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2011安徽省皖南六市高三联合测评考试
2011安徽省皖南六市高三联合测评考试(2011年11月20日)
(安徽蒙城一中宫纪仁)
语 文
命题单位:华普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l至第4页,第Ⅱ卷第5至第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一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孔孟毕竟是两家
孔盂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施蛰存《闲话孔子》)施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能使人信服的。(施文中说是司马迁捏合了孔盂二家)以我之肤浅,也能列举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若干区别。例如,孔子衡量人的价值的“尺”是爵位,在孔子那边,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量人的价值却有爵、齿、德三把标尺;孔子之“仁”关注的是“礼”,重在束“下”,孟子之“仁”关注的是“民”,重在规“上”;孔予的“四绝”(《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有四绝,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仅此三条,便可证实“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称为“孔盂之道”的孔与孟也都“自成一家”。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邑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净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浏览完整试题 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分开剖析才行。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只能蒙人蒙己罢了。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法”,从不肯下功夫深入进去。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选自《文汇报》2010年8月9日)
1.作者认为“孔孟毕竟是两家”,下列不能成为他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和孟子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B.孔子和孟子在“仁”上的关注内容和约束对象不相同。
C.孔子和孟子政治主张和具体的人生遭遇是不相同的。
D.孔孟二人在重天理还是重人性上的认识是不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孔子相比,孟子在认识评价人的价值标准上要多元化一点。
B.孔子和孟子思想上都具有保守性,都很难被当时当权者接受。
C.孔子和孟子在宣扬礼教、仁政上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D.孔子含蓄,孟子直露,但是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孟被‘硬捏合拢’说”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施蛰存在古代文史上的造诣。
B.施蛰存认为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子和孟子两人的思想成为一种思想,这个观点能使人信服。
C.《论语》中找不出“仁政”“王道”这两个概念,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孔孟具有相同之处。
D.将孔子与孟子都归人到儒家是现在研究国学的人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我们都需要警惕。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规,字威明,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齐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流涕,称曰“孝童”。叔父睐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略通《五经》大义。及长,遂博涉有口辩。为本州迎主簿。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大子所礼。湘东王绎时为丹阳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曰:“江左①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朱异尝因酒卿规,规贵以无礼。
普通初,陈庆之北侵,陷洛阳,百僚称庆。规退曰:“可吊也,又何贺焉?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俄见覆没。
六年,武帝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后为晋安王长史。王立为太子,仍为散骑常侍、大子中庶子,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寻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户尚书,郡境千令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求于郡树碑,许之。
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遂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文。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曰:“王威明风韵道上,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一尔过隙,永归长夜,金刀掩芒,长淮绝涸。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盂,复悼王生。俱往之伤,信非虚说。”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选自《南史•梁书》
