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其他类型

阅读:139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其他类型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2]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龟玉毁于椟(dú) 期月而已(qī) 涅而不缁(zī)
B.笃信好学(dǔ) 弋不射宿(yì) 一匡天下(kuānɡ)
C.曲肱而枕之(hónɡ) 虎豹之鞟(kuò) 闻义不能徙(xǐ)
D.矜而不争(jīn) 人焉廋哉(sōu) 仁而不佞(wànɡ)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训导。
B.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道: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原则。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信:信任。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格:规矩。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富矣,又何加焉 子为政,焉用杀
B.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C.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杀身成仁之理,我也略知一二。
B.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彼此的情感价值观相差太远,交往的过程肯定难以顺利。
C.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犯上作乱,不忠不义”的罪名。
D.她含着泪,心里回想起从前的一幕幕,走出了他的生活。过犹不及,也许就是这样,过分了不可以,不及时也不可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C.《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若干“章”的组合)和“章”(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
D.《论语》在汉代初年就是学者的必读书,当时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15分。7-9题,每题3分;第10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2.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浏览完整试题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道:为人处世的准则。
B. 有事,弟子服其劳 弟子: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
C.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已:已经。
D.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升:登,谷物登场。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曾:副词,乃,竟。
B.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于:介词,在。
C.女安,则为之 则:连词,那么、就。
D.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子认为,为仁的根本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有了这个根本,就能正确地为人处世。
B.孔子释“孝”,因人而异。对子游说,孝就是对父母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对子夏说,孝就是对父母要永远保持和颜悦色。
C.孔子认为,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但也可以变通,其原则是只要觉得心安就可以缩短守丧的时间。
D.孔子认为“礼”“乐”并不只有钟鼓玉帛这些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10.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3)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2分。11-13题,每题2分;第14题,6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1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勤:劳。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易:改变。
C.植其杖而芸 植:立。
D.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止:停止,阻止。
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鲁孔丘之徒与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隐士长沮说孔子应该知道怎么走,语含讥讽。
B.隐士桀溺认为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还要传道,还不如像自己一样,忘记了这
个世界,忘记了这个时代,种自己的田,什么都不管,因为这个世界到处动乱不安。
C.“以杖荷蓧”的丈人也是一个隐士,他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讲究长幼之间的礼节,却不肯出来为国家作贡献。
D.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亲见许多有能力有学问的人因不满世事而避世,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内心起了动摇:跟着老师已经没有出路。
14.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2分。15-17题,每题2分;第18题,6分)
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15.1)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③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④矣。”(15.2)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5.3)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⑤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⑥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⑦。(15.6)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⑧;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⑨。”(15.7)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7.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5.20)
【注】 ①陈:通“阵”,军队列阵。②俎(zǔ)豆:俎和豆都是盛肉食的器皿,这里的“俎
豆之事”指有关祭礼的事。③愠:怨恨。④滥:越轨,胡作非为。⑤参:立在前面。⑥衡:
车前的横木。⑦绅:腰带。⑧矢:箭,如矢,像箭一样直。⑨卷而怀之:指把自己的才能收
藏起来,即隐居起来。
1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南面:坐在南面。 B.明日遂行 明日:第二天。
C.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识:记。 D.其舜也与 其:恐怕,大概。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①军旅之事,未尝学也 ②事其大夫之贤者
③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④非也,予一以贯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困于陈、蔡,子张也是随行者。他有感于世事艰难,所以问孔子:“为人处世怎样才行得通?” 孔子即提出“言忠信,行笃敬”这两条处世原则。
B.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孔子的忠是指对人,特别是对上级的尽心竭力、诚实负责的态度。信,诚,即诚实无欺。笃,厚实义。笃敬,意思是笃厚敬肃。
C.蛮,古称南蛮;貊,古称北狄。蛮、貊都是古代对边远地区落后民族的称呼。州里:指本乡本土。古代以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比喻,意在要求所有弟子欲要对一个国家有贡献,就必须结交上流社会,贤达人士,有了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仁”。
18.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括号内为宋朝学者朱熹的注释),完成19-21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凡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愚按:此章问答,其浅深高下,固不待辨说而明矣。然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选自朱熹《论语集注》,有删节)
1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慎:谨慎。
B. 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 自是:自以为正确。
C. 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 正:判定。
D. 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勉:勉强。
20.下列语句画线部分的结构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3分)
A. 其斯之谓与 B. 不患人之不己知
C.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1.参阅朱熹的注释,说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两句话的理由。(6分)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在孔子去世后数百年,以及在往后的中国历史上,孔子本人的声望之高及其遗教地位之隆,要归之三个因素。第一,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特具吸引力;第二,中国古典学术与历史知识为孔门学人所专用,而当时其他学派对中国古典及历史则不屑一顾,同时,中国此等古代学问本身即极为宝贵;第三,孔子本人的人品声望使人倾慕。诚然,孔子删《诗经》,著《春秋》,但是孔子谆谆教人的传统,只是由弟子及日后的信徒记录下来的。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把他高高捧到云天上,将他比作神秘不可知之物,颜回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下面有几段文字,可算作描写孔子最好的文字。一段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一次,一位国君向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孔子是何等人,弟子并不回答。他回来之后将此事告诉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文字:“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这段夫子自道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力行的精神。孔子有好几次说他自己不是圣人,只是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
孔子的品格的动人处,就在他的和蔼温逊,由他对弟子说话的语气强调就可清清楚楚看得出。《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可以看作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其中偶尔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以这样的态度去读《论语》,孔子在最为漫不经心时说出一言半语,那才是妙不可言呢。比如说,我就好喜欢下面这一段:一天,孔子和两三个知己的门人闲谈时,他说:“你们以为我有什么话不好意思告诉你们两三个人吗?说实在话,我真是没有什么瞒你们的,我孔丘生性就是这种人。”
还有一次,孔子说:“天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也不做,只知道鬼混。这太不像话了,不是有人赌博下棋吗?那也比闲着无所事事好哇。”
但是孔子可不是永远温和高雅,因为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能歌唱,也能十分恭谦有礼,但是他也能像一个普通真人那样恨人,那样鄙视人,正和耶稣之恨那些犹太法家法理赛人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伟人不是嫉恶如仇的。孔子有时也能十分粗野,《论语》就记载他老人家有四五次当着人面说出很刻薄的话。他那种粗野,今日的儒家都不敢表现,都办不到了。孔子恨之入骨的就是那些善恶不分的好好先生,那些伪善的“乡愿”,他说那是“德之贼”。有一次。一个乡愿式的人物叫孺悲的,要见孔子。《论语》上这样记载:
“孺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明明是要孺悲听见孔子在家。这段文字使所有的孔学家茫然不解,因为他们认为孔子是圣人,不是肉体凡胎的人,一向是彬彬如也恭而有礼的。这种正统的见解自然全然剥夺了孔子的人性。
事实上,在孔子的所言所行上有好多趣事呢。孔子过的日子里那充实的欢乐是合乎人性,合乎人的感情,完全充满艺术的高雅。因为孔子具有深厚的情感,锐敏的感性,高度的优美。
关于孔子和悦可亲的风趣,必须在此一提。因为它可以说明我在前面所说孔子所过生活是充实而快活的日子,这和宋朝理学家那种窒息生机大煞风景的教条是大异其趣的,并且由此也可看出孔子的单纯和伟大。孔子不是一个爱“耍嘴皮子”的人,但有时候不免也说几句俏皮话,像下面几句便是:“凡是自己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这种人也没法怎么办。”


