬相闻 (14)悉如外人
(15)黄发垂髫 (16)怡然自乐
(17)具答之 (18)便要还家
(19)设酒杀鸡作食 (20)咸来问讯
(2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24)无论魏晋
(2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6)停数日,辞去
(27)此中人语云 (28)不足为外人道也
(29)便扶向路 (30)处处志之


浏览完整试题(31)及郡下 (32)诣太守
(33)说如此 (34)寻向所志
(35)欣然规往 (36)寻病终
(37)后遂无问津者 (38)未果
4、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4.问所从来。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文学常识考查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_,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________朝。文章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________桃源,
________桃源,________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四.默写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文中借对土地、居民的描写,展现桃花源和平图景的句子是 , ,

(2)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 , , 。
(3)描写桃花源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 , ,
, , 。
(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 , ,
, 。
(5)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 ,
, , , 。
(6)文中能体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词语是 。
(7)体现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句子 , 。 , 。

(8)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9)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
B卷
文言能力强化卷
一.课内文段阅读练习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给选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 (2) (3)
6、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1)
(2)
(3)
7、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9、“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1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1、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停数日,辞去:辞去,告辞离去
12、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悉如外人”,“逐与外人间隔”两句中的“外人”意义相同,都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B.“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要”“延”意义相同,都是“邀请”。
  C.“具答之”,“一一为具言所闻”两句中的“具”意义相同,都是“详细”;。
  D.“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两句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对、向”。
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14、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展开余下试题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1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7、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19、课文结尾处写道:“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说明什么?

20、课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分析说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1、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
二.课外拓展文段阅读
(一)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22、给下列各字注音。
稷(  ) 靡(  ) 吠(  ) 俎(  ) 孺(  ) 怡(  )
23、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憩(  ) 荫(  ) 纵(  ) 斑白(  )
24、翻译下列两句诗。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25、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26、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27、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________》。
28、解释下列各句加粗的字。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2)饮其水皆寿。(   )
(3)或至百二三十岁。(   )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29、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30、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天宝山有三道人,采药,忽得瘗钱,而日已晚。三人者议:先取一二千,沽酒市脯,待旦而发。遂令一道人往,二人潜谋:俟沽酒归,杀之,庶只作两分。沽酒者又有心置毒酒食中,诛二道人而独得之。既携酒食,示人次,二人者忽举斧杀之,投于绝涧。二人喜而酌酒以食,遂中毒药而俱死。
31、解释下列词语。
(1)沽:      (2)市:        (3)潜谋:
32、选择对“待旦而发”翻译正确的一项,并说出其理由。
A.等天亮了再出发。      B.等天亮了再开掘。
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理由:
33、试翻译“沽酒者又有心置毒酒食中,诛二道人而独得之”。
34、诵读以上片断,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本文讽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C卷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一.中考经典回放
(一)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5题。(2006年苏州市中考试题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7、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 ) ⑵便要还家(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9、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分)
10、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课外延伸阅读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 有改动)
11、(1)请为第3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
(2)第3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12、第4段中心句是
第5段画线句主要阐明 的观点。
13、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
三、趣味文言文
凿壁借光
《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字稚圭〔1〕,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2〕,衡乃穿壁引其光〔3〕,以书映光而读之〔4〕 。邑人大姓文不识〔5〕,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6〕,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7〕。主人感叹,资给以书〔8〕,遂成大学〔9〕。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10〕。”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11〕,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注释】
〔1〕匡衡:家贫好学,经学绝伦,尤通《诗经》。汉元帝时官至丞相。〔2〕逮:达到。〔3〕穿:凿通。〔4〕映:照耀。〔5〕邑(yì )人:同乡的人。 大姓:大户人家。 文:字〔6〕佣作:做雇工。〔7〕愿:希望。〔8〕资给(jǐ ):资给供应,这里指供给。〔9〕遂:于是,就。 大学:造诣很深的学问家。〔10〕解人颐(yí ):使人开颜欢笑。 颐:脸颊。〔11〕畏服:敬畏佩服。是:此,这样。
【问题探究】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试用四字短语概括。

2.你通过凿壁借光的故事,能升华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应试训练】
1.从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例子。


2.“时人畏服之如是”中,有两个代词,请分别说出它们指代的内容。

3.从下列各句中,找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项( )
例:遂成大学。
A.衡乃穿壁引其光 B.闻者皆解颐欢笑
C.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4.你还能说说一至两个意义与“凿壁借光”相似的典故吗?

21桃花源记
A卷基础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字音字形训练
1.(1)huò (2)yǎn (3)qiān mò (4)jīn(5)yì (6)yì (7)tiáo(8)jì (9)bìn (10) jì (11) yí (12) jié
2.A.咸 全、都 B.要 同“邀”邀请 C.缘 沿着 D.寻 不久 E.规 计划 F.遂 于是,就
3.A.shě舍弃 shè屋舍 B.zhuó衣着 zháo着急 C.jiān房间 jiàn间隔 D.shuài率领 lǜ圆周率 E.yǔ语言 yù不以语人
二.重点词句考查
1.A.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B.妻子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 像这样 这样
E.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F.鲜美 (指色彩)鲜艳美丽 指食物味道好、
2.(1)动词 舍弃;名词 房舍 (2)动词 寻找; 副词 顷刻、不久 (3)动词 作为;介词 对、向 (4)名词 标记; 动词 作标记 (5)代词 这样;代词 他们 (6)副词 于是,就; 副词 竟,竟然
3.1)缘,沿着 ;行,船行(2)遇见,碰到(3)鲜艳,美丽(4)繁多交杂的样子(5)尽(6)尽头,源头(7)丢弃(8)才,仅(9)开阔的样子(10)整齐的样子(11)类(12)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交通,交错相通(13)听见(14)都,全(15)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16)愉快的样子(17)详尽(18)邀请(19)摆设(20)都;消息(21)说(22)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23)间隔,间断(24)不要说,更不必说(25)其余的人(26)告别;离开(27)(yù)告诉(28)足,值得(29)沿、顺着(30)做标记(31)到,到达(32)到某人所在的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1桃花源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