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1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6]
高二(下)期中试卷(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
高二年级09—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度假/忖度 蒙骗/蒙头转向 咀嚼/味同嚼蜡
B.蹊跷/蹊径 商贾/直言贾祸 偏裨/无裨于事
C.苑囿/埋怨 扁舟/翩跹起舞 匮乏/功亏一篑
D.悔恨/晦涩 殉职/徇私舞弊 反诘/佶屈聱牙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白晰 黏合剂 望而怯步 久旱逢甘霖 B.厮杀 录相带 词不达义 惺惺惜惺惺
C.毗邻 试验田 一如继往 时事造英雄 D.炮制 荧光屏 坐阵指挥 桃李满天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现代教育理念更关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 发展。
(2)消费者向消协 ,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阱,坑害顾客。
(3)2005年10月1日,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人们把他视为“20世纪的良知符号”加以崇敬和怀念,正如人们赞美鲁迅 是中国文学的旗手, 是民族性格的标志。
A.终生 反映 既/也 B.终身 反映 不仅/更
C.终身 反应 既/也 D.终生 反应 不仅/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能给招聘公司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学研究生张靓花巨资买服装自我装扮了一番。她买“装备”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周内有20多个同学来向她借衣服。
B.在审题环节上不下工夫,写起来必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文在审题上要舍得花工夫才行。
C.判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死刑,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伊拉克的动乱局面。对于解决美国发动伊战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这样做也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D.特大型工程的总指挥应该纵览全局,总体考虑、设计、规划和管理,不应该总是具体地去做些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小事。
5.下列各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C.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是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D.特大自然灾害后,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再次免遭破坏,已成为政府领导深切忧虑的问题。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浏览完整试题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o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着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7.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
8.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
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
白信号通路。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
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
受体家族。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
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 1
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3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一)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即钓鱼之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通“厝”,放置,安放)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选自《王函山房辑佚书•宓子》)
(二)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 (选自《说苑•君道》)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 过:拜访
B.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质:箭靶
C.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交接:连接不断
D.固辞鱼不受 固:本来
11、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①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①迎而吸之者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D.①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宓子贱看来,半路上迎接他的那些官员就如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薄而不美”:他们趋炎附势,浅薄无能。
B.宓子贱到了单父,按阳昼所言,及时请出了那些年高德重、稳健而又有才能的人来共同治理单父。
C.对景公射箭的不良表现,大夫们众口一词地赞美他,对此,景公变了脸色,很是生气,以至于把弓箭扔到了一边。
D.当景公准备赐给弦章50车鱼的时候,弦章及时地作了自我反省,明白了事理,最后,坚决地拒绝了馈赠。
展开余下试题
第二部分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4分)
译文:
(2)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4分)
译文:
四,古诗鉴赏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6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4、本诗写景有何特点?(3分)
15、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1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缺的诗文(8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恨歌》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4)、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7)、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8)、二十桥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
五,现代文阅读 (共21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有删改)
18.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4分。)
19.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6分)
20,(1)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写二条。(4分 )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E、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六,语言表达。22.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4分)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一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 , 。
23.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名为“不同步”的漫画,用一句简洁的话揭示漫画的寓意。(3分)
七,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叩问天地,剖析世界,反思历史,体验生命,人乃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因人而兴,世界也因人而亡。
历史被风沙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并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串串的名字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乌江边上拔剑自刎成就了你热血男儿的豪气,鸿门宴上犹豫不决使你的霸业如同镜花水月,没有忘记你的身先士卒,你的大度,你的痴情,也没有忘记你的窘迫过失。你的世界你主宰,得意一时,失意一时;你的伟绩,你的沧桑,你把握得恰到好处还是不能及,历史对你主宰的自己议论不已,世界由你主宰。
展开余下试题
请以“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拟题精练;(2)立意向上;(3)行文紧扣主旨。
写作提示:抓住“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这一关键,写出个体(你)、个体的集合(世界)这二者的关系。
高二年级09-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
18、(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高二年级09—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C【yuàn, piān,kuì;A项:dù/duó,mēnɡ/mēnɡ,jué/jiáo;B项:qī/xī,ɡǔ/ ɡǔ,pí/bì;D项:huǐ/huì,xùn/xùn,jìé/jí】
2.D【A.晰(皙),怯(却)B.象(像),义(意)C.继(既),事(势)D.阵(镇)】
3.B
4.D (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
5、C(A项成分残缺;B项动宾搭配不当;D项语意矛盾,“防止”“免遭”不对)
6,D应为苏轼对王维7. 答案:D。详解:涉及的信息区域就集中在第3自然段,仔细审读,化学信号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D项漏掉了……转变为电信号这个过程。
8. 答案:C。详解。审读题目,承接顺序四个字提示我们要注意文中表述的不同时期,不同成果的对应关系。A.信息点在2段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结果,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在时间上就表述错误了。B、C相关句子为: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传导过程。B项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又把时间弄错了。D.相关句子为4段当阿克塞尔……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受体家族……,错成了得知……过程后。
9答案:A。详解:A.其推断与文章最后一段文意完全吻合。 B.王安石和阿克塞尔,一个是文学家代表,一个是科学代表,并不能得出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这种啼笑皆非的结论,根本没有因果关系。C.第2段说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可见一个人只有一个嗅觉受体,不可能有万种,强加因果。D.根本没有相关信息,属无中生有。
10.D “固”应解释为“坚决、坚持”
11.B 恐怕、也许。A把/凭借,靠;C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D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末助词,无实义
12.D 景公已将鱼送给了弦章
13.(1)我从小地位低下,不懂得治理人民的办法。但是我有两条钓鱼的经验,用来送给您。(重点词:“贱”、“道”、“焉”。重点词未译,每个扣0.5分。下同。)
(2)他们本身的才智(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的缺点,他们的勇气不够,不敢(指出不足)侵犯国君的尊严。(重点词:“知”通“智”,智力;“颜色”)
14、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15、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则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16、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17,略
18.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
19.①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②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③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
20.(1)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2)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21.B、C.(B、“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家愁、情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包含国愁。C、《武陵春》是婉约词。
22.答案示例:(1)时尚,时尚就像都市里美丽的女人,保持永远的青春永久的魅力。(2)从容,从容就像俗世里的智者,看花开花落。(3)激情,激情就向朝阳下拚搏的青年,任雨打风吹。
) 23.(3分)【解说】画面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打着手机,远远地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在后面,是正在大步艰难地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或收入高了,生活富了,但其道德标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七,作文略 (218.87.195.150)
上一篇:
奉新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2010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