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6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3]
2010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检测
河南省郑州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靥(yè) 洞穴(xué) 购物券(juàn) 面面相觑(qù)
B.搭讪(shàn) 莅临(lì) 创可贴(chuāng) 拾级而上(shí)
C.聒噪(guō) 埋怨(mán) 瞭望台(liào) 呱呱坠地(gū)
D.剽悍(piāo) 谄媚(xiàn) 白炽灯(chì) 物阜民丰(f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网络信息时代,一些主政者以往驾轻就熟的执政方针可能不那么管用了,主政者需要淡化人均概念,树立人人概念,在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人人均等。
B.某地方电视媒体现场随机访问市民对春晚的满意度,调查结论是“满意”与“不满意”大抵平分秋色,各占一半。这与央视网公布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C.在总体实力超过上届冬奥会的同时,中国兵团的夺金行情也水涨船高,从大年初三的花样滑冰双人滑开始,中国体育健儿们有望为国人分奉献一场场精彩的夺金好戏。
D.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当代中国,不仅电子通讯可以将我们时刻联系在一起,而且没有战乱将我们分隔千里,我们怎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所蕴藏的强烈情感?
B.在房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大多数买房居住的人都不免陷入紧缩日常开支的境地,使整个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国内需求不振。
C.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最后上场的,它的贡献只不过是压断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它获得的战利品却是整个骆驼。
D.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村道旁、树荫下, , ;长弄里、街梢头, , ;商邑中、闹市处, , 。
①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
②朱漆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
③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
④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
⑤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
⑥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
A.②③⑥①④⑤ B.④①⑥③②⑤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④③⑥①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双酚A是一种低毒化学物质,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化工行业,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含双酚A的聚碳酸酯塑料具有无色透明、不易碎裂等特性,所以长期被当作生产塑料餐具、塑料水壶、婴儿奶瓶、手机、医用输液管等各种用品的原材料。双酚A在成品中会有微量残留,也可能在极端条件下降解反应生成。研究显示,食品盒和饮料罐中的含双酚A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中,它的析出与溶剂极性和温度有关。一项对2000多人的研究发现,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尿液中含有双酚A,在母乳、孕妇的血液和脐血中也有双酚A的踪迹。
多年来,动物研究结果发现,双酚A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然而,来自流行病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太少,双酚A同人体健康之间的直接关系一直无法证实。人们长期怀疑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可扰乱人体激素分泌。但在“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引导下,人们一直以为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接触的双酚A浓度很低,不足以构成对人体的危害。在这样的认识下,双酚A被人们放心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双酚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1月13日,美英科学家宣布,双酚A不仅导致心脏病,还会导致糖尿病和某些肝脏疾病,影响胎儿及儿童的大脑发育,甚至增加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的风险。不久前,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也提出“对于双酚A对胎儿、婴儿和儿童的大脑、行为和前列腺的潜在影响有一些担忧”。美国卫生官员宣布,政府将投入3000万美元资助开展动物和人体试验,就双酚A的影响进行研究。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认为,极微量的双酚A不会危害健康,重申“双酚A用来制造消费品已超过50年,在这段时期,无论是饮食摄入或暴露在双酚A下,都没有证据显示其对人类有害”。


浏览完整试题目前,欧盟各国逐渐对双酚A下达禁令。加拿大和美国的芝加哥市、纽约州萨福克郡已禁止在儿童用品中使用双酚A。中国还没有关于双酚A在某领域的禁用政策出台。专家建议,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析出更多的双酚A,不要将过热的液倒入其中,不要将它们长时间加温;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或有划痕、有磨损的塑料器具;不要用强碱性的洗涤剂去洗这些器具。