注释:①江左,指东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八岁丁所生母忧 丁:遭遇,遇到。 B.除中书黄门侍郎 除:授予宫职。
C.可吊也,又何贺焉 吊:祭奠死者。 D.深入寇境,将为乱阶 阶:根由,缘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规长大后是“千里驹”的一组是( )(3分)
①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 ②父忧去职,服阕 ③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 ④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 ⑤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⑥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规八岁时失去母亲,他十二岁就能了解《五经》大义,他的孝心让他的叔父大为感动,非常器重他,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他家的千里马。
B.王规在担任黄门侍郎一职时,同陈郡的殷芸、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等都受到当时昭明太子的礼遇,在宴会上受湘东王器重而委托其监酒。
C.王规极富军事才能,在刚夺取洛阳时就看出了危机,同时也有文学才华,在梁武帝为元景隆饯行的酒宴上能提笔赋诗立就,并受到武帝奖赏。
D.太子在王规死后亲自哭悼,称他风韵超群,是难见踪迹的千里马,是“良材大木”般人才,他就和去年死去的刘子一样,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4分)
译文:
(2)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3分)
译文:
(3)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3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山居秋怀 (明)程嘉燧
凉风四起秋云急,门巷萧森鸟雀飞。黄叶年年惊岁晚,沧江日日待人归。
经时茅屋淹行李,一系扁舟换客农。回首昔曾悲故国,于今临眺意多违。
8.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9.从全诗看,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蟹六跪而二螫,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4)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5)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7)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4题。
落日
于坚
①我记得多少有关落日的旧句啊!“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渡头佘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鸦背上的落日、剑锋上的落日……在汉语中,落日已经成为某种雄浑苍凉的象征。革命时代,落日常被诗歌拒绝,日薄西山,奄奄一息,暗示的是反动派。红旗上的落日在1966年是比较常见的景象,因为红色的旗帜大多了,而那时建筑物不高,世界辽阔空旷,红旗是天空中最显眼的事物,距离落日也是很近的。红的布,在落日的光芒中,我觉得非常别致,但我从未提起这事。在1966年,我还未学会写作,我不知道如何说出那些在场的事物。
②我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落日”这个词了。我说什么呢?在这条水泥的大街上,玻璃幕墙在反 光。我说“落日”不见得比“股票”更有人听得懂。太阳已经落不下来了,它在午后就不见了。落日,越来越像是古代的一个旧词——这是什么意思?恐怕得放一部关于落日的纪录片。但落日依旧在世界的外面存在着,它是人们无能为力的事物之一,它落下,在世界的欣欣向荣中,在世界的没落中。我们在路上走着,忽然间,它就落下来,大街上袭过一阵阴影,事物瞬间失去了光芒,犹如死亡的预兆;谁来到了我们中间,宴会最后一次开门进来的陌生人,它是迟到者,世界却因为它而暗淡,丧失魅力。有一段时间,我总在想念落日,想念我青年时代在昆明北郊看见的落日。当时我的工厂只是原野上的一个工业孤岛,几根烟囱,厂子外,就是无边的原野,一直伸向山脚,那是“驱车登古原”那样的原野。落日改变了丑陋的世界,为它蒙上虚无的荚色。任何难看东西,比如水泥,只要在落日中,也会美丽起来,似乎它本来就藏着美色,落日才能祛除遮蔽着它的灰。也许这只是我的错觉,世界在落日中更丑陋。因此他们盖无数的摩天大楼挡住了它。
③某个黄昏,我在病中,我终于从一贯的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中垮下来,非常沮丧,陷进了懒惰的澡盆。阳台防盗窗上的钢条在弯曲,由于过分地弯曲,它咸了一团温柔的毛线。我在一件夹克的金属纽扣上发现了落日,它挂在衣架上,朝着黄昏,像是忧郁症患者的遗物。一枚落日在发光,不是落日本身,是从落日的大衣上掉下来的一粒金纽扣。在古代的辽阔之外,在现代居室的逼仄 之中,依然是那种色泽,我立即视通万里,仿佛站在日落时发灰的山岗上。就像维苏威教堂里的壁画,教堂毁灭了,但只要壁画留下一点点碎片,我们就能复原整座教堂。
④落日,它的出现,并不是经验中以为的那个红红的巨大的圆,而是光的行踪。当时我正躺在皮椅子上,光忽然一一起身离去,先是,厨房柜子门扣上的犹如一只耳朵的光,它消失了,不再倾听,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假设它在听我。猫身上的光也走了,猫回到了灰色中,恢复了它不可照亮的本性。
⑤我知道这一切全是落日所为,它在远处,在一栋栋坚不可摧者的后面,但它依然摧毁了些什么,把一个古老的信息传递给我,把我和古代的充满唐诗和宋词的心灵联系起来。我在黑暗中,像是从乐游原上归来的长安人那样,安闲,感受着光撤退时的纷乱脚步或者蹑手蹑脚。我的眼睛逐渐适应夜色,落日停在我心灵的平原上,时间也不能使它落下。黑暗中,大街传来汽车和餐馆里人们碰杯的声音。
11.文章是围绕着“落日”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
12.文中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落日’这个词了”,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13.文章第三段写到了病中看落日,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
14.作者在前面说“太阳已经落不下来了”,在结尾部分又说“落日停在我心灵的平原上”,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7分)
答.
