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4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3]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评价九年级语文试卷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评价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阿尔卑斯山的午间
〔意大利〕卡尔杜齐
在阿尔卑斯广漠的山区 没有一丝清风吹fú( ▲ )松树和杉木
在凄chuàng( ▲ )暗淡的花岗石上 它们在烈日透射下挺直身子
在燃烧着的冰川中间 只有乱石间淙淙的水流
中午时分万lài( ▲ )俱寂 像琴儿那样发出喁喁细语
四周tián( ▲ )静而安谧
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他们丰富的表情,滑稽的动作,真使人忍俊不禁。
B.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C.金秋漫步西子湖畔,暗香浮动,团团簇簇的小花把桂花染得金黄,让人心旷神怡。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宁波知名度不断提高,具有江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
B.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已经实施和提出了许多方案。
C.这家化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D.“守护斑马线”活动在宁波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多数车辆经过斑马线都会减速让行。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戏剧《威尼斯商人》,诗歌《天上的街市》,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蚊子和狮子》——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开拓了语文阅读的视野。
B.垂髻: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以“垂髻”指童年。
C.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其中的《三国演义》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他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作是《吉檀迦利》。
6.古诗文填空。(12分)(2分一题)
①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③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 , ▲ 。”(《夜雨寄北》)
⑤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那两句鼓舞人心的诗句吧?写下来,鼓励一下考场上的自己:
▲ , ▲
⑥“多难兴邦”,温总理的话不禁使我们联想起孟子的名言“ ▲ , ▲ ” 。


浏览完整试题7.名著阅读。(4分)
A.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的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
B.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①请分别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A. ▲   B. ▲
②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写出你在名著阅读中对这个人物的阅读感受。(不超过30字)

8.综合性学习(4分)
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 近日,上海6所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察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此举一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据此人民网推出调查。
  截至1月27日23时30分,共有27118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77.7%的网友表示“不考语文易误导基础教育方向”;16.6%的网友选择“减负不能成不考语文的借口”,3.9%的网友表示“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是高校权利”,1.9%的网友表示“其他,有话要说 ”。
①请你在“人民网论坛”上写一个帖子,说说你对“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的看法。(不超过60字)(2分)

②“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全球正在兴起“汉语热”的评价。如果你有个外国朋友对汉字发生了兴趣,你向他介绍汉字的魅力时你会说出哪几点?(2分)(请说出两点,每点不超过15字)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4分)
远 方
(台湾)许达然
①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a)。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④人们总是爱制造远方,虽然昔日的远方依旧是今日的远方。莫尔的“乌托邦”,陶潜的“桃花源”,仍然是人们的梦土。远方的梦土也许有神仙,但徐福入海未回,秦始皇死了,求仙药的梦却未死,依旧使后代帝王失眠。可怜东方朔走遍了远方,依然不见可爱的神仙。神仙渺而不可慕,因为神仙压根儿就只在我们心里的远方。
⑤茫茫大海,浩瀚似无岸。那远方的神秘,诱惑了靠海的民族而遨游海上,从事探险。出瀛海又有瀛海,远方的海像女妖,迷人也凶狠。东汉时班超的一位部将甘英,曾想渡海到罗马帝国,但大海茫茫似栖息着死神,而打断了他的念头,甘英壮志未遂,和亚历山大未渡印度河到他向往的远方一样,常使我惋惜。
⑥山是纵的远方。山不迷人人自迷,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这纵的远方的悠然常是人们灵魂的安慰。怏怏的屈原一直向往昆仑山。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是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⑦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有远行的冲动(b)。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它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人间到处可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憧憬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300多年前,英国有个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⑧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也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远方也许有暴风,有狂澜,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然走近。还有什么喜悦比抵达梦土更使人歆羡?——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下来感谢上帝。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密的远方。也许他死在远方。也许他从远方回乡。也许他凯旋。即使手上一无所得,他的心里仍有收获:有一天,可以告诉别人,他曾去过远方,那很少人去过的荒漠!
⑨幻想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醉看远山,远山更美。幻想使人沉醉,我们常醉看远方而自以为清醒。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天文家总是全神观望天空,有一次不小心跌到井里去了。他呼救后邻人跑来,知道了他落井的原因后,就跟他说:“你怎么只注意天上的东西而不注意地上的呢?”伊索的这一则寓言,真的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
(10)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巍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你,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即便如此,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11)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c)。
〔12〕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散文集《远方》,有删改)
9.第⑨段作者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想表达什么?(3分)

