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005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七学案
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七 学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修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世博轴全长约一千米左右,由浦东延伸到黄浦江边。
B.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的杜拉拉扮演者王珞丹,向现众展现了她热情洋溢。
C.马拉多纳说,当阿根廷国家队在世界杯上惨败给法国队时,他感到非常痛苦。
D.《教育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常德)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3)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找出并在原句中改正。(德州)(2分)
毕业前的日子,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在逝去。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在毕业这一天起,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4)根据要求修改句子
[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B]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C]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①(A)句太长,发言时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请你把它改为几个较短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③联系前后句看,[C]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C]句作适当调整。
(5)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4分)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ɑ)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到?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①文中有一个句子用词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
②文中加横线的句子(ɑ)(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 。
③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3.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 ① ;山峦、田野、屋舍 ② ,
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似的。这红彤彤的景致煞是可爱,绝不亚于七仙女织就的锦绣。
A.①西边的那半边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 ②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
B.①西边的那半边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 ②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
C.①西边的那半边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 ②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
D.①西边的那半边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 ②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
4.走进名著
(1)下面《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B.关羽——单骑救主
C.诸葛亮——智料华容道   D.武松——醉打蒋门神
(2)写一段话介绍《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繁星•春水》中的其中一部,要求至少用到以下备选词语中的两个。(4分)
  备选词语:大气磅礴 清纯自然 曲折跌宕 生动逼真 栩栩如生 情真意切 行云流水 百折不挠
 
二、课文追踪
(一)积累与运用
5.注音。
拂( )晓 地窖( ) 瓦砾( ) 匍( )匐( ) 腋( )窝
6.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 ) pínɡ( )障 jū( )躬 肃mù( ) 颤wēi( )
7.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8.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二)整体感知
9.根据课文思路,在右图序号处填写相应的词语。
(1) (2) (3)
10.第二部分文中反复写到“炮火”,这是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一种 的方法,突出了环境的危险,使老妇人 的行为更加感人。
11.第三部分 次写到老妇人的黑色打围巾,这是运用 来渲染的方法,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 的心情。
12.为了更好地表现老妇人感人的形象,文章除了运用渲染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对人物的 、 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13.集中体现本文中心的段落是 。
14.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内容或写法有利于突出老妇人的形象。 。
(三)阅读
(一)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1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1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1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1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1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
①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②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的烛光。
③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④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 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⑤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⑦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20词语点击:请仔细体会下列两句话中加横线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①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的烛光。
②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21、美句赏读
①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②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③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22.画横线部分应填入的词语最合适的的一项是( )
A.抬 肃穆 珍爱 B.举 严肃 珍爱
C.抬 严肃 可爱 D.抬 肃穆 可爱
23.“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中“又”的作用是什么?
24.文段④属于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老妇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25. 发挥你的想象:第五段“他们小声地谈论着”,试想像他们谈论的内容?(提醒:可以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26.第六段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破折号,效果如何?
27.为什么作者在最后两段把“老妇人”改为“母亲”?


展开余下试题28.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
29.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不舍得用,珍藏到今天”,请说说你对其作用的理解。
30.“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1.文段中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