绝密*启用前(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11安徽省皖南六市高三联合测评考试
语 文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
A.从今年9月1日起,安徽在全省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实现零差率销售全覆盖,政府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保障职能。
B.王蒙指导读者阅读《庄子》,他的解读使得千年前的庄子思想再一次生动起来,展现了两位智者跨跃数千年但却一脉相承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态度。
C科学数据显示,平流层臭氧减少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使到达低层大气和地表的紫外线幅射增加,从多方面对人类健康、地球表面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D.社会上有一批寄生于父母卵翼之下,既不就业更不创业,且过着游哉游哉生活的“啃老族”,在文化领域,似乎也存在与之惊人相似的“啃老”一族。
1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版电视剧《西游记》、《三国》和《红楼梦》等相继推出后,观众发现它们与原著或老版相去甚远,这让热爱传统经典的人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B。深圳,是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30年前,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下,无数创业者满腔热忱勇担使命,在这里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开始成就他们的梦想。
C.那些数百年前诞生的古典名著,很多都是作者处心积虑的作品,其中凝结着作者的悲情体验,寄托着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切感悟。
D.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奇妙独特的风土人情使外国朋友不仅领略了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格局有了直接体认。
17.下面是斯诺和姚莘农合挽鲁迅的一副对联,上联和下联各有三句话,顺序已经被打乱。上下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痛忆旧雨 ②译书尚未成功 ③文坛从此感彷徨 ④惊闻陨星 ⑤先生已经作古 ⑥中国何人领呐喊
A.上联是④⑤⑥,下联是①②③。 B.上联是②④⑥,下联是⑤①③。
C.上联是④②③,下联是①⑤⑥。 D.上联是⑤④③,下联是②①⑥。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安徽省艺术节是全省综合性文化艺术,是展示文化强省建设、检阅创作成果的艺术盛会;②中国李白诗歌节是马鞍山市多年来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③当安徽艺术节第一次走出省城,就遇到了李白,恋上了诗歌,这种相遇演绎出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精彩。④开幕式晚会《江南江北我的家》,由序幕“致皖江”、第一篇章“淮河情”、第二篇章“黄山风”、第三篇章“皖江潮”、尾声“崛起的江淮”五大板块为主构成。⑤诗仙李白“穿越”时空来到现场,与一名当代艺术青年以诗歌的方式进行超时空的对话。⑥艺术节与诗歌节,双节联动,使诗歌与艺术两翼齐飞,交融互渗,彼此辉映。


展开余下试题
19.请概括出下面这条信息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5分)
(据2010年08月24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城市大规模的亮化、照明每年都耗费大量电能。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安徽省率先在全国推出城市绿色照明工程。 自今年起,全省17个市将逐步进行绿色照明改造。去年年底,安徽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与安徽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后者将在全省17个市进行城市绿色照明改造。安徽省成为继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内首个进行全省城市绿色照明统一节能行动的省份。初步测算,这一绿色照明改造工程可以节电60%,每年可节省电费支出约5亿元,每年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1 77吨,降低标准煤耗约30 吨。

20.依据下面的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与整段文字的情感基调协调一致。(5分)
无私的伞,撑起了善良;真心的伞,撑起了爱心; ; ;信念的伞,撑起了希望……一把把古老的伞,每一根骨架上都凝聚着风风雨雨的历史,撑起了几多中华的文明。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师。恰巧,弘一大师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小碟咸菜,夏丐尊很是难过,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在喝。
夏丐尊又问他:“这是不是大淡了?”
