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575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5]
现代文阅读训练美文欣赏2
美文欣赏(二)
一、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在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为什么吃惊? 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2.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浏览完整试题二、阅读散文《太阳》:
(1)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
(2)我小的时候,阿妈也常常驮着我。烧饭,下地,就把我摁在她的背上,像吊一扇石磨一样,不歇地背半天。
(3)听阿妈说,我小时候个儿小小的,却像山上拣来的石头一样重重的,铁邦邦的。我十分好动,不是把手攥成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喷出口水;就是爱摆腿,那两根小竹筒一样的小腿,一摇一晃地蹬着踢着。我阿姐背不动我,常常被我的摇动晃倒。有一天,阿妈栽秧去了,阿姐背着我,就在田棚外的坡上玩儿逮蚂蚱,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轱辘辘地滚进水田。山上的人发现及时,才把我们救了起来。从此以后,阿妈不让阿姐背我。阿妈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做着屋里屋外的各种活计。
(4)太阳撑到山背上,阿妈就下地了。
(5)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一般。
(6)阿妈用一条黑幽幽的粗布被单,把我挂在她的干瘪的胸脯上。背上却背着一只篾篓。她一边走,一边用一根筷子做成的带钩头的木棍搓棉线,一边搓棉线一边同路上的熟人搭话。
(7)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儿一般。但是,阿妈不会跌跤,走步平稳。
(8)阿妈背着我,我从来不哭,手握成木棰似的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个不停。阿妈不禁止我唱,她静静地走山路,静静地搓线。山路长,没有阿妈搓出的棉线长。
(9)太阳下山时,阿妈回家了。
(10)那只篾篓凸出,装满了猪食叶。她背上有了重量,不得不伛着腰爬坡。所以,她把我也放到了猪食叶顶上。阿妈头上是猪食叶,猪食叶上驮着我,我的头上是太阳。
(11)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一般。
(12)今天,我长高了,阿妈却变矮了,身体佝偻着,走路也一步一步,数着走一样。许多个夜晚,我细细地琢磨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变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看着山里的太阳,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
(13)待到秋天,山地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山饱满了,山谷也饱满了。那一轮太阳,也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头,低低地,缓缓地,从秋天山谷的沟壑之间走过去。山高了,太阳变小了。
(14)山里的太阳,就是这样辛劳。如果没有太阳的辛勤哺育,难道会有这样饱满的山地吗?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①摁( )在 ②攥( )成 ③凸( )出 ④沟壑( )
2.这是写母亲的文章。题目“太阳”与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文中“太阳”有什么新的含义?
3.“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儿一般”在本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运用了 和 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4.第(12)段“后来,我看着山里的太阳,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一句中“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是:
5.第(13)段划线的句子“山高了,太阳变小了”,在文中的含义是:
6.第(14)段后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三、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3)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向南跑。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4)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进。
(6)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7)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8)老汉消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9)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0)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1)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12)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13)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14)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了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1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6)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7)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18)队伍秩序井然。
(19)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20)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他和那个小伙子。
(21)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2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3)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2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25)白茫茫地世界。
(26)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27)一个老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28)她来祭奠两个人。
(29)她丈夫和她儿子。(14分)
1.第(2)段描写山洪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回答不超过10字)
2.第(15)段插入了一段水情描写,其作用是多方面的,请作简要概述。(每项不超过20字)A B C
3.(16)、(17)两段描述有何作用?(从三个方面概述,每项不超过20字)
A B C
4.到结尾两段,读者方知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现了老汉怎样的思想品质?
