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9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5分)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5分)
(1)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 。
(2)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 。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
(4)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 ① ②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6)年少万兜鍪,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1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粗糙(cāo) 狡黠(xiá) 恪尽职守(kè) 擢(zhuó)发难数
B.牟(móu)利 泊(bó)船 咬文嚼字(jué) 腹(fǔ)背受敌
C.罹(lí)难 皲(jūn)裂 重蹈覆辙(zhé) 反璞(pǔ)归真
D.惬(qiè)意 龋(yǔ)齿 精血诚聚(jù) 亘(gèn)古未有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的侵犯行为却讳莫如深。
B、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潘长江表演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生活、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老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D、农村减负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减轻了农民的思想负担,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真是一举多得。
4.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修改。(3分)
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红草绿……大自然曾经如诗如画。②机器的轰鸣,林立烟囱吐出的长长“黑龙”,机动车数量的大副度增加,大量污水的任意排放,将人类无情地推入污浊的世界。
要求: (1)句①有一处表达有误,请加以修改。
(2)句②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3)句①句②句意不连贯,请在句②前加一个词语,使句意通顺连贯。
5.下面是某人对头发和牙齿生发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请仿照示例,从“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双手”五个人体器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感悟。(2分)
头发:剪断100次,就101次再生出来。
牙齿:在上上下下的精诚协作之后,才显示出生命的伟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改正下列句中错误的标点。2分
  (1)教室里只有五、六个人。               
  (2)我读了《〈呐喊〉自序》这篇文章,感想颇多,这些感想后来变成了那篇习作“梦”。
 
  (3)“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4)以《清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体不限。 
7.综合性学习。(10分)
完成“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你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浏览完整试题(1) 活动一:猜一猜 猜下列谜语。3分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②久雨不晴。(打一省会城市名)
③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打一成语)

(2) 活动二:赏一赏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名句:
赏析:

(3)活动三:听一听 你听到的雨声其实就是我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我滴落在屋檐瓦椤之间,花草树木之中,江河湖海之上。不同的敲击声混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首最有情味的诗。请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夏日的午后,在凉凉的秋夜,在茂密幽静的竹林,在悠长寂寥的小巷,听我纤细的足音,听我深深地呼吸……然后,把你听到的获记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描绘给别人听,告诉他们你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和心境下听到的我。(100字以上)4分
我的描述:


三、浅层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情感世界】
比较阅读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然后答题。(共5分)
夜 叶赛宁 静 夜 郭沫若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8.这两首诗都描绘了 ,都营造出 的意境。(1分)
9.两首诗的不同在于《夜》全篇描写眼前实景,从中传达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的心境;《静夜》除了写实景还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2分)
10.这两首同写月夜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说你的感受。(2分)

(二)【科技小品】6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1.如何理解“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2分)


12.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其原因有哪些?(2分)


13.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2分)


(三)【哲理小品】4分
读下面一则笑话,回答问题。
幼儿园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上常识课。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动物? 学生:蛇、穿山甲、青蛙、山鸡……
老师: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一:在山洞里。
学生二:在树林里。 学生三:不对,不对!老师,它们生活在饭店的笼子里!


展开余下试题老师:(吃惊地)啊?!
14、说说笑话侧面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不良现象?1分

15、请用一句话揭示笑话反映现象产生的最终恶果。1分

16、请为笑话揭示的现象拟一条警示广告语。 2分

(四)【阅读社会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8分 不差钱,就缺朋友
⑴“ 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⑵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人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有研究表明, 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⑶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⑷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没有健康的社会 ,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⑸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 “感情第一”的原则。如此以来,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人际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也宰制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时间伦理出现异化。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费生命。由此 ,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⑹ 社会的流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⑺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第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 “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不差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的社会“症候”。
B.在陌生的城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
B. 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 ,人们为了调节失衡,就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C.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伦理出现异化,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现代社会则显得不难理解。
D. 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19、从文中看,“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 2分


20、从全文看,导致交际物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21、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2分


(五)【阅读古典文化】13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1~6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2.疏通字词: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 ②失期法皆斩
③死国可乎 ④为天下唱
23.整理文句:我能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面现代汉语。2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2分
我的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5.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2分
我的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6.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2分


展开余下试题我的看法:
27、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文后问题。(3分)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①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1分)

②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1分

③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1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9分)阅读胡明刚的《江南蓑衣》,回答29~32题(共8分)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起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的感觉。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A)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B)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qú,大路)的喧嚣。(C)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有删改)
28.根据上下文内容,选出对文中划线的A、B、C三句中“蓑衣”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1.5分)
A( ) B( ) C( )
备选项:①诗意的象征,亦指志趣清雅的人。②不起眼(平常)的家用物什。③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境或曾经自由、纯朴、安静的生活。④比喻老农民。⑤光明的象征。
29.文章第②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1.5分)



3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A.第①段,“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起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这发自肺腑的声音,充溢着思乡之情。想念蓑衣便是想念家乡,作者把浓浓的乡情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B.第③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的诗句,描写了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诗人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悠然脱俗、潇洒逍遥的生活的向往。
C.第④段,“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用反问句表现蓑衣的主人对幸福的热切追求和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D.第⑤段中“它害怕的是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上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