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45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2]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3分*10=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愆(qiān)期 偕(jiē)行 踟蹰(chíchú) 自缢(ài)
B、踯躅(zhízhú) 拾掇(zhuì) 守拙(zhuō) 吐哺(bǔ)
C、纤(qiān)云 阡(qiān)陌 迢迢(tiáo) 城隅(ǒu)
D、清渚(zhǔ) 砌(qì)砖 贾(gǔ)人 天暝(míng)
2、下面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C.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D.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马家爵杀人事件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忽视这一问题,这样的悲剧 会重演。
②那是一个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
③中学生吸烟,既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心健康。
A、否则/那么 消灭 违反 B、如果/还 消亡 违反
C、如果/还 消灭 违犯 D、否则/那么 消亡 违犯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5、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来吾道夫先路也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徘徊庭树下 ②因为长句
③可怜体无比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老大嫁作商人妇
⑦凄凄不似向前声 ⑧感我此言良久立
A.①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⑥⑦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 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浏览完整试题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了地方特色。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二、阅读理解(28分)
11、(8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⑴ 这首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中 、 、 等词语可以看出。(4分)
⑵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
12、(2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史记》的书生私见
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②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③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④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⑤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⑥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⑦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①说:“ 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 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
⑧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②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
⑨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
⑩“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是60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费孝通。)
注释:①《集解》:南朝裴 注释《史记》的著作。②《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
16.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


18.文章第3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5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

19.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分)


三、(12分)语言知识
13、(6分)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⑵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⑶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展开余下试题⑷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
14、(6分)人物评说
人物评说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某人物(作家、作品、主人公等)的看法
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四、(50分)写作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寻找心灵的归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
1¬-10 D C B B C B D C B B
11、⑴重阳 登高 酒 菊
⑵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一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担忧。
12、⑴两者对比,表明作者钟爱《史记》,有久藏心里的话要说,引出下文。(对比2分,引出下文,2分)
⑵第一次只是老师的嘱咐,第二次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感悟,成为作者的自我告诫。(各2分)
⑶第一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司马迁,读者阅读时无不感到司马迁在写他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化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把他们写活了。(3分,仅指出“我”指司马迁,给1分)
第二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读者,意思是说一个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人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至于觉得两千年前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当时活生生的心态。(3分,仅指出“我”指读者给1分)
⑷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世生生不息、难言止境、历史的舞台永不落幕。(所谓历史观指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否则酌情扣分。)
13、别有幽愁暗恨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14、略 (60.165.226.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