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83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3]
2010年中山市龙山中学高考热身考
中山市龙山中学2010年高考热身考语文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潮润/巢穴 重光/崇祯 真谛/递交 申购/神驰
B、撒娇/洒脱 粘稠/粘贴 挑剔/孝悌 纨绔/绾结
C、癖好/毗邻 雪藏/鳕鱼 缥缈/剽窃 凄怆/寒伧
D、河畔/背叛 蒙哄/蒙古 展评/崭新 摹刻/磨砺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读者在未弄清其寄托意义前,也觉得它有完整的欣赏价值,而一旦弄清了它的寄托意义,则倍觉意味深厚,魅力无穷。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从作品的字句所提供的情景来看,可以组成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其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风俗宛然在目;但从作者的生平背景所提供的材料来看,这又是一首干谒请托的赠诗,作者焦急与渴望的心情昭然若揭。
A、魅力无穷 B、宛然在目 C、干谒请托 D、昭然若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尚未全线贯通,因此今年奥运期间北京人喝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南水”,而是由河北的4座水库供应给北京的3亿多立方米“应急水”,这相当于北京主要的水源地密云水库一年供水量的一半多。
B.《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近来,境外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关注目光和采访热情并没有在圣火进入中国境内后减弱。
D.《读书》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杂志和最核心的知识分子刊物,这种领袖地位是在沈昌文主持《读书》期间奠定的。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
② 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
③ 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④ 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
⑤ 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
⑥ 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
A. 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⑤⑥③②① C. ④①⑤②⑥③ D.⑥③⑤②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浏览完整试题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同情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而父之哭其子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①其能遗之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讽刺时政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门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译文:
②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孟子《生于忧患》)
(2)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官赋》)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会挽雕弓如满月, ,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题。
马王堆帛画的主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画已所存不多。考古学家们从1949年到1974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其中马王堆1号、3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之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只能在属阴的茫茫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天”。另外,从已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楚辞•招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下云纹状图案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帛画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计了种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多古老民族都认为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间得以照明。古葬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部分,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
展开余下试题
众多书籍都认为“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是为了给阴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空间。
注:①些:音suò。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相应处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5分)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能位于阴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沿袭至今,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整个仪式的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E.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说法笼统而且没有证据。
1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在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灵魂升天图,呈现了“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的场景。
C.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帛画中的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支配欲。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学、务实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4.纵观全文,作者在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用了哪些证据?请分点概括。(4分)
15.作者认为马王堆帛画原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
寒 冬 陈永林
空中溢满寒风狰狞的微笑。光秃秃的树干冷得瑟瑟发抖,发出凄厉无助的呜咽。空中布满铅色的乌云,严密密地压在头顶上。要下雪了。
我立在风中,脸被刀子样的风扎得生痛生痛。
“爹,上岸吧,要不会冻坏的。”
父亲不搭理我。父亲仍摸他的鱼。
“这些王八羔子都躲到哪儿去了?”父亲下湖快半个时辰了,可乌鱼一条也没摸到。寒冬,乌鱼怕冷,藏在泥土里一动也不动,很难抓。即使人踩住它,它也动都不动,让人很难感觉到踩住它了。
湖水对湖岸怀着满腔仇恨似的,猛烈而凶狠地撞击着湖岸。
父亲被湖浪冲个趔趄,险些摔倒。
“爹,别摸鱼了,回家吧。”
“放你妈的屁,不摸到鱼,你能当成兵……”
父亲的声音打颤。
都是狗日的村长。
在我们这个穷山沟,想当兵的挤破头。每年冬季,许多人都为当兵奔波。我们这些没考上大学的,如果又想挣脱脚下这贫瘠的土地的束缚,那只有当兵一条路。
我也往当兵这条狭窄的路上挤。
去年,我验中了,可乡武装部只分给我们村委会四个名额。我没争到。原因是我们想抓住鸡却舍不得一把米。
今年,我验中后,父亲就忙活开了。
父亲拎了两条“红塔山”,两瓶“茅台”进了村支书的门。村支书见了烟酒,满口答应,又说:“只是村委会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得村长同意。村长同意了,我没二话。”
父亲又拎着鼓鼓囊囊的包进了村长家,对村长说明来意。
村长说:“这事,我当然会帮忙。只是今年指标太少,只三个。而村里验中了的却十几个,能否去得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我尽力帮忙。”
父亲又把烟酒拿出来,村长不收。父亲说:“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不想帮这个忙。”“忙是要帮,但东西不能收。”两人争了很久,最后父亲执拗不过村长,把东西拎回家了。
父亲脸上阴阴的。父亲说:“村长不收东西,他不实心实意帮忙。唉!”