展开余下试题 他又说,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而不肯改,那是又犯了错误。有时孔子也用《诗经》上的句子小发风趣诙谐之词。《诗经》上有一首诗,在诗里情人说“不是不想念,而是你家离得太远了。”才没法与他相会。孔子论到这首诗时说:“我看那女的根本心里并不想那个男子,否则怎么会嫌路途遥远呢?”
孔子周游列国,政治的谋求终不得意,有一次,子贡说:“这儿有一块玉,在盒子里装着出卖,是不是待高价卖出呢?”孔子说:“卖!当然卖!我就是正等着高价卖出呢!”
如果评论或注解《论语》的人,不肯把这种文字看作是孔子的风趣或诙谐,那就陷入了困难,弄得十分尴尬。
(选自林语堂《孔子的智慧》,有删节)
22.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下面有几段文字,可算作描写孔子最好的文字”。请说说“最好”的理由。


23.根据文章内容,请分点概括孔子品格的主要方面。



24.作者在描述孔子的品格时,还提醒读者读《论语》要有正确的态度。文中提到的读《论语》的正确态度主要有哪些?试加概括。



五、(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
(2)子曰:“德不孤, 。”
(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子曰: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5)子曰:“躬自厚而 ,则远怨矣。”
(6)子曰:“务民之义, ,可谓知矣。”
六、(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4)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上面是孔子关于交友的语录。你对交友有什么看法?请以交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1.B(A.期jī;C.肱ɡōnɡ;D.佞nìnɡ)
2.D(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3.D(A.共-拱;B.监-鉴;C.归-馈)
4.C(连词,表转折。A.句末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B.介词,按,按照/连词,表递进,并且; D.介词,向/介词,对)
5.D(理解错误)
6.D(宋代朱熹时 “四书”之名始定)
7.C(太,甚)
8.B(介词,对于)
9.C(孔子认为守丧三年不得有变)
10.(参见课文)
11.D(留)
12.B(①用在句首,加重语气;②代词,这样。③连词,表承接关系;④连词,表转折)
13.D(“他的内心起了动摇:跟着老师已经没有出路”,不合文意)
14.(参见课文)
15.A(坐北朝南)
16.D(①助词,的;②助词,定语后置标志。③连词,表目的关系;④介词,用)
17.D(“要求所有弟子”错,是针对子贡而言的)
18.(1)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了。(2)站着,就好像见到它们(忠信笃敬)在前面;坐车时,就好象见到它们(忠信笃敬)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只有这样才能行事通达。(3)可以同他说却不同他说,这是待人不当;不可以同他说却同他说了,这是说话不当。
19.D(勉励,劝勉)
20.C(一般陈述句,其余为宾语前置)
21.子贡是经商的,先贫后富,自守“无谄”“无骄”。子贡自以为“无谄”“无骄”是至高境界,闻孔子之言,自觉还应精益求精,故引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加以表明。说明子贡能够从已知推知未知,而这正是学《诗》所必需的。
22.写出了真实的孔子,表现了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力行的精神。
23.(1) 快乐、热情及其力行;(2) 和蔼温逊;(3)嫉恶如仇;(4)和悦可亲的风趣。
24.(1)把《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看作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2)把孔子看做一个肉体凡胎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圣人。(3)不以教条读《论语》,《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风趣或诙谐的文字,是充实和快乐生活的孔子的真
实。
25.(1)天下归仁焉。(2)必有邻。(3)己欲达而达人。(4)仁者不忧。(5)薄责于人。
(6)敬鬼神而远之。
26.(略) (121.24.227.14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其他类型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