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6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焦庆康 2010-9-18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谂知/丰稔 修葺/茸毛 切峻/切脉 契机/提纲挈领
B.栖息/哂笑 险衅/泽畔 挣揣/喘息 盘桓/断壁残垣
C.胚胎/土坯 希冀/羽翼 笑靥/宴会 拔擢/耀武扬威
D.收讫/迄今 强劲/劲风 濡染/蠕动 逮捕/百战不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猥以微贱
B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妪,先大母婢也
D①慈父见背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B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C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熟视无睹,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是极其错误的。
D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使出重拳,采取强力措施拯救危机,但能否奏效,还需要各国政府的不懈努力。
B.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对严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食堂要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C.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D.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5.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 。
6.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面试后考官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这位大学生作出应对。(5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应对: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ù):贫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分)

⑵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⑶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4)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⑵是臣尽于陛下之日长, 。乌鸟私情, 。
⑶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⑷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
(5)青山隔送行, ,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墓碑后面的字
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竭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为1966—1995,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大概常常想到母亲,我想,这恐怕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展开余下试题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或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或许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13.文章第二节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4.文中说“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作者为什么这么说(6分)


15.本文写“墓碑后面的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作具体说明。(6分)


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国学的大众目标
张雨生
提倡国学,出现了力挺派;反对国学,出现了讨伐派。力挺与讨伐,交锋过激,有人动怒了,失态了,用上肢体动作,扇了对方耳光。能不能平心静气呢?应该能。因为这里藏着一个症结——缺少国学的大众目标。目的都为大众着想,这类争论可以平和。
提倡国学应该有一个常态的大众目标,要疏通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梗阻,提高大众的传统文化素质。张之翔,年过八十,是北大物理学院教授。退休后,他在北大举办讲座,讲唐诗欣赏。物理教授讲唐诗,还真有新视角,新观点。他说,物理有物理的规律,像诗词一样,有意境,有韵味。欣赏诗词,重要在于领悟,会领悟的思维,也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思维。他鼓励他的学生,不仅要会欣赏诗词,还要学点格律,动笔写写。华罗庚的古诗词也写得很好,他认为,欣赏诗词,与研究学问,有相通之处。意境,韵味,悟性,对于搞自然科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积极倡导理工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他规定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背《老子》、背《论语》前七章,否则,不予通过答辩。杨先生还应武汉一些中学邀请,去讲“人文与科学并重”,讲“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让中学生领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难于落实,不适应青少年全面发展,传统文化素质的缺失,是一个重要方面。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极为焦虑。在中学里,文理科分班越来越早,有些学生从高中进校,就踏上了“专业成才”道路。过早地分道扬镳,结果是,文科学生缺乏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理科学生远离传统文化。他们带着先天不足进入社会,汇入成年人的大众之中,也就形成了大众素质的缺陷。高中文理分科,成绩好的学生,绝大多数走进了理科班,而进入文科班的,多数不太情愿,又只好如此。高校教育,社会力量,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和投入,比对人文科学相对大得多,这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需要,无可厚非,但我们也不能顾此失彼。
国学自身发展,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时代需要出发。培养国学大师,呼声很高,但这要顾及现代人才的流向。人才分流,相当一部分第一流的人才搞自然科学去了,相对来说,国学挽留不住人才,愈来愈势单力薄。面对现代人才的流向,培养国学大师,喊过了头,只会让人摇头。提高大众的传统文化素质,国学走出书斋,向社会普及,向大众靠近,好事一桩。只是不宜无限拔高,任何事物弄到极端,都难免偏离方向,自神其术,也就成了卖弄。
1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力挺派和讨伐派之间的争论如果统一在国学的大众目标之下,是应该可以平和的。
B.理科的思维与文科的思维相通,学生全面发展往往能在他学习的领域拥有好的思维品质。
C.大众素质的缺陷,与中学阶段文理分科过早有密切关系,顾此失彼,偏废一方。
D.高校教育需要改革,特别是在漠视人文科学的背景下,要向人文科学倾斜,努力培养国学大师。
18.作者认为国学的大众目标应该是什么?作者举张之翔、华罗庚、杨叔子等人的例子的意图是什么?(6分)


