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5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江西省鄱阳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所有答案须用钢笔或中性笔作答,请把第Ⅱ卷答案填写在主观题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宫绦(tāo) 殉葬(xùn) 执拗 (niù) 蹙缩(cù)
B、聒噪(guō) 马嵬(wéi) 朱拓(tuò) 鱼凫(fú)
C、逡巡(qūn) 窈陷(yǎo) 榫头(sǔn) 饿莩(fú)
D、炮烙(luò) 悚然(sǒng) 孝悌(dì) 咀嚼(jué)
A(B朱拓tà,C饿莩piǎo,D孝悌tì)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份耐劳的人。
B、他放下桅杆,卷起了帆,把它捆上,然后把桅杆扛在肩上,顺着堤坡往岸上走去。
C、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撕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D、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炫战栗。
B(A安分耐劳,C厮打,D晕眩战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B、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C、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D、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无所不为的鲨鱼。
D(应为“为所欲为”,意思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语境不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C、人这一生,谁也带不走的是财富,谁都能留下的是名声;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
D、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韦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C(A有歧义,B不合逻辑,D缺少介词宾语)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C、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A(感叹号改逗号,第一个句号改感叹号)
6、下列各项中,对文学名著《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宝玉在大观园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借《西厢记》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的“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的“倾国倾城的貌”。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挫伤了她,那一夜,她“倚喜新厌旧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写下了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浏览完整试题C.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宝钗、黛玉、探春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宝玉压尾,而宝钗、黛玉技高一筹。
D.宝玉挨打后,薛宝钗去看望,她看到宝玉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B( B.不是袭人,是晴雯 ;不是《芙蓉女儿诔》,是《葬花吟》)
7、下列对联都与诗歌作者有关,与其它三句不是指同一作者的一项是( )
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B、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C、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D、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
D(白居易)
8、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祖母今年85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      。
A、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B、饮食起居亦不如前
C、衣食住行多有困难 D、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B(抓住语言色彩及前后语意连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9——11题。
人体里的“白色河流”
人体内血管遍布全身,血液犹如红色的河流夜以继日地奔流着。但人体里还有一条“白色河流”,那就是在淋巴管里面流动着的像牛奶似的淋巴液。“白色河流”是“红色河流”的支流。血液运行到毛细血管后,部分从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而形成组织液,其中少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它随着血液的流动周而复始地沿各级淋巴管循环不断,肩负着维护机体内环境健康的重任。有关资料证明,动物体内的淋巴液比血液大约要早出现几百万年。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淋巴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生存的环境极为险恶,上千万亿的不同细菌、病毒和各种毒物,随时可能侵入人体,而“白色河流”中的众多免疫细胞奋勇抵抗,冲锋在前的是淋巴细胞。在骨髓内有一种极重要的骨髓干细胞,有一部分变成淋巴干细胞后,兵分两路,其中一部分在骨髓变成B淋巴细胞,然后随血液进入脾脏及淋巴结之后,定居待命;另一部分则到达胸腺,在胸腺素的哺育下分化成为T淋巴细胞,成长壮大后再随血液到达脾脏、淋巴结,随时准备上阵杀敌。当机体遭到外界细菌、真菌或病毒入侵后,T淋巴细胞因受刺激而被激活,冲上前线;B淋巴细胞在T淋巴细胞的协助下,快速增殖,产生多达千万个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病原微生物相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吞噬细胞向病原微生物聚集,将其吞噬。有的淋巴细胞能识别和记住入侵病原微生物的相貌特征,若是再见到入侵之敌,便可一眼认出来,迅速向大脑“司令部”报告。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时刻都在产生着垃圾废物,加上病菌等,威胁着人体的安康。为了不让这些垃圾堆满为患,淋巴液这位“清洁工”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全身毛细淋巴管在收集淋巴液的同时,将衰老死亡的细胞、其他组织细胞代谢的各种废物、病菌以及毒素等,统统收集起来,运送到淋巴结,经过过滤净化,将其清除掉,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洁净和自身稳定。
正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10万个细胞中有一个会发生突变,有的会变成最凶险的癌细胞,夺人性命。然而,大多数人却能免于癌患,是何缘故呢?科学家发现,一个淋巴细胞能吞噬5到10个癌细胞,一旦发现了癌细胞,就会主动进攻,它伸出伪足粘住癌细胞的胞壁,随后张开伪足上由触须、吸收营养的组织等构成的喇叭口,和癌细胞“接吻”。癌细胞在淋巴细胞的攻击下,它的触须便缩回去了,表面成为颗粒状,几秒钟后,癌细胞只剩下一层膜的干枯尸体。
淋巴液本身不具有自己流动的功能,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生活无序,膳食不合理,情绪焦虑紧张,可造成代谢紊乱,血流不畅,就无力推动淋巴液的流动,影响“排污”,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病痛。
9.下列各项对“淋巴液”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淋巴液是指人和动物体内在淋巴管里面周而复始流动着的像牛奶似的液体。
B.血液运行到毛细血管后,一部分渗出形成组织液,另一部分则形成淋巴液。
C.淋巴液本身不具有自己流动的功能,只能随着血液流动沿各级淋巴管循环。
D.淋巴液的出现促进了生命的进化,它的流动维护着机体内部的环境健康。
B (据原文,“少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形成淋巴液”,而非“血液”)
10.下列不属于淋巴细胞所起作用的一项是
A.率先抵抗随时侵入人体的上千万亿的不同细菌、病毒和各种毒物。
B.有的能识记入侵病原微生物的相貌特征,一旦发现便迅速报告大脑。
C.收集并清除体内老死的细胞、其他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病菌及毒。
D.淋巴细胞借助其伪足上的喇叭口向癌细胞主动发起攻击并将其杀灭。
C(据原文,完成收集任务的是“全身毛细淋巴管”,非淋巴细胞。)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外的病毒入侵、体内的垃圾废物及细胞癌变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三重因素。
B.骨髓干细胞分化为两种,在骨髓里为B淋巴细胞,在胸腺里则为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从而起到免疫作用。
D.淋巴结既是部分淋巴细胞的停留之地,又是体内垃圾、病菌及毒素的净化之所。
B(据原文,淋巴干细胞兵分两路,不是骨髓干细胞直接分化为两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12——14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展开余下试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食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吞二周而亡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B、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D、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测
B(A灭亡,败兵;B都指“锋利”;C比较,制度;D坚固,顽固)
1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D(“山东”古时指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14、一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秦王“仁义不施”的一组是( )
①奋六世之余烈 ②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③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④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⑤隳名城,杀豪杰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C(②⑤⑥指秦始皇残暴施政)
第Ⅱ卷(非选择题,108分)
四、(2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3分,共9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
(3)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16、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300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官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分)

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
(2)“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17、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句诗扩展为不少于80字的一段话(5分)



80字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环珮空归夜月魂
(3)犹抱琵琶半遮面 (4)只是当时已惘然 (5)申之以孝悌之义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22题。
草堂 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展开余下试题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9、(6分)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0、(6分)从文章第④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21、(4分)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2、(4分)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B D(A文章揭示杜甫的伟大胸怀,不只是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C“历史意义”错;E“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错)
七、作文(60分)
23、请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 泰山不让细壤
(2) “考试舞弊”之我见 (115.152.178.3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鄱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