5.下列关于“双酚A”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双酚A是一种低毒化学物质。动物研究证明它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
B.双酚A具有无色透明、不易碎裂等特性,所以长期被当作生产塑料餐具、塑料水壶、婴儿奶瓶、手机、医用输液管等各种用品的原材料。
C.双酚A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化工行业,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D.双酚A会微量残留在食品盒和饮料罐等制成品中,它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中,从而进入人体。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一方面质疑双酚A的安全性,一方面仍放心地广泛使用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这是因为“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影响了人们对双酚A危害性的认识。
B.多年来对双酚A安全性的试验研究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来自流行病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太少,双酚A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C.目前,双酚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视,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各国已经对双酚A下达了禁令。但中国还没有关于双酚A在某领域的禁用政策出台
D.双酚A的析出与溶剂极性和温度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可以避免析出更多的双酚A,减少双酚A的摄入。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2010年度中国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 ”中,太空杯与婴儿奶瓶榜上有名,可能就与这两种塑料制品中含有双酚A有关。
B.美英科学家宣布的双酚A有害的结论可能将有助于推动各国立法禁止在食品器具和食物包装中使用双酚A这种工业化学物。
C.我们要尽量少用已经老化或有划痕、有磨损的聚碳酸酯塑料器具,因为老化或有磨损的塑料器具含有更多的双酚A。
D.塑料制成的一次性水杯、饭盒等用品中很可能含有双酚A,所以我们应尽量减少使用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
三、(9分,每小题3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辨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则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九 循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 去:距离。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 俟:等待。
D.饥民攘食人一牛 攘:偷窃。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①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拔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展开余下试题B.李信圭关注民生,宣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无,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州时,上奏朝廷把被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四、(23分)
ll.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2)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4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屈平, , ,以事其君, ,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杜甫《兵车行》)
满地黄花堆积, , 。(李清照《声声慢》)
五、(22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颗露珠里的草原
敕勒川
一望无际,嫩灵灵地绿铺展开去。铺到天边,那绿就回过头,融到了天空的蓝里。于是,天空的蔚蓝就又多了几分醉人的嫩绿。又仿佛一个穿蓝衣服的人挽着一个穿绿衣服的人,并排坐着。风吹过来,又吹过去,像是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出的话。草们一浪一浪的,那是风走过后留下的脚印。就这样,风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草原上奔跑、散步、玩耍,有时候静静地躺着,有时候又顽皮地翻着跟头。而在汹涌的绿色浪涛里,我认出了远去的那一颗草。那棵草是我很久以前栽下的,为的是不让另一棵草太过孤单。如今,它们在阳光下快乐地舞蹈,然后双双远走高飞。
若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看到,在海一样的绿中,点缀着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的花朵。若那些花朵连成或小或大的一片,就是一条或小或大的船了,在绿色的海上荡漾着。而太阳,就成了它们的帆,鼓满霞光,一点点升起,又一点点落下。
一条河仿佛哈达,被众草捧着。河水清澈得像是由露珠们组成,一个孩子在河里嬉戏。噢,他溅起了无数颗太阳。
一群羊远远地走过来,先是一点点白,后来就慢慢地大了起来,再后来就纷纷扬扬的了,使人疑心在这盛夏里,怎么就无端地落了一片雪。而那牧人,骑着马,抱着套马杆,神情豪迈、肃穆,倒真像是传说中的雨雪之神。
