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137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7]
2010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飞shù( ) 雾song( ) 一gě( )无迹 不见xi( )月
重岩叠zhàng(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履( )平地 京尹( )拥毳( )衣炉火 道狭草木长( )
燕( )然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既 而 尽 奔 腾 分 合 五 阵 之 势
②湖 中 焉 得 更 有 此 人
4.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②《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
5.据《观潮》一文中“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这些描写钱塘盛世的语句的刻画,加入自己的想像,描绘当时观潮的场面。
二、古诗文阅读
6.默写课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上下一白。
⑥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 ②晓雾将歇( ) ③人物略不相睹( )
④是日更定( ) ⑤溯迎而上( ) ⑥念无与为乐者( )
⑦晨兴理荒秽( ) ⑧拄杖无时夜叩门( )
8.翻译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写出了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态?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或王命急宣( )
②不见曦月( )
③晴初霜旦( )
④属引凄异( )
12.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13.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14.为什么在长达七百里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唐朝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认为修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坏了三峡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弊大于利。请试着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①至桐庐②,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③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⑤作响;好鸟相鸣,嘤嘤⑥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⑦飞戾⑧天者,望峰息心;经纶⑨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①富阳:地名,在富春江下游,现在属于杭州市。②桐庐:地名,在富阳的西南,现在属于杭州市。③缥:本义为青白色的丝织品。④轩邈:轩,高;邈,遥远。⑤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⑥嘤嘤:形容鸟