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34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潮阳实验学校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
潮阳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掺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缧绁xiè 卮zhī酒 瞋chēn目 睚眦zì必报
B.吮舐 shì 砧zhēn石 蜥蜴yì 傀儡 lěi
C.觊j ì觎 害臊sào 押解 jiè 衾qīn枕
D.伺sì候 戮lù力 烦躁zào 离间jiàn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B、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C、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D、世上举案齐眉的家庭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夫妻和睦是虚伪。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悉,全部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铺设的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其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目前试车的最高时速超过380公里以上。
B.法院认为,王琳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其行为已构成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应按照其所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所犯的全部罪行予以处罚。
C.东莞目前正处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学校和工厂是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人群,下一步,全市将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普及流感防控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控意识。
D.2009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韶关分会场暨韶关市第六届旅游美食购物欢乐节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于12月24日上午在西河全民健身广场隆重开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 ③④①②⑤ D. ①⑤③④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浏览完整试题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①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 ②,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
[注]①偃蹇:高傲。 ②择:弃。
5.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使奉少昊 奉:供奉
B.问所去失 去失:损失
C.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恒:有恒心的
D.乃共责让主人 责让:批评指责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不为章句 ②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以观夫子之志耳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7.下面能全都表现梁鸿的节介的一组是( )
①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②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⑤居庑下,为人赁舂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得到世人的称颂。
B.梁鸿不小心失火,就去找蒙受火灾损失的人家,赔偿人家的损失。因为他的诚实,又与众不同,他的主人知道应该把猪还给他,可梁鸿并不接受。
C.梁鸿因为孟氏之女的相知和仰慕,娶了孟氏之女,希望可以到深山过隐居生活。
D.文中举案齐眉表示恭敬,后来表示夫妻相敬。由恭敬的举案齐眉,到相敬的举案齐眉,词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4分)
每 归 妻 为 具 食 不 敢 于 鸿 前 仰 视 举 案 齐 眉 伯 通 察 而 异 之 曰 彼 佣 能使 其 妻 敬 之 如 此 非 凡 人 也 乃 方 舍 之 于 家
(2)翻译 ①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3分)

②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回答后面问题。(7分)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1)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当侍东宫, 。(《陈情表》)
(2) , ,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3) ,不可胜记,   。(《报任安书》)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报任安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和”之内涵与定位
李中华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展开余下试题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史伯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标志着“和”的理念趋于成熟。
B.史伯认为周必然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
C.“和同之辨”体现了中国哲学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D.晏婴说“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意思是“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
E.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反应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13.下列行为,符合“和谐理念”的一项是(3分)
A.与同学称兄道弟,经常投其所好,尽量不给他提意见,彼此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B.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0年代苏联解体,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C.伊朗落选的总统候选人穆萨维及其支持者,号召民众继续不顾政府禁令,参加原订于6月17日13时30分在德黑兰举行的“没有口号的沉默”新游行。
D.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也请来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
14.“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5.“和”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4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一篇传记,完成16—18题。
孤独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终生不再回德国。
爱因斯坦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现象困惑不解。他说:“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她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6.第五自然段说“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应如何理解?(4分)
答:
17.简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爱因斯坦的“孤独”的。(6分)
答:
18.作者不写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却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爱因斯坦“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这样写的用意何在?(5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9. 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变化一:
变化二:
20.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年末总人口和人口出生率的统计图。请用简要的文字将此图所反映的人口增长的状况描述出来。(不超过50字)(6分)


展开余下试题
六、作文(60分)
请以“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潮阳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2、D
3.B(A项“超过……以上”句式杂糅,“超过……”与“在……以上”这两种句式二选一;
C项“学校和工厂是……主要人群”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在“将”前加上 “该活动”)
4.C(③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选③;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②中的“则”,选④;然后依①的“平和”“渴望”接上句的“热情”,选①;最后就是②⑤)
5.C(恒:“常”) 6.B(为:动词,写;动词,当。以:介词,因;连词,来)7.C(⑤写其为了生存而佣工,不能表节介。)8、B(悉:全部。主人嫌不够,梁鸿以身代佣,在邻居的责备下,主人把猪全部还给梁鸿)
9、断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
译文 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不给古代典籍作分析解释
②那个仆人能让他妻子对他这样尊敬,不是一般人哪
第一句要区别这几个词:览:看,阅读。浏览:大略的看。为,动词。第二句要注意:彼佣、敬、非凡人
10、(1)特点:生活苦寒(1分)。十月边疆气候恶劣,官军衣单身寒,苦等军衣不来,夜冷难眠,苦寒难受(2分)。(意思对即可。)
(2)对比(1分)。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的同情(1分),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1分)。(答“反衬”,分析有理也可给分。)
善会。清河的官民没有谁不感到伤心悲痛的。
12.A、E(5分)
(A项,整合第一段“春秋战国……‘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和第二段开头“‘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的信息可知是错误的。B项,由第二段中“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可知是正确的。C项,整合第四段“‘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及最后一段的“和同之辨”可知是正确的。D项,由第6段对晏婴语意的解说可知是正确的。E项,由最后一段的相关信息可知,“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并不是孔子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后来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所以本项说法是错误的。)
13.D(3分)
(和谐理念的核心是“和实生物”和“和而不同”两个命题。A项只有“和”而无“不同”,不符合和谐理念。B项两个阵营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C项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都不是和谐共处。只有D项蔡元培坚持“兼容并包”的办学方正请来不同思想的学者任教,使北大生机勃勃,符合“和谐理念”。)
14(4分)
(1)“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体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2)“同”是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的单一体,是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每点2分)
15.(4分)
(1)殷周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2)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与“同”对举和“和实生物”命题。(3)春秋时晏婴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体现“中庸”思想;春秋末期,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将“和”的思想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中。(4)先秦诸子对“和”进行了深入讨论,使“和”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
(每点1分)
16.(4分)
(1)因为理解他的人太少,而关注他的人却如此之多,这让爱因斯坦感到困感。(2分)(2)表现了爱因斯坦淡泊名利,不通俗务的性格。(2分)
17.(6分)
(1)他坚持相对论,坚守正义,坚持反战立场,使他被周围的同事和自己的祖国抛弃。
(2)他深邃、睿智的思想远远超越同时代的人,使他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
(3)他对工作的狂热与痴迷,使得他与世俗格格不入。
(“坚持正义”“思想深邃”“工作痴迷”每点2分)
18.(5分)
(1)爱因斯坦的成就众所周知,没有必要再写(或:本文的出发点不是要评介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而是要展示他的思想性格)(1分)
(2)这些细节描写,更贴近真实的、自然的爱因斯坦,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1分)
(3)这些描写生动有趣,使人物的个性更突出鲜明;表现出爱因斯坦沉迷于工作、不屑于传统习俗、孤独不被理解的个性,增强了传记的吸引力与感染力。(3分,答出生动鲜明、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等得1分,具体分析个性得2分)
19.一是中长期合同成为劳资双方的首选(3分)。二是续订合同难度加大(3分)。
或“一是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3分),二是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条件更苛刻(门槛会更高)(3分)”。【意思相同即可】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82年、87年达到两个高点后持续下降,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两个要点,每一个要点3分】
附文言译文:【翻译】: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让他祭祀西方上帝少昊。后来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不给古代典籍作分析解释。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就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很多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潮阳实验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