10.这篇散文萌发着诗情与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妙语警句联翩而出。请你从画线的a、b、c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品析。(4分)

11.选出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本篇散文以“远方”为线索。作家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事、名篇佳作中的故事,从不同角度阐述“ 远方”的含义,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作者写莫尔的“乌托邦”,陶潜的“桃花源”,徐福、东方朔、甘英、屈原、拜伦等的壮志未酬,告诉我们“远方”有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类却依然有义无反顾探索远方的决心。
C.第⑦段中引用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的事例,证明“远方” 带给人无限的乡愁。
D.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
12.本文题为《远方》,阅读全文后,说说其含义。(4分)

(二) 20分
《这样的攀登者》 王彬彬
他不愿意与庸众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里翻滚,在垃圾堆上觅食。 于是,在一面峭壁上,他开始攀登。他相信,在峭壁的上面,有清新的空气,有秀丽的风景,有鸟语和花香…… 在峭壁上,他艰难地凿出可供手足攀援的洞眼。在每一个洞眼里,他都留下了他的血。就这样他为自己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路。就这样他忍受着饥渴、烈日、寒风、冷雨……日夜不息地把自己的身体向上缓缓地、缓缓地挪动着。没有人与他为伴。没有。饿了,他随手采一把岩壁上的野草野菜;渴了,他伸出舌头寻找着岩壁上渗水的潮湿处。倘若,能偶然在攀援的途中遇到一处泉眼,他便贪婪地把皲裂的双唇贴上去,如吻着自己心爱的女子般用尽全身的力量吸吮着、吞咽着,仿佛要把峭壁里蕴藏的水都一下子喝尽。但这样的好运对他是罕有的。在大多数时候,他只能用舌头舔着粗硬岩壁上的潮湿。舌头一次次地被岩壁的粗硬磨破。有血流出来。岩壁上不仅留下了他手足流出的血,也留下了他舌头流出的血。不但他的手掌脚板已结了坚硬的老茧,他的舌头上也有了一层厚厚的死皮,他,已经失去了味觉。衣衫,已经磨破、撕碎,一片一片地离开了他的身体。他,已经裸体了。只有头发披散下来,风起时,如一面旗帜。而他的身体,也干瘦成了一根旗杆。就这样他为自己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路。就这样他忍受着饥渴、烈日、寒风、冷雨……日夜不息地把自己的身体向上缓缓地、缓缓地挪动着。他要将一杆旗帜插上山顶。
许多个岁月过去了。他感到牙齿已开始松动,咀嚼起随手采来的野草野菜来,已渐不如以前那么干脆利落了。往往一撮青草几片菜叶,要咀嚼许久才能下咽,他感到衰老已经在体内萌生,并日渐茁壮、长大,充满了他的整个身体。他虽然越来越干瘦,只剩一张岩壁般粗硬的皮肤包住一副岩壁坚硬的骨骼,但却感到身体越来越沉重了。他,现在每将身体向上挪动一次,都感到比上一次更艰难。每成功地完成一次挪动,都要将身体贴在岩壁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休息许久后才能开始另一次的挪动。现在,当他举目向上时,他已经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山顶了。然而,山顶似乎并无清新的空气,并无秀丽的风景,并无鸟语花香;然而,山顶上似乎也有尘埃,也有泥淖,也有垃圾。有失望和悲哀袭上他的心头。因为负载着失望和悲哀,他现在感到身体更沉重了。有后悔不时闪电般掠过心头,闪电般短暂,也闪电般明亮。也许,根本就不该开始这样的攀登。也许,还可以退下山去,同人群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里翻滚,在垃圾上觅食。似乎有意,又似乎无意,他第一次扭头向下,想看一眼下山的路。他惊讶地发现,他已离地面那样远。而他更惊讶地发现,被他艰难地开辟的上山的路已消失。那些洞眼,在他的手足离开后,很快便又恢复了原状。他的血似乎是良药,石头的创伤在他手足移开后立即便长好了。他的脚下仍是一面峭壁,正如他的头上的峭壁一样。在头顶的峭壁上凿开洞眼攀登上去,是可能的;由下往上凿出一条路,是可能的。然而,在脚下的峭壁下凿出洞眼倒退下去,是不可能的;从上往下凿出一条路,是不可能的。
当他在山脚时,开辟一条上山的路是可能的,他已经这样做了;当他在山腰时,开辟一条下山的路是不可能的,谁也无法这样做。
现在他明白了。他攀登的,是一座只容人上不容人下的峭壁;他开辟的,是一条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道路。现在,他平静了。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有奋力向上了。现在,他已不再举目向上。他已不关心山顶上是怎样的世界了。现在,他唯一担忧的,是死在峭壁上。死在某一次不成功的把身体向上挪动的过程中,或者死在最后一次成功地把身体向上挪动的劳作后。如果这样,死后的已如野人般的身体便会向下落去。尸体的落下不像身体的退下,是不需要路的。死后的身体落在地面上,落入尘埃中,落进泥淖里,落在垃圾堆上,是他所不愿意的。也许,临死之前,可以在峭壁上凿开一处洞眼,让头发穿过其中悬挂住尸体,像旗帜悬挂住旗杆一样。那时,岩壁将成为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
13.此文作者用细腻的笔写了攀登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你简析攀登者的心理。(不少于200字)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 ②亲戚畔之 畔: ▲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 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送东阳马生序》)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1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展开余下试题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二)(11分)
一童子随主人宦游①。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注】①宦游:外出做官。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彼所值甚驽下 驽 ▲ ②佯泣于马上 佯 ▲
③策而去 策 ▲ ④始悟其欺 始 ▲
19.划音节(2分):
后 来 以 为 稚 弱 可 信 意 此 马 更 佳 乃 下 地 与 之 易
20.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21.“后来人”被“童子”“欺”这件事,你觉得“后来人”是怎样的人?(3分)