5.给这篇小小说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6.模仿本文表现形式写几句话,赞颂你所熟悉的一位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四、骆驼赋
⑴31年前,我由北京去青海柴达木当一名石油工人时,便听说了这个故事,他足以让我终生难忘。
⑵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hàn( )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
⑶一次,一个8个人的勘探小分队在大风中迷了路,他们走了六天,一峰饥渴难忍的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
⑷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给它点水吧,救救它吧。”
⑸队长姓葛,他望望乌孜别克族向导阿吉老人,老人望望仅剩下的两桶水,坚定地摇摇头。全队人都明白了,面向骆驼脱帽肃立。
⑹队伍行进不足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chēng( )起前蹄,毅然站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着,一步、一步向勘探队走来……
⑺驼工再次跪倒在地,失声大哭:“救救它吧……”
⑻全队的人都被那驼步声和这嘶哑声震hàn( )得落下了热泪,谁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了。


展开余下试题⑼葛队长急了,他仰天长叹一声,甩下一串热泪,从保卫人员肩上取下一支枪,冲天扫了一梭子子弹,大喊:“我的权力是战胜死亡,全队立即出发!”他的声音在戈壁滩的上空回荡。
⑽队伍出发了,谁也不敢回头再看一眼那峰骆驼。那峰不屈的骆驼站起来又倒下,倒下又站起来……
⑾傍晚,队伍终于找到据点,驼工顾不上吃饭,灌了一桶水,刚要走。阿吉老人拦住了他:“小伙子,不能去,会迷路的。”驼工说:“不会,有月亮,我顺着驼印走……”
⑿驼工走了,再也没回来。
⒀后来,勘探队在一个叫“开特米里克”的地方找到了他。在盐碱滩上,他仰天长卧,已成为不朽的人,上衣撕开,tǎn( )露的胸膛上遗留下无数条深深的血迹,上衣兜里,只有5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
⒁“开特米里克”,蒙语为小山包。队员们在这小山包上安葬了这位十八岁的年轻人。
⒂“开特米里克”,这个沙砾堆就的金灿灿的小山包,深情地包容了这位在青海油田死亡档案里记载的倒在勘探路上的第一个人。他叫范介民。
⒃今年秋天,我再次返回我在那里生活了28年的青海柴达木。当我站在“开特米里克”面前时,那峰骆驼又出现在我眼前,我也仿佛听见范介民说:我永远和骆驼同在了。
⒄不远处,已建成百万吨的油田,钻塔林立,钻井轰鸣,现代化运输车队川流不息。油沙山下,耸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
⒅我们来到纪念碑下,凝视着远方。远方,范介民牵着骆驼向我们走来。31年了,他和那骆驼一直走向我的心灵深处。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浩hàn( ) 支chēng( ) 震hàn( ) tǎn( )露
2、 如果将本文划分成三部分,比较合理的划法是(用“/”号标出)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⒅
3、 文段⑸划线句子写阿吉老人“望望仅剩下的两桶水,坚定地摇摇头”,阿吉老人摇头的原因是什么?
4、 文段⒂运用了 修辞方法,它表达了作者对驼工 。
5、 通观全文,与文段⑴在结构和含义上形成照应的一句话: 。
6、 根据本文内容,请你为范介民写一份“个人简介”。
7、 本文主人公是驼工,可标题为什么起名为《骆驼赋》?
五、鹰之歌(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下,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跳,敏捷地爬过去,但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1、本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用了 和 的写作手法。
2、文中鹰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 的精神。
3、本文通过( )表现鹰的战斗生活。
A、 召唤战斗 B、临死前渴望再次投入战斗 C、期待战斗 D、追求理想、宁死不屈
4、在塑造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鹰的 ,在描写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方法。
5、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象征社会现实,映衬 。
6、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
六、临窗看柳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的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飘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仍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1、“料峭”的含义是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是为了 。
2、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
3、首段中的“窗外”和结尾一段中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
4、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的是写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的写法。
5、从全文构思、组材的特点来看,将“飘起、落下”的词序调换为“落下、飘起”可以吗? 。
6、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 。
7、从文章结尾看,作者说因为“我看了许久”,所以“我明白了许多”,并且说,“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那么,将本文的题目改为“由临窗看柳想到的……”可以吗?说明理由。
七、汗血马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黯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一派壮观的悲怆。尽管如此,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子眼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落日依然在使人眩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地疼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的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霜。汉子留着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横在其间。他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的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出,尽管如此,它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想帮助不愿再跨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他终归还是太累了。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到了一个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头前,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身上,使他们看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汉子醒来时,如火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壁有几天了,只是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散露出的人兽的白骨。汉子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想。他仿佛看见自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杆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杀了全部兄弟,还要围杀他的相好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他冲出来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展开余下试题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头去。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了泪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渗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他终身未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儿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非万不得已不使其驰骋也。
1、这篇文章采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实写的对象是 ,虚写的内容是 。
2、 简要概括汗血马和汉子的品质特征。
3、 找出最能表现汗血马和汉子品质的段落。
4、汗血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八、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象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野兰的不俗之处体现在哪里?
6、我喜欢兰花,父亲也喜欢兰花,两种喜欢有哪些不同的方面?
7、最后一段中,“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主要指的哪些内容?
8、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的品赏,但为什么不用“品兰”而用“访兰”作文章的题目呢?
九、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真有点奥秘。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他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注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人又突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的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 老夫人前后送花有什么不同?
2、 老夫人说:“我觉的活者还有些用处。”她觉得自己有些什么用处?
3、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守墓人觉得老夫人寄钱买花很可惜的原因是
4、“他苦笑了一下”,怎样理解“苦笑”?
5.指出本文的主旨句。
6.第一段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7.第十四自然段表现了老妇人怎样的心理?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