正巧,村长的女人得了一种妇科病,医生开了药,说要乌鱼做药引子才行。
父亲得知后,立马就下湖了。
父亲的身子开始抖了,“哎呀,这……乌鱼……躲哪里……”父亲话都说不囫囵。
“爹,回家吧,这兵我不当了。”我的泪掉下来了。
“闭……上……你……的嘴。”父亲仍摸他的鱼。
忽然,父亲笑了:“哈哈,终于……抓……住……你……”
父亲双手举着一条三四斤重的乌鱼。
父亲上了岸,身子一个劲地抖,嘴唇已冻得乌黑,身上发紫。可父亲还笑着说:“这回没白来。村长见了这鱼,准会动心的。你当兵有望了。”
回到家,母亲把一红本本给我,说:“通知书刚下来了,过几天就走。”
父亲问:“这通知书谁送来的?”
“村支书。”
“那你把这乌鱼剖了,红烧,多用香油,要煎得焦黄焦黄,村支书喜欢吃。”父亲对母亲吩咐后,又对我说,“你去买两瓶好酒来。”
“那乌鱼不送村长了?”母亲问。
“不送。”父亲生硬地说,“娃能当兵,全是村支书帮的忙。这情我们得谢。”
酒买回来了,父亲就去请村支书。
父亲把乌鱼脊背上的肉块一个劲地往村支书碗里夹。村支书说:“我自己来。”父亲说:“多吃点,这东西冬天里吃了,补肾。”父亲又端起酒杯,说,“我在这敬你一杯,娃儿能当成兵,全靠你了,在此谢你了。”父亲一仰脖,一杯酒一口干了。
“林子能当成兵,也亏了村长帮忙,我一个人不行的。乡长在外县有一亲戚,想把户口转到我们村,占我们村一个指标,村长挡着,把这指标给了林子。”
父亲“啊”了一声,笑便僵在脸上,但片刻,又说:“来,喝酒。”
父亲的声音一下没了筋骨、软绵绵的。父亲刚才兴奋得发红的脸也犹如门墙下的枯草,蔫蔫的。
外面开始下雪了。
吃完酒,父亲又出去了,母亲和我没在意,都没问父亲到哪里去。到吃晚饭时,我四处喊父亲,却没人应。母亲也慌了。后来,母亲说:“他是不是给村长摸乌鱼去了?”我跑到湖边,见岸上放着父亲的衣服,湖上却没父亲的影子。后来在离我们村二十几里的一条河边找到了父亲。父亲的身子已变得僵硬。
展开余下试题
雪纷纷扬扬下,满世界一片耀眼的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4期,有删改)
16.小说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5分)
17. 请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18.作者为什么以父亲冻死作为结局?(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题。
国学大热背后的硬伤引发关注:
国学=之乎者也=有面子?
“读过《三字经》吗?”“当然,我还读过《千字文》、《论语》呢。”近日,第九届国学夏令营在华师附中开营,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的17所中学的百余名师生齐聚羊城,交流学习和研究国学的经验。从学生们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上可以看出,“国学热”仍在持续。
但国学热不断升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尴尬。笔者在采访中遇到几位从乌鲁木齐坐6个小时飞机赶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他们虽然都表示对国学很有兴趣,但是谈起“四书五经”,所知的还是停留在课本上。而不少家长谈起送孩子参加国学夏令营,就说是送去背诵经典名著。甚至有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回来后能够出口成章,那会很有面子,就算花再多的钱也没关系。
热源:传承民族魂才能创造时代美
已经走过10年的国学夏令营是时下“国学热”的缩影。1998年,在国学大师钱穆遗孀钱胡美琦的倡议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国学夏令营。10年间,夏令营举办了九届,走过了新疆、山东、郑州、陕西、山西、四川等地,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国学大热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思考背后的原因:是哪些力量在推动着它热起来?