四、写作(60分)
22.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力争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 ,我希望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一个称呼,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评价九年级语文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4分)( )( ) ( ) ( )
2、(2分)【   】 3、(2分)【   】 4、(2分)【   】5、(2分)【   】
6、(12分)



④ , 。
⑤ , 。
⑥                 , 。
7、①(2分)A.   B.
②(2分)人物: 感受:

8、①(2分)

②(2分)1、
2、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4分)
9、(3分)

10、(4分)选( )处,分析:


11、(3分)【   】
12、(4分)

(二)(20分)
13、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13分)
14、(4分)① ② ③ ④
15、(2分)【 】
16、(4分)①

17、(3分)【 】
(二)(11分)
18、(4分)① ② ③ ④
19、(2分)后 来 以 为 稚 弱 可 信 意 此 马 更 佳 乃 下 地 与 之 易
20、(2分)
21、(3分)
2009学年第二学初三语文期中检测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怆、籁、恬、拂2、 D 3、B 4、B 5、C
6、①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每题2分,错一字扣1分)
7、①A.贝多芬B.祥子(2分,1格1分)②阅读感受:(略)
8、①(可以反对,也可以赞成,能说出较充足的理由)
②1、汉字是连续发展的,没有文化断层。2、汉字承载着传统的文明与文化。3、汉字是表意文字,不知读音也可意会。4、汉字的各种字体是世界上最漂亮的。(2分。说出两点,每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9、追求远方和注重现实的关系。(或:人不能成天幻想而抛弃现实,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或:人们在极尽歌颂和想往远方的同时要留下冷静的思考。或:作者在这里表明了对远方的深沉的思考,指出了远方的美好,又指出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远方,我们应该把对远方的向往与现实结合起来。)(评分标准:意思相近给分)
10、a、运用排比,句式整散结合,想象丰富,写出了远方的美好、神秘。b、以“流浪”来修饰“鲜红”的血液,说明对远方的追求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果没有那股澎湃的热血、追求远方的快感,远方是无法到达的。c、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说明理由,那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要拿眼前的幸福来把追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9学年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