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91  
标签:鄂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1]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2010.6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怠倦(dài) 深谙(àn) 佞言(lìng) 一张一翕(xī)
B、折本(zhé) 驾驭(yù) 齑粉(jī) 豁然贯通(hùo)
C、娴熟(xián) 揶揄(yé) 羁绊(jī) 脍炙人口(zhì)
D.亵渎(xiè) 后裔(yī) 鲜薄(xiān) 峨冠博带(gu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窒息 狼籍 皓首穷经 B、惆怅 描摹 俯首帖耳
C、社稷 奇崛 无动于中 D、马厩 云翳 拭目以待
3、修改下面的病句(3分)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劳动、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下面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他们展示带有怪圈图案的纪念品、明信片和怪圈彩照,还卖泰伦斯-迈登的书。
②直到现在,每当发现新的怪圈,都能引来各种各样的参观者。
③还有参观者来英国是想看看,怪圈的形状与他们自己制作的图形有何区别。
④他们乘各种交通工具来到这些让人迷惑的怪圈发生地。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5、根据上下文填写诗句。(8分)
(1)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边塞雄浑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3)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1 都表现了人因思念而极度伤感。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了解对联知识,江城中学开展了以 “对联研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选题《对联与传统习俗》的调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4分)
问题1:
问题2;
(2)下面是某小组围绕选题《对联知识荟萃》搜集的一些材料,与选题不符的一项是(3分)
A、贴对联的传统作法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颠倒。对联紧密相关的横
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
的作用。
B、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时接待梁启超来访,故意出一上联刁难他并自诩江南学者非
我莫属: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头角初露的梁启超
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C、楹联应用广泛,除名胜宫殿、亭台楼阁,厅堂书屋悬挂外,还广泛应用于节庆趣赠、
祝贺、衷挽.陵墓等场合。
D、对联依据功用的不同,它可分为春联.寿联.风景名胜联、自题联及各种技巧联等。

(3)表哥结婚.你准备送一幅喜联表示祝贺,不料表妹说道:“都什么时代了,还送这么老
土的礼物啊?”你这样对她说:“ 。”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吉文,完成7一一9题。(15分)
湖心事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于,惟长堤一


浏览完整试题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时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 “莫说相会痴,曼有痴似相公者!”
7、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3分)
(1)是日更定 是:
(2)余拏一小舟 拏:
(3)惟长堤一痕 惟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俱绝”二字活画出大雪的威严。
B.“上下一白”中的“—”字写景恃神细致八微。
C、“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借舟子之语点题抒发情怀。
D、相遇“二客”有损美景独事。
10、下面对“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显示作者不同流俗。
B、不想被人发现。
C、作者具有孤寂情怀。
D、大雪后湖山封冻,人不敢出。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儿——13题。(10分)
成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太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下面这个心式:天资+勤奋+机遇一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耘,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
楚的。搞得太繁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秘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今
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
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被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侯影响极大。就以我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二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1、综观全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3分)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天资”、 “勤奋”、 “机遇”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B、作者认为当今学术界和文艺界中很多人自命天才属于“自我感觉过分良好”。
C、作者以自己为例证明了机遇对一个人能否成功也是很有影响的.-
D、作者引用王静安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豳须经过三种境界,是为了证明
天资和机遇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3、作者认为“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联系文
本或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说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4——17题。(15分)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到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
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
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
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
你把“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 “满山昙花都开了一一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
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是满满一山仙人掌,果真每棵仙人掌都垂下一朵大大的
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放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
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一一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
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
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
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


展开余下试题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拒之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
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
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
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
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
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14、作者对于“一山昙花”的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示例简要概括。 (4分)
坦然—— ------------
15、下面句子加点的词“燃烧”能不能换成“明亮”,为什么?(3分)
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
16、作者为什么“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却“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
识过的一山昙花。”?(4分)
17、文末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读完全文后你认为究竟什么才叫“拥有”?
(4分)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由西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的游技很精湛。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渔网,也躲过了无数水
鸟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又穿过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鱼们的众声喝彩;
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动的姿势。
这条游向高原的鱼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
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姓名。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0.6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C(3分)
2、D(3分) ’
3、把“事件”改为“人”。(3分)
4、C(3分)
5、 (1)山光悦鸟性 (2)人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断肠人在天涯 (每句2
分,错字不给分)
6、(1)【示例]我国哪些传统日会张贴对联?人们在哪些场合最喜欢用对联表达情感?
(2)B(3分)
(3)扣住对联表达情意的典雅、别致,说话委婉得体 。
二、阅读(40分)
7、 (1)这 (2)通“拿”,持,引中为撑、划 (3)只有 (:3分)
8、 (1)湖中想不剑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更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我勉强喝了三人杯就告别他们。 (强、别各1分,句子通顺1分)
9、D(3分)
10、C(3分)
1l、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3分)
】2、D(3分)
13、赞同或4i赞同均可。表明自己的观点,阐明道理2分,联系文本或者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理2分。【示例】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机遇虽然是不期而来的,但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为机
会的来临做好准备,增加机会降临的可能性。(2分)就以作者为例,如果他没有在学术上做很多的硼f究,做好再次发展的准备,也就不可能有到德国去留学的机会,这个机遇对他很重要,
但可以是靠他自己创造的。(2分)
14、惊讶憾恨(一点2分)
15、不能。“明亮”仅仅写出了昙花开放时静止的颜色状态, (1分)而“燃烧”一词把
昙花比作素烛,形象地写出满山昙花开放时的热烈和壮观,具有一种轰轰烈烈的动态美。 (2
分)
16、夏威夷岛上的一山昙花让作者任由想象驰骋;(2分)也让作者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2分)
17、不一定非要t与有或亲眼目睹,只要曾经有过心灵的共鸣带来很深的感触,也算是一种
拥有。(阐述观点2分)作者无缘看到盛开的昙花,却从枯萎的花苞中联想到昙花盛开的场景,
面对残花产生无限的想像。作者虽未亲眼目睹昙花,但却记住了昙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缘。
昙花带给作者的感触,不亚于那些亲眼目睹的美景,所以说,作者也拥有了这一山昙花,这才
是真止意义上的拥有。 (结合文本,大意对得2分)
三、写作(50分)
题目解说:1、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历尽艰辛付出生命2、只有伟大的精神却
没有伟人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3、逆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但逆反必须遵
从自然规律和历史的选择,否则历尽艰辛得到的只能是毁灭。等等。 (113.106.101.25)
标签:鄂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9—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