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安徽省皖南六市高三联合测评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具体人生遭遇不能成为这里的依据)
2.答案:D(“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一说,在文中没有依据)
3.答案:A(B作者只是认可“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这个观点,并没有提到认可是“司马迁捏合孔孟二家”这个观点。C找不出“仁政”“王道”这两个概念是说明孟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D原文是:‘‘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作者并没有说这是教训,只是说要从中吸取教训)
4.答案:C(吊:忧虑,担心)
5.答案:B(②是说他父亲去世⑤说他不附权贵⑥说他辞职不做官)
6.答案:D(“他就和去年死去的刘子一样,是当时杰出的人才”错,原文无此义)
7.答案:(1)道家有句话说: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难,而是把事情做成功很难。以前桓温曾占领洛阳但又失掉它,宋武帝最终也没有完成收复北方的事业。(“为功”“竟”“非为功难,成功难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蝉赐给他,并专门颁布令书,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很高兴。(“降”“悦”各1分,句意通畅1分)
(3)王规经常因为自己门第高贵显赫,常常想退职。王规后来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 他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肯接受任命。(“减退”“拜” 各1分,句意通畅1分)
8. 答案:颔联寓情于景。写黄叶惊岁、沧江待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叶、沧江以人的情兵在写景中,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情景交融。(4分)
9. 答案: ①满目萧条破败而产生的悲凉之情; ②时刻伴随的思归之情; ③回到故地后的激动心情;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之情。(4分)
10.答案:(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狗吠深巷中(3)情随事迁(4)风急天高猿啸哀(5)曲收拨当心画(6)燕然未勒归无计(7)一尊还酹江月(8)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1.答案:(1)由有关落日的旧句引入文章;(2)紧接着写到落日在现在不同的阶段被人们“误读”;我想念落日及重新回味落日的意味;(4)点明落日是心灵家园的本质。(答出三点得4分,共6分)
12.答案:(1)在一段时间内,“落日”因政治原因被诗歌排斥(2分);(2)因建筑原因,都市中看不到落日了(2分);(3)现代人更关注生活中经济等方面的物质内容(2分)。
13.答案:(1)“在古代的辽阔之外,在现代居室的逼仄之中”将上下文中不同环境中的落日连在一;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3分);(2)点明了落日对人的心灵的作用,即使是一点点落日的“碎片”也;
人“视通万里”,恢复到积极的生活态度(3分)。
14.答案: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1分)。“落日”具有象征意义,“太阳已经落不下来了”表面上是摩天大楼挡住了它,实际上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精神的东西的排斥和遗忘,作者借此表达对这种行为的批判(3分)。“落日停在我心灵的平原上”意味着“我。在纷繁芜杂的现代社会中,排除政治、经济等干扰,重新找回那种传统的美和自己的精神家园(3分)。
15. 答案:,A(B“跨跃”应为“跨越”;C“幅射”应为“辐射”;D “游哉游哉”应为“优哉游哉”)
16. 答案:C(A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B手脚上磨出老茧,经常地辛酬劳动。C形容蓄谋已久。感情色彩不对,应为“苦心孤诣”。 D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17.答案:B(由句式对仗,先排出②和⑤、①和④、③和⑥的对应关系; 由“尚未”和 “已经”这两句所在,的联; 由《呐喊》和《彷徨》先后关系明确这两句所在的联;运用平仄知识)
18.答案:①搭配不当,应该是“艺术节是文化艺术活动”,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②缺少谓语,应该为“展示该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③“遇到”没有主语,删除“当”; ④句式杂糅,“由……构;和“以……为主,,两种结构混用,删除“为主”即可;⑥语序不当,应该为“彼此辉映,交融互渗”
19. 答案:安徽首推城市“绿色照明”,每年可以节电60%。
20. 蓉窦示例:谦让的伞,撑起了和谐:奉献的伞,撑起了美德(仿写一个成功得3分,两个得满分。
21.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性立意:①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不论是咸是淡,都能从中得到快乐,懂得随遇而安。 ②人要学会接受,学会懂得品尝各种遭遇和生活的各中滋味。甜蜜、酸涩、苦楚、淡薄,我们都要学会坦诚面对。③正确认识生活的味道,把生活看得充实有味。(这里只是提供几条参考性立意,教师可以参考性选择。新材料作文也可以从反面立意。)
(参考译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1安徽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