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8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1]
河北冀州中学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冀州中学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I卷(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语音、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 捞(lāo)取、症(zhèng)结、爆冷门、仗义执言、穷且益艰
B. 胥(xū)吏、拎(līng)起、倒记时、推托责任、长嘘短叹
C.涔(cén)涔、着(zháo)陆、执牛耳、盘根错结、兵连祸节
D. 檄(xī)文、 揩(kāi)拭、 仪杖队、洗耳躬听、乐不可知
2. 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是雕琢镂饰,呈其返璞归真的自然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而被称为“字字本色”,被尊为“本色派”之首。
B.今年端午,人们在河里赛龙舟,岸上的人就更多了,真是重足而立,一边观看,一边喊加油。
C.周朴园是造成《雷雨》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
D.以发泄和煽情为主流的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学生往往不自觉的去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C.面对复杂的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破除固有的就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
D.造成霜冻灾害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由水汽凝结成的白色晶体——霜,而是与白霜同时发生的零下低温,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热爱语文吧!因为是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
②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下流淌
③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
④语文迸发着思想的光辉从屈原的诗中吟诵出来
⑤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
⑥语文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④⑤②⑥③ C.②⑤⑥③①④ D.②⑤①④⑥③
5.下面一段话中标有甲、乙、丙的三处横线上,依次应选用的一组句式是
三十九年前 甲 现在想起来,自己也常常惊讶那时候自己的大胆; 乙 却居然敢放言高论, 丙。
甲:(1)我为了赶任务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2)我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为了赶任务。
乙:(1)对于本国的古典文学缺乏系统研究,对于欧洲文学所知有限,而政治思想水平也很低的那时的我。
(2)我那时对于本国的古典文学缺乏系统研究,对于欧洲文学所知有限,而政治思想水平也很低。
丙:(1)真是大胆的事。 (2)岂非大胆?
A.甲(1)/乙(2)/丙(1) .B。 甲(2)/ 乙(1)/丙(2)
C.甲(2)/乙(1)/丙(2) D。 甲(1)/乙(2)/ 丙(1)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浏览完整试题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①,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kuàng)。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②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③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①督邮:官名。②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③正朔:农历正月初一。④迁尉:官名,掌刑狱。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 拜访
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 平坦
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 责备
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 察看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同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1)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1)为贶讼罪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1)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2)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1)因乞骸骨归,未许 (2)不如因而厚遇之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译文:(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
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
译文: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
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
译文:(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


展开余下试题 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
译文:(郑弘)病得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
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
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
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
II卷(114分)
四.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3.(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分)
(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分)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 该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加以简要概括。(4分)
(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请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选其中的一个作答)(5分)
(一)(每一小题1分,错一个字,得0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鄙贱之人, 。
(4)扪参历井仰胁息, 。
(5)执手相看泪眼, 。
(二)
(1)吾所以为此者, 。
(2)人生如梦, 。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①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②多少年来,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③《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数不胜数。
④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⑤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弘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眸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
⑥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
⑦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现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个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出颓败的模样,没有胆量与风霜较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历来被视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不知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⑧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意盎然,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为人先,它们倒真够得上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笼,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那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
⑨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
16.“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7.简要赏析本文第⑤段画线的文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分条概括文中所言柳树和其他树木的“处世哲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谈谈你的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13分)
20.仿照例句中划线的部分,续写两句话。(4分)
例句:只要热爱生活,
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
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补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4分)
刘备与诸葛亮初识的经过,《魏略》与《九州春秋》都说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的,陈寿不取其说,而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根据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又如诸葛亮征南事,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是不合情理的,所谓“南人不复反”也不符合史实,陈寿对此一概不取,只说“其秋悉平”;再如载于吴人张俨《默记》中的《后出师表》,后人以为,就这篇文章所叙的事实与思想看,都不像是诸葛亮的作品,陈寿同样也不录此篇。可以看出,_________

22.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比喻相当精彩: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展开余下试题 请参考这段比喻,选择下列人物作为本体,也写一段比喻,要求比喻得当,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文句式完全一致,100字左右(5分)
孔子 孟子 屈原 司马迁 鲁迅、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在他观赏景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土堆中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他很喜欢这种香味,于是用了一个袋子,将这堆土装回家去,放在角落里,一时之间,他的家中竟然满室香气。
这个人非常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禁不住问泥土:“为什么你能散发出持久浓郁的香味,难道你是一种珍宝,或是一种稀有的香料?”
