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6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0]
庄河市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考试
学 校
班 级
考 号
姓 名
庄河市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高二语文共10页第1页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朽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1、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浏览完整试题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时刻要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各种后天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来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宋儒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高二语文共10页第2页

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高二语文共10页第3页
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B.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3分)
A.(1)善长固谢弗往 (2)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1)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C.(1)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2)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D.(1)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2)礼之,留掌书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有制胜敌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第Ⅱ卷
7.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5分)
答: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高二语文共10页第4页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8、“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
9、“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展开余下试题(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幸存者 [美国]休•B•卡夫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两者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而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他跪在地上,他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隙缝里,并且使劲地用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尼奴
高二语文共10页第5页
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热的光芒。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工作。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诺尼把自己
变得完全残酷起来。
“到这里,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来,快!”诺尼唤着。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中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丢去。他空着双手,颠跖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他的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轻轻的舔着他。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它。他伸出一只手臂把狗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得开始呜呜地哭泣……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飞起,上面有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正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出的光芒。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它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有一个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条狗。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肯定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它挺直的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的颤动着……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创造了一个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的场景,只有这种场合更适宜于表现人物的求生欲望和性格特点。
高二语文共10页第6页
B.“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是狗对主人诺尼想要用尖刀杀死它的报复性的示威行为。
C.“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这一句描写,在情节的发展上具有预设伏笔的作用。
D.诺尼不忍心杀死狗,扔出了刀子,在狗环绕他走动时,又充满了恐惧,小说通过这些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E.狗没有攻击诺尼,而是友好地用舌头舔他,这就从反面映衬出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第2段画线的句子是对诺尼的心理描写,这几句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诺尼被救这一情节,在情节的构成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题目“幸存者”含有怎样的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半世浮华半世闲:总理县长唐绍仪 张鸣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县长是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之中,官小的比官大的干得更有兴致,此公就是唐绍仪。
唐绍仪本是农家子,按道理很难出头,可是人家命好,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大江南北,士绅人家子弟打死也不肯去,最后不得不便宜了风气已开的广东人,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叫詹天佑。
幼童留学事业后来因国内顽固派的反对而提前中断,回国的唐绍仪好一段时间都郁郁不得志,有幸的是,很快他就跟袁世凯结识,从此成为袁的智囊之一。晚清最后十几年,唐这种有着几乎是最早的留洋经历的人物,特别吃香,又加上袁世凯的援引,唐逐渐蹿升为方面大员,成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起,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唐绍仪被委以重任,担任南北谈判代表,谈判成功,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出任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我们知道,当初,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采用的是美国的总统制,不设总理,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在交权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起意把政府改成内阁制。显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可能入其彀中。这样一来,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注定是要不讨好的,可悲的是,受过美国教育的唐绍仪,当时却并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反而很认真地要负起责任内阁的责任来。结果不问可知,不仅责任内阁搞不下去,袁唐之间多年的交情也完了,唐绍仪只得不告而别,悄然失踪,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其时,在辛
高二语文共10页第7页
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直到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突然拇指大动,出任起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
的县长。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不到四年的功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甚至还野心勃勃地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展开余下试题唐绍仪以做过总理的身份去当县长,在民国时期好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中共建国后,此事入了毛泽东的法眼,他几次公开引用这个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其实,跟今天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一样,当年的唐绍仪,并不会认为以做过高官的身份再当芝麻官,是屈尊。实际上,唐绍仪晚年一直是在家乡做乡绅,出任县长,不过是乡绅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比较方便地做事,算不上是做官。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凡是退休回家的士大夫,总要为桑梓谋点福利,否则就不配做乡绅。尽管唐绍仪喝过洋墨水,但毕竟没有摆脱出传统士大夫的积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选自张鸣《历史的坏脾气》)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唐绍仪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的机遇,是因为他出身农家,并且运气好。
B.唐绍仪能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离不开袁世凯的赏识与大力援引。
C.唐绍仪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不久,就宣告了其政治生涯的结束,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形势认识不清。
D.唐绍仪晚年在家乡香山县的一系列造福于民的措施,既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E.传记通过对唐绍仪在政坛上的沉浮以及举动的记述,表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认真,也反映了民国时期多元性的社会背景。
(2)、辛亥革命前后,唐绍仪在政坛上有哪些建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6分)
(3)晚年,唐绍仪在哪些方面造福乡里?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6分)
高二语文共10页第8页
(4)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唐绍仪告老还乡,不为做官,只图做事,为桑梓谋福利,并不是因为他留学国外时改变了思想,而是由于他身上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积习。请你结合某一历史人物,对这一观点进行探究。(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年逾花甲的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B、说起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送到国外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C、就语文教学而言,朗读与默读就好比“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训练,等量齐观。
D、媒体对于“明星”来说,并非永远都是助力,常常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惜此理很少有人懂得,尤其是那些正在当红关口的人。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B、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
C、电视剧《潜伏》、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形成了屏幕热播、专家热评、群众热议,成为广东影视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
D、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检测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结石”。因此,必须一丝不苟地从机制、手段、程序等诸多方面检测,防止此类事件的不再发生。
15、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只填序号),组成语义连贯的一句话。(4分)
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 。 。 。 。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般美……
①山虽不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②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
③山峰临江陡起,谈不上高峻,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高二语文共10页第9页
④江面上一抹抹深深的碧色,让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
答:
16、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后面三题。(5分)
XX市郊区河道管理处(1)决定(2)对小清河上游河夹心至大湾村段进行整治工作(3),发现此段内有坟墓(4),根据《XX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坟墓”的规定,因此(5),勒令(6)坟主于一九XX年五月三十日前一律将坟迁出(7),逾期不迁的坟(8)按无主坟处理。
①从简明的角度看,应删去的三处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人称统一的角度看,应进行修改的一处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③从得体的角度看,应进行修改的一处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17、题解多是对文章的题目和作品进行概括的解释,可以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也可以对作品作出评价或按读者对象的不同对作品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与把握作品的内容。从下面提供的课文篇目中任选一篇课文,写一则课文题解。(50字左右)(5分)
李白《蜀道难》 杜甫《春夜喜雨》 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跨入高三,面临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的局面,凤城一中为了激励学生,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如下的条幅:
嘴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
静方能成学,学方能成才;
勤学习,懂感恩,让老师父母称心;
…………
以上各条幅会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共10页第10页
庄河市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 见第三断尾。)
2 B (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无据;C项,“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错;D项,根据倒数第二段可知,“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错。
3.D(根据第二段可知,“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轻慢之心”是宋儒的观点。
4.A (刺探,动词)
5.B (A(1)忠于朱元璋,(2)多刻薄;C.两句都是写“甚见亲信”的;D.(2)是待之以礼,不是“亲信”)
6.C (错在“不能平定天下”)
7.(1)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作出决断,又擅长外交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书”)。(一句一分,共5分)
(2)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渐渐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极”“稍”“致仕”,各1分,通顺2分)
译文: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读书不多,但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乡里的长者,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庄河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