傍晚时分,蒙古包上炊烟袅袅,仿佛一个人在蓝色的宣纸上唰的一下,写了一笔,随后那墨慢慢地洇了开去。母亲的身影,牛粪火一样欢快的闪动着。蒙古包里飘出奶茶的醇香、原汁原味的肉香、烈酒的浓香以及孩子们没有遮拦的嬉闹声。在这些纯天然的味道和天籁般的声音里,人、狗、牛、羊、马匹和夕阳都深深的沉浸在辉煌的幸福里。
夕光还没有散尽,篝火就点起来了。牛羊在圈里默默地咀嚼着什么,像一群老人在有滋有味的回忆着美好的时光。远处的马打着响鼻,火光在它们的眼里跳荡着。火光在所有人的眼里跳荡着。“依——呀——嗨……”就有马头琴奇迹般响起,就有长调在琴声里把草原唱得彻底安静下来。
是的,一切都安静下来了。除了一个人的心跳。
当一切都安静下来,青草的芬芳这才怯怯地漫过来,像一个探头探脑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挂在了天空。青草的芬芳仿佛借了月光的胆子,竟浓浓的汹涌起来。一个人的梦在草香里也辽阔起来、纯净起来。
不知不觉,月光在草叶上凝成晶莹的一粒。哦,真想在这世界上最洁净的房子里安居下来。不知不觉,月光在草叶上凝成晶莹的无数粒,仿佛天上的星星,一下子落到了草原上。哦,月亮,月亮是一粒最大的露珠。
肯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这露珠闪烁的草原降临。
熹微中,我从梦中醒来。我蹲在一颗露珠面前,我久久地凝视着它。透过这颗露珠,“我看见一匹马,一匹/枣红色的马。它先是/亲了亲大地,然后和一条小河/亲亲热热说了一会儿话,它甚至/吻了吻太阳的红脸膛,马鬃/阳光一样垂向大地……//随后它奔跑起来,时间一样/奔跑起来……//——那是一匹闪电,缓缓地/牵出了一座草原……”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颗露珠,我们心照不宣。只有这颗露珠知道,我也是一颗露珠啊。
一颗露珠里的草原,又展开了鲜嫩的一天……
(选自《西部散文百家》2008年第一期)
14. 作者描写傍晚的草原,突出了草原生活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6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一个人的梦在草香里也辽阔起来、纯净起来。
(2)肯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这露珠闪烁的草原降临。
16.文章在行文思路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17.结合文中对草原的描述,谈谈你对“一颗露珠里的草原”的理解。(6分)
六、(15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南天一柱”是张家界“三千奇峰”之一,峰体造型奇特,仿若刀劈斧削一般,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2009年,张家界大量风景图片成为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各种元素的原型,其中“南天一柱”图片就是“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为此,张家界景区于今年年初将“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
凤凰网为“南天一柱”更名一事特意做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如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图中内容,不得使用数字(2分)
(2)你对“南天一柱”更名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3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变形虫面临困境时的主要反应。(不超过30字)(4分)
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单细胞的变形虫,面临困境时也会选择自家“亲戚”互助,而不会错帮“外人”。
研究人员默迪亚巴迪和同事们研究了一种来自土壤、以细菌为食的常见变形虫。在自然界中,当食物短缺时,成千上万的变形虫就会聚在一起,最后变成像头发丝一般的子实体,看上去像是某种缩微蘑菇。这种缩微蘑菇有一根茎,茎顶端粘满了孢子—当别的生物经过时就会将孢子带到别处,变形虫在那里又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充当缩微蘑菇茎的变形虫,等于牺牲自己成全别的做孢子的变形虫。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两个世系的变形虫,然后让它们混在一起挨饿,结果形成数十个缩微蘑菇。在每一个缩微蘑菇中,变形虫都来自一个世系,没有混杂现象。
20.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展开余下试题 皎洁的月亮是寂寞的,但她洒向大地的依然是清辉一片; ① ;墙角的梅花是寂寞的,但她散发出来的依然是馥郁的芳香; ②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铁笼里关了五只猴,实验者放进一挂香蕉,五只猴子顿时兴奋起来,其中一只率先伸手去抓。这时,实验者以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子,那四只尚未行动的猴子同样受到了惩罚。过了会儿,又一只猴子窜到香蕉前,高压水枪的集体惩罚再次启动。几个回合下来,猴子都变得老实了,竟无一只敢再尝试。此时,实验者换进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进笼就奔香蕉而去。这时,一种现像出现了:四只吃尽苦头的猴一拥而上,阻挠它接近香蕉,以免大家跟着受罪。等猴子一只只置换完毕,五只新猴面对香蕉皆不敢造次,个个循规蹈距,成就了“自律”的一群。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C(A.券quàn;B.拾shè;D.谄chǎn)
2.D(形近词混用。“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A.“驾轻就熟”比喻对所做的事很熟悉,办起来很容易。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C.“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3. C(A.递进关系的复句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互换;B.成分赘余,应删去“有支付能力”;D.暗换主语,“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非“社会热点事件”)