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
这个人更加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身上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浓郁的香味呢?”
泥土说:“哦,是这样的,我曾在玫瑰园,和玫瑰相处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则材料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09-10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A卷
1.答案A。【症(zhēng)、坚 B. 拎(līn)/计、脱、吁 C着(zhuo)/节、结 D. 檄(xí)/仗、恭、支)】
2.答案C(A。“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其本来的质朴状态。此句中谈的是关汉卿戏剧语言的自然本色,无所谓“返”;“ 重足而立” 意思是后脚紧挨着前脚,形容非常恐惧。与句意不符;“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合语境)
3.A[B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当前”调整到“复杂”的前面;应先“破除”后“树立”。D项结构混乱。删去“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
4.B (这六句话首先按语意组成三组整句:①④、⑤②、⑥③,然后每组两句之间应按人物的时代顺序排列。)
5.答案:B(解析:选用的句式不同,其表情达意的侧重点也不同,语句的连贯也会受到影响。甲组中(2)句采用变式句,突出“为了赶任务”;乙组中(1)句强调“我”的不足;丙组中(2)句以反问句来加强语气。
二、(9分)
6.D(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7.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8.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9.A[A项:诣,到……去。]
10.C[C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中前句“以”解释为“来,以便”,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中前句“为”解释为“给,替”,后句解释为“被”。D项中前句“因”解释为“于是,就”,后句解释为“趁机”。]
11.D[“谢”为“辞谢”;“短”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指陷害郑弘这件事。]
12.B[应是“做大司农的郑弘上奏皇帝,皇帝便下令修建道路”;“所息”中的“息”并非名词“利息”,而是动词“慰劳”。]
B卷
1.A[B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当前”调整到“复杂”的前面;应先“破除”后“树立”。D项结构混乱。删去“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
2.答案:B(解析:选用的句式不同,其表情达意的侧重点也不同,语句的连贯也会受到影响。甲组中(2)句采用变式句,突出“为了赶任务”;乙组中(1)句强调“我”的不足;丙组中(2)句以反问句来加强语气。
3.答案C(A。“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其本来的质朴状态。此句中谈的是关汉卿戏剧语言的自然本色,无所谓“返”;“ 重足而立” 意思是后脚紧挨着前脚,形容非常恐惧。与句意不符;“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合语境)
4.答案A。【症(zhēng)、坚 B. 拎(līn)/计、脱、吁 C着(zhuo)/节、结 D. 檄(xí)/仗、恭、支)】
5.B (这六句话首先按语意组成三组整句:①④、⑤②、⑥③,然后每组两句之间应按人物的时代顺序排列。)
6.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7.D(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8.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9C[C项:诣,到……去。]
10 D[D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中前句“以”解释为“来,以便”,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中前句“为”解释为“给,替”,后句解释为“被”。C项中前句“因”解释为“于是,就”,后句解释为“趁机”。]
11.C[“谢”为“辞谢”;“短”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指陷害郑弘这件事。]
12.C[应是“做大司农的郑弘上奏皇帝,皇帝便下令修建道路”;“所息”中的“息”并非名词“利息”,而是动词“慰劳”。]
13.翻译(1)“视”(1分)、“孰与”(1分)
(2)“所以”、“ 去”、判断句式各占1分
(3) “以为”、“弱”“定语后置句”各1分
(4)“业”、“ 履”各占1分
14.答案:(1)上阕写的是一幅乡间春色图: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鸭觅食。渲染出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各1分)下阕写了一幅村居图: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渲染出了生活的闲适与古朴的意境。(各1分)
(2)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2分)直接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答对一点就得1分),然后抓住一个方面,结合诗句分析合情合理得(1分)
15(略)
16.直抒胸臆(1分),既是全文的文眼(1分),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篇)(2分)。
17.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使画面具有动态美(3分);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层次感。雄浑恢弘的山水与轻盈柔美的柳树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3分)
18.柳树:轻柔委婉,刚柔相济;身处逆境,从容应变;以弱御强,临危不惧;敢为人先,坚韧不屈(答对任三点得3分)。 其他树木:退不为人后,外强中干;进不为人先,静观其变;精明练达,老成持重。(3分,一点1分)
19.柳树热爱春天:(1)寒冷余威尚盛的时节,柳树早早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觉出春意就率先吐翠,为春天披上绿装,为人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冀州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