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试卷

阅读:92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1]
2010年中考模拟试题3
2010中考练兵试题
语 文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笃(dú)信 喑(yīn)哑 长吁(xū)短叹 毛骨悚(sǒng)然 锋芒毕露(nù)
B.踌躇(chù) 孱(1éi)弱 义愤填膺(yīng) 强聒(guō)不舍 断壁残垣(yuán)
C.嫉(jì)妒 招徕(1ái) 穷愁潦(1iáo)倒 相形见绌(chù) 锐不可当(dāng)
D.荫庇(yìn) 褶(zhě)皱 风雪载(zài)途 越俎(zǔ)代庖 囊萤(yíng)映雪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写错的三个字,并将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2分)
碌碌终身 突如其来 如坐针毡 心无旁骛
举世无双 久负胜名 力挽狂澜 迫不及待
顾名思议 无可置疑 恻隐之心 翻来覆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六千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B.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断章取义,以致于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D.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可写出修改方法)。(4分)
①流感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是空气飞沫,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或衣物传播。②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预防有好处。比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妥善弃置。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特别在咳嗽和打喷嚏以后。③酒精擦手杀灭病毒同样可以,因为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办可经污染的手接触传播。④同理,应当避免不用手指抠鼻、揉眼和接触口腔,这些动作都可能传播病毒。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 , ;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一方天空。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其中提到的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②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藤野先生》选自 。
③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了的极端势利的典型人物是 。
7.综合探究(4分)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


浏览完整试题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4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1)曾子曰: “ , 任重而道远。”(《论语》)
(2)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3)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表达了自己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8)李白作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3题。 (14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0.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             ,               。
11.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去国怀乡 国:        ②进亦忧,退亦忧  进        
 ③宠辱偕忘 偕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答: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                                    
1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l4—18题。(12分)
听 雨
季羡林①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hú)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而今听雨僧庐下,
红烛昏罗帐。 鬓已星星也。
壮年听雨客舟中, 悲欢离合总无情,
江阔云低, 一任阶前,
断雁叫西风。 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 )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 )”了。要讲达到“悲欢离舍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乎。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 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
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4.细读文章第①段,其中有一个词可以体味出作者“听雨”的感情。这个词是 (1分)
15.第⑤段中有两个加点字,请在括号内写出注音。 (1分)
鬓( ) 濯( )
16.“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文中引用了蒋捷的词《听雨》。蒋捷年老听雨和季羡林老人听雨时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理解。(3分)



17.本文语言,有的典雅富丽,暗用诗文却不显雕琢。有的又接近口语,极富生活气息。请从语言特色或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4分)
①这声音……,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②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




18.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3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4题。 (14分)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 “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高远,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 “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
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作者:马挺生 文章略有删改)
19.从说明对象看,文章属于一篇 说明文;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
一词的意思 。(2分)
20.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2分)


21.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22.文章主要使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 (2分)

23.将文章开头“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句中的“之一”一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3分)


24.读了本文,你对“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会有新的理解吧?请举出一个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说明汉语表意的丰富。 (3分)


四、作文(50)
25.在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有了 就会 (请补全题目,按要求作文。)
(2)阅读下面的诗歌,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做一个和黎明—起行走的人,
和太阳及早晨一起行走的人,
我们不怕黑夜,
不怕忧郁的日子,
不怕黑暗——
做一个和太阳及早晨一起行走的人。
——选自(美)兰斯顿•休斯的诗作《做一个和黎明一起行走的人》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中考招生模拟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I. (2分)D (A.笃(dǔ)信 锋芒毕露(lù) B.踌躇(chú) 孱(chán)弱C.嫉(jí)妒)
2. (2分)碌碌终生 久负盛名 顾名思义(每个词1分)
3. (2分)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数字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
屋等密集。断章取义:不顾全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
或一句的意思。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处心积虑:处心:存
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4. (4分)①成分残缺,在“其主要传播”后加“途径”。②词语赘余,删去“有好处”或将“有
益于”改为“对”。③语序不当,应将“杀灭病毒”和“同样可以”调换顺序。④搭配不当
删去“不”.(每处1分)
5. (3分)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1分,你依然可以在花丛下透出凉意1分.
(句式一致(1分);表达符合逻辑(2分))
6. <3分)①杜甫②《朝花夕拾》.③菲利普夫妇。(每空1分)
7.(1)A中秋节B重阳节(1分)
(2)屈原投江(1分);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一个l分共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4分)
(一)8. (10分,每空1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2)寤寐思服
(3)山岛竦峙(4)折戟沉沙铁未销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9.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10.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 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①离开②指在朝廷做官③一起④归依 12略 13.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I4.(珍贵)(1分)15. bìn zhuó (I分)
16.不一致.因为蒋捷年老听雨是慨叹人生易老,抒发个人年华老去的悲凉情感;季羡林听
雨是由衷喜悦,因为他深深挂记着农作物,挂记着农民。(3分,分别陈述各1分;表达顺畅
1分。
17. (4分)第一句:富丽典雅,词采华美,意蕴丰厚.文句引用和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及刘禹锡《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还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句读来朗朗上口,极富文采.这些描绘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地描绘出雨下得欢,下得及时,雨声动听.突出了作者的无言喜悦之情。
第二句:基本运用口语,叙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和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关注天
气。语气亲切,感情质朴。
18. C(3分)
(二〕19.事理 说明文:灵活变通〔随机应变〕 (2分)
20.词语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2分)
21.(A ) (2分)
22.分类别;举例子。(举例、作用)(3分)
答案一:文章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尾添“字眼”、巧拆成语、
妙断语句几个方面,条理清晰的说明了语言权变的几个方法,给读者很明晰的印象。
答案二:本文说明主题部分都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妙断语句”中,学老百姓在标
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远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一例,具体有趣地说明了,一个
小小的标点的增添,作用可不小。突出了汉语权变之妙。
23.不能。“之一”表限制,说明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有汉语,还有其他语言.删去“之一”,
意思就变为只有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样显得太绝对。有“之一”则表现出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2分)
24. (3分)例一:明代才子徐文长,生性诙谐,在别人家做客,遇到久而不停。主人想让他
离开.写了一句话摆在桌上:“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客人见了,把标点改为:“下
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看了,只好挽留他多雨停了再走。
例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绝句标
点一变,立即变为一首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四、作文(略) (60.211.99.19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0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