32.文段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请从第③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动词 ;请从第②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形容词 。
三、文言文阅读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3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34.解释文中加点词。
  (1)类( ) (2)是( ) (3)夸( )
35.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36.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37.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38.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附译文】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四、写作指南
39.写作素材积累
(1)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去求教智者。听了他们的来意后,智者问到:“据说在遥远的天竺国的大国寺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假如让你们去取,你们会怎么做呢?”
  大哥说:“我生性淡泊,在我眼里,夜明珠不过是一颗普通的珠子,我不会前往。”
  二弟拍着胸脯说:“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一定会把夜明珠取回来。”
  三弟则愁眉苦脸地说:“去天竺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恐怕还没取到夜明珠,就没命了。”
  听完他们的回答,智者微笑着说:“你们的命运已经很清楚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将来自然难以荣华富贵,但在淡泊之中也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与照顾;二弟性格坚定果断,意志刚强,不具困难,可能会前途无量,也许会成大器;三弟性格优柔懦弱,凡事犹豫不决,命中注定难成大事。”
感悟:“性格决定命运。”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决定我们命运的也许并非知识技能的高低、身体健康与否。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善于与人相处、合作,往往能够更成功地应付生活的荣辱浮沉,也就更容易成才和发展。
(2)一师傅教两个徒弟酿酒之法:选端午节正午颗粒饱满的米,与冰雪初融的高山流水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铸成的陶瓮,密封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鸡鸣三遍后方可启封。两个徒弟找齐了所要材料,然后进行了漫长的等待。终于,第八十一天到了,两人夜不能寐。远远地传来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才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声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呢?很难断定。其中一个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陶瓮,里面全是像醋一样酸、中药一样苦的水!他只能失望地把它洒在地上。而另一个,虽然好奇心像一把野火在他心里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伸手,但他却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后才启封。瓮里是苦甜清澈的酒,芳香醉人!只是多等了一遍鸡鸣,结果却大想径庭。
  感悟:有的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也就仅仅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到底,而且这个“底”,有时会是一年,有时只是几天,有时仅仅是“一遍鸡鸣”而已。故欲有所创造者,一定要练一练这个坚持的功夫,努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总之,人生在世,贵在坚持。谁能坚持到底,谁就会取胜。
五、阅读《窗前的树》,回答33-37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展开余下试题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4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3分)
41.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分)
4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语句。(3分)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43.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见的手法。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44.树的家庭很大,你最敬佩的树或最喜欢的树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由。(2分)
六、中考作文
2010连云港中考作文 《留住那一份纯真》的写作思路
江苏东海 苗蔚林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考试结束了,考生走出考场,普遍反映今年的作文不太好写,题目是《留住那一份纯真》。听了这个题目,也感觉这个题目有难度,同时也出的比较有水平。
那么这个题目难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是写作主体(学生)与文题要反映的情感缺少年龄的“梯度”,简单的说,现在的初三学生都在十四、五岁,还是在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他们目前还没有到失去纯真的年龄,所以,让他们思考“留住纯真”缺乏年龄上的“梯度”。假如这个题目给我们这些成年人写能不能留住纯真,到是很有意义,因为我们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在很多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纯真”。梯度的缺失增加了文章的写作难度。
正因为有了这个难度,就题目本身而言,成了一个有“梯度”的题目,能使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也就是说,一个很简单的作文题目会缺少区分度,使语文特长的学生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比如前年的高考作文《好奇心》就是可能让语文特长学生发挥不出水平。
那么,写作《留住那一份纯真》该如何写才比较好呢?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作者的命题意图很明显,通过记叙一件和“纯真”、“不怎么纯真”有关系的事情,然后得出希望也能“留住纯真”的感悟。我们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就同学话题来说,比如:我的同学一次过生日,我们几个商量着给他送生日礼品,那同学知道后,坚决反对,说:我们同学感情是纯洁的,不能和社会上那些人互相送礼,于是我们没有送礼品,在同学家里,他的妈妈为我们的纯真而高兴,我们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生日Party……。就亲情话题,比如,一次随父母外出旅游,父亲要通过身高(或者其他途径)给我免票,我坚决反对,妈妈支持我,我坚守了我的纯真……,就社会的话题:我在一次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孩子要给老人让座,妈妈却不允许,我感慨:要给我们的同龄人留住那份纯真……
这里所写事情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事情可以看做是“纯真”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不“纯真”的,批判那些不纯真的事情,就是对留住纯真的向往或者是倡导。所谓不纯真的就是以成人那种世故、圆滑、金钱利益至上等等,都属于不纯真之列,对那些举动的否定就是“留住那一份纯真”。
另外,这个题目的另外一个题材还可以写中学生对早恋经历的认识,如果能写的情感真挚,完全可以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一般考试作文笔者不提倡写早恋题材的作文,但这个题目却是例外的,因为他和“早恋题材”有着很明显的关联。
对于擅长写抒情文章的优秀学生来说,写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这样的写法对学生的写作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不过每年中考作文总有一些“高手”能写出很理想这样的文章。
除了正面理解“纯真”外,思考深刻的学生还可以运用“纯真”的比喻意,比如,在城市建设中保护自然,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一份纯真;在少年服装设计上希望能更关注少年特点,不要把少年衣着成人化,也是要保留一份纯真等等,只要能开阔思路,这个题目也不是特别难。
2010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及作文点评
作文题目
请以“留住那份纯真”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命题思路
1.命题导向明确,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年龄阶段,针对社会上的追名逐利、虚伪欺诈等不良现象,提出了“留住那份纯真”的命题,题目就是观点,给学生明确的立意指导。意在引导学生摈弃不良社会风气,追求真善美。体现了语文的教育功能。
2.审题难度适中,兼顾毕业考查和升学选拔的要求。
  考生拿到试卷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命题者在命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审题难度,太难或太易,都有失考试的公正公平原则,本作文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因审题失误而造 成的遗憾。避免学生因审题失误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内容指向更加明确。
  3.放宽文体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本次作文除记叙文、议论文外,采用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形式都是可以的。真正做到放宽文体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可以真切自如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个性认识与深刻感受,充分展示写作实力。
4.调动生活积累,使作文内容鲜活新颖。同时又遏制了宿构套作之风。
文题中的“那份”,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思想深度,来选择写作自己感受最深的“纯真”。本命题鼓励写真情实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近几年时有出现的拼凑套接改头换面,甚至“套用”、“宿构”的虚假文风。
5.回归人性本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
在中考考场上呼唤留下那份纯真,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本次作文意在让学生回归人性的本真,真实、自由、个性的做人,“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心”。呼唤回归真实,让学生说人的话,而非神的话。不去说假话、大话、套话。也不放任学生去说自私、冷漠、仇恨的话。如果学生内心没有对纯真的留恋,根本写不好这篇文章。

存在问题
1.对“纯真”的理解过于简单。
把纯真理解为天真、单纯、幼稚、甚至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八上同步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