19.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任何事物弄到极端,都难免偏离方向,自神其术,也就成了卖弄”,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D 2.B3C
4.D (A.“能否”和“不懈努力”不能对应。 B.不合逻辑,“严重”多余。 C.应为“开展学雷锋活动”。)
5.答案: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不狂妄所以有修养;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不胡为所以有理性。
6.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1分)。
应对:谢谢您的夸奖。(1分)对像您这样的长者我只有表现出单纯和直率,我想应该是一种人生必需的品质。(2分)
7【答案】D【解析】卒,通“猝”,仓猝。
8【答案】B【解析】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与刘公有关。第②句亦是申甫失败的原因,可以选入。此是命题技巧。
9【答案】C
【解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在前,而后皇帝才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偷换语意逻辑顺序。
10.[答案](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到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3)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翻译]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有能言善辩之才。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曾经在路上(用绳子)绑着一只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路过那里,就教申甫玩耍。他让申甫拾来路边的瓦石,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其中,老鼠多次大左奔右突,都不能逃出去。不久,诱来一只狸猫,狸猫想要抓住老鼠,也最终不能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长时间。道人于是对申甫的小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也想学它吗?”申甫当时还年幼,不明白他的话,就回答说:“不愿意学。”道人就离开了。


展开余下试题明朝天启初年,申甫开始演习佛学,在河南、山东之间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收获。(他)进入嵩山,又遇到了以前年幼时见过的那个道人,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留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本书一看,书里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讲得特别详细。申甫就留在嵩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那本兵书埋藏在嵩山下,前往颍州游学,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家。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事情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明愍帝殿召见申甫到便殿,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劳他,申甫感动得哭泣,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说道:“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凭借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士兵,只是听任申甫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申甫招募的士兵逐渐聚集,都是城镇中穷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操持和使用兵器,而申甫所传授的方法,又是在车战时比较有用,仓猝之间也不能置办。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没有时间战斗。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意见多次不一致,又妒忌申甫以平民的身份被朝廷越级任用,就谋划先把抵挡敌人的任务交付给他,然后日夜下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是原先大同总兵官,是很有名的久经战阵的将领,因为前往求援而赶到京城,明愍帝正依靠器重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惧。(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率领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几乎全都逃亡了。申甫亲自拼搏迎战,中了数十支飞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率领八路军队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到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都没有赶到,刘之纶也为此而战死了。
11.⑴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⑵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⑶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
12.①渲染了环境的萧杀、凄凉,衬托了“我”旅程疲惫的心境;(2分)②为后文写墓碑后的字烘托了气氛(2分);③与文章的最后一节景物描写相呼应。(1分)
说明:结构题的分析,首先要注意提问部分的文字表现了什么内涵,其次要考虑其与前后文是什么关系。该题第③点比较难,要提示学生两处景物描写有共通之处,所以存在呼应关系。
14.①“你”字表达的是一种对亲人的强烈的悲苦与思念;②将人内心对于亲情深沉的感触充分彻底地调动出来;③文字融入血液里,真实而有力量。(每点2分)
说明:句意体会题的解答首先要考虑句子的性质,如果是概括性比较强的语句,则要结合语句指向的事情作具体分析。
15.①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1分)②注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感人思考;(2分)③议论抒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理性思考;(2分);④议论抒情还通过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表达对汉字的精神思考。(1分)
说明:表现手法首先从表达方式切入分析,然后具体说明每种表达方式包含了哪些“手法”。全文手法分析是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查漏补缺”时有必要再次强调。
16.①字为心声,只有为词语流泪才能感动其他人,使用汉字尽量挥霍、歪曲、作假是不可取的;②为词语流泪与这个人的真实而感人的经历有关,也与民族的特性(或:心理)有关;③由此引申出我们要善待文字,因为它是我们的精神归宿(或:精神的窝)。(一点2分)
说明:意蕴探究有五个角度,该题从“人物形象”切入探究。如果学生答“表达一个孩子对已故母亲真切的思念”不给分,因为这没有“普遍意义”。
17.D(按照文意,培养国学大师首先要尊重现实)
18.⑴疏通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梗阻,提高大众的传统文化素质。(2分)⑵大众目标的实现要靠科学家(学者)的大力促进;要让大众明白国学基础对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4分)
说明: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学生扣住分论点分析论据中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19.⑴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时代出发,无限拔高国学目标,这是偏离方向;(3分)⑵不思考国学留不住人才的深层次原因,而是只喊口号,这是自神其术,自我卖弄。(3分)
说明: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重要句子”涉及几个方面,对点思考。该题在表述上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从正面而不从反面说,该题要坚决不给分,因为它不符合给出语句的意思倾向。 (61.155.76.19)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高二年级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