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7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7]
2009-2010下学期高一语文模块三试卷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第三学段模块测试卷
高一语文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 审核人:
一.古代诗文阅读 (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
(3)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
(4) ,白帝城高急暮砧。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7)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
(8)东床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寡人之于国也》选段,完成2---5题 (15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树木)
C.七十者衣帛食肉(衣:yì,穿)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 彘:猪)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斯天下之民至焉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6.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请结合全诗来分析清人李子德的话。(6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2分)


浏览完整试题(一)文学名著阅读 (6分)
7.简答题 (6分)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化经典阅读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请在下列的“□”处填入适当的词语 (2分)
这段话是孔子对子路、冉求、公西华的评价,他没有明确的回答这几个人仁还是不仁,孔子点评的是个人的□□,而不是他们的□□。
(2)请概括上面语段的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29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9.文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2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主要是什么?(2分)(4分)
出场特点:
用意:
10.文段中对王熙凤的刻画,采用哪些描写方法?(3分)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王熙凤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分)(6分)

11.写出下面几段肖像描写所刻画的人物:(4分)
(1)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
(2)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3)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
(4)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
(二)选考题(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两类文章中任选一题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酒 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展开余下试题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2.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答:
13.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4分)
答:
1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曹 禺 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降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12.文章前半部分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后半部分则较多引述《雷雨•序》,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答:
13 .曹禺创作文学名著《雷雨》历经大约5年“痛苦折磨”,一经发表,震惊国人。请用摘要原文、编写要点提纲的方式列出曹禺这段时间的情感历程。(4分)
答:
14.曹禺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此什么”,这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而另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是创作前有明显的目的性,思想主题鲜明,如《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
15. 根据情境,补写下列语段(3分)
生活中,人们为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常使用委婉语。如,不说“你不要抽烟了”,而说“抽烟有害健康”;不说“你考得太糟了”,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给下面这则寓言写一段“画外音”,揭示它蕴含的人生哲理。(标点之外,不超过40字)(5分)
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7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这条大鱼却在归航途中被鲨鱼吃得只剩残骸。面对这一结局,老人想,是什么把自己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啦。”
请依据上述材料选择某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体规范。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第三学段模块测试卷
高一语文


展开余下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 审核人:
一、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名句名篇。(每小格1分,共10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2、( ) 3、( ) 4、( )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歌阅读(6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8、(1)□□(1分) □□(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14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1、( )( )( )( )(4分)
(二)选考题。(15分)
___________类文本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8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五、作文(70分)
2010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 (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小题1分)
(1)百步九折萦岩峦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塞上风云接地阴。 (4)寒衣处处催刀迟
(5)不尽长江滚滚来 (6)艰难苦恨繁霜鬓 ,
(7)此时无声胜有声 (8)唯见江心秋月白。
(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10)吾尝终日而思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B(树:种植)
3.B(A之,结构助词,的;B以,介词 用和介词 按照;C而:连词,表转折,D于;介词表比较)
4 D(A 判断句 B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C定语后置句 D 和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
5 (1)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老百姓饿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杀死人的)不是而是兵器”,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答案示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这是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4分)杜甫的诗题是《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4分)
【格式总结】
⑴诗中描绘的 (人物)是一个 (根据诗歌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的 (身份本质)形象。
⑵诗中的(客观事物)意象具有 (特点),融入了作者(诗中表现的感情) 的情感。
⑶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 (客观图景)的画面,营造了一种(主观感受情境的特点)的意境。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6分)
7.简答题 (6分)
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9-2010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