4.B(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
二、(9分,每小题3分)
5.B(混淆概念,不是“双酚A”,而是“含双酚A的聚碳酸酯塑料……”)
6. C(扩大了下达禁令的范围)
7.C(“含有更多的双酚A”错,应是“能析出更多的双酚A”)
三、(9分,每小题3分)
8.B[输:缴纳(赋税)]
9.B(①是“前令”所为;③是李信圭移风易俗)
10.D(李信圭死在处州知府任上)
四、(23分)
11.(1)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冲”(交通要冲)、“日”(日日、每天)、“动”(动辄,动不动)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或”(有时)、“赍”(携带,带)、“俾”(使,让)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得分点”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12.(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地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诗意解说1分)。(学生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或“眼前的彤云密布与想象中春回大地的美景互相映衬”并合理分析也可)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情感2分,其中分号前后各1分,加点词语(或近义词)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2)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2分)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2分)
13.(1)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 谗人间之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注意:如两小题都答,挑答得多的判分;如两小题答得一样多,按第一小题判分。
五、(22分)
14.草原的生活温馨、欢快、幸福、纯朴、美好、宁静。(2分,写出3个以上即可)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草原上的炊烟、母亲的身影、燃烧的篝火,茶香、肉香、酒香,孩子的嬉闹声、悠扬的马头琴声等草原特有的景象。(描写角度1分,分析1分)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炊烟袅袅升起又四散开去和草原的一切都沉浸在幸福中的情景,突出傍晚时分草原生活的温馨美好。(手法1分,分析1分)
15.(1)草原宁静的夜晚,人们闻着草香酣然入梦,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辽阔草原的怀抱中,人的心灵也变得开阔、纯净。(2分,分号前后各1分)
(2)夜深人睡,草原上一些美丽的景致人们是看不到的;借此表现草原之美是人们无法穷尽的,需要不断去发现、认识。(2分,分号前后各1分)
16.特点: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分白天——傍晚——深夜——早晨四个层次展开对草原的描写。或答“由嫩灵灵的草原到牧民生活,到月色下的草原,再到晨光熹微中的想象,选取典型的草原景物”也可。(2分)
好处:①从不同角度突出草原不同时间的美丽,表达作者内心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分)②首尾呼应,以新的一天伊始收束全文,具有美好的象征意味。(或答“由实入虚,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
17.①作者把自己比作一颗露珠,那么一颗露珠里的草原就是作者眼里的草原和心里的草原,表现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与亲近。②文中说月亮是一粒最大的露珠,那么一颗露珠里的草原就是指月光下的草原,它圣洁而美丽,表现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③每一颗露珠都折射出草原的生机无限、鲜活无比,表现出作者对草原生活的美好祝愿。④草原就像一颗露珠,它纯净、欢快、优美,表现了作者对草原风光、草原生活及草原人的热切歌颂。(6分;每点3分,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感情只要能答出喜爱、赞美之类即可。)
六、(15分)
18.(1)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反对“南天一柱”更名。(2分)
(2)支持: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更名就是向外界传达走向世界的信息,这也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自信力强的表现。
反对:祖国名山名川的称呼蕴含着很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它们首先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将“南天一柱”更改为外国名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背离,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
无所谓:称呼只是一个符号,更不更名改变不了山川的所属;“南天一柱”在中国的张家界,这是更名更不掉的事实,只要能给中国创外汇,称呼无所谓。
(3分,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19.变形虫面临困境时会在同世系内团结互助(2分),会为族群的延续而牺牲自己(2分)。(超过2字以上扣1分)
20.[示例]①飞逝的流星是寂寞的,但她陨落的瞬间依然有灿烂相随;②峭壁上的青松是寂寞的,但她斗风傲雪的身姿依然坚韧挺拔。
(6分;每句3分,其中句式基本一致1分,每句前后两部分有语意的转折1分,语言通顺1分)
七、(60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0河南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