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表示,回归国学就是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国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之根本,它与我们的精神文明息息相关。只有传承民族之魂,才能创造时代之美,所以它受到重视是正常和必然的。
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对国内传统文化冲击很大,国学的地位渐渐被西方文化弱化。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教育所占比例越来越重,对人文教育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致于出现过“重理轻文”的现象。这几年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精神生活的发展,国学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耀眼的光芒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国人对国学重要性的重新认识。现在“国学热”还在升温,热到一定程度就要保持“恒温”,不能忽冷忽热。
硬伤:学国学普遍被误解为背经典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军燕指出,国学教育这几年“大热”的背后存在一些硬伤。
一是基础国学教育的缺失,国内的国学教学其实并不普及,没有成为真正的“全民教育”。“首先,很多学校并未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还没有普及国学教育。其次,现在的学生升学压力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学习国学。再次,现在的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相对儒家经典而言更喜欢好莱坞大片式的西方文化。”
此外,她表示在大热情况下更要对国学研究保持理智头脑,要掌握好方向,不能“起哄”和“虚热”。她说,现在有的地方盲目推崇国学,虽然打着“国学研究”的招牌,但实则商业色彩太浓,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她同时指出,内地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国学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学国学就是摇晃着脑袋读背“之乎者也”,其实背完了就忘了。“一些学生谈起国学来言必孔孟,其实连基本的意思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深层内涵了。这样既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又引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笔者走访了一些把孩子送去参加国学班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国学看上去很高深,孩子进了班以后即使不懂意思也没关系,多少能学到一些美词雅句,出口很有面子。当问到知不知道国学班具体学些什么内容时,不少人说就是背诵经典名著。吴颖民指出,这就是现在国学热背后一些不真实的泡沫的写照。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
19、有人说,标题是文章内容最精炼最鲜明的艺术提示。这篇通讯的标题“国学大热背后的硬伤引发关注:国学=之乎者也=有面子?”就给人过目难忘的印象,请简要评析它的拟题特色。 (4分)
20、作者为什么认为国学的热源在于传承民族魂才能创造时代美?请结合实际举例分析。(5分)
21、 针对本文提到的国学热目前暴露的硬伤,请你给教育部门提一个关于改进国学教育的建议,简要谈谈如何既能使国学走上正轨,又能保证国学教育的“恒温“。(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l2分。
22、下面是关于亚运藤球项目的资料,请提取主要信息,为藤球运动提供一段简介。(不超过
60字,含标点符号)(6分)
藤球是用9-11根细藤条编制而成的黄色空心圆球。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每支球队上场2-3人。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方球员接球出界。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藤球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技术。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在比赛中,他们可以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又叫“脚踢的排球”。藤球是一种介于排球、篮球、足球之间的运动。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上藤球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3、上海世博会广东馆的主题确定为“窗口---广东神话’,广东省参与的2010年上海视觉形象标志系统将作为广东馆的馆徽进行使用,取名为“南风窗外‘粤’精彩”,标志以广东简称“粤”字为主体元素,字的中部抽象为敞开的窗口形态。请就此展开联想,写一段广东馆的宣传语,要求语言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天体力学的集大成者拉普拉斯(1749-1827)说:“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其本身更少用处。”获得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生理学和医学奖金的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说:“方法每前进一步,犹如我们每上升一阶一样,它会为我们展开更广阔的视野,因而看到前所未见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所以拟定方法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请以“方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阅读与写作之衬托之6讲稿
下一篇:
福建省“四地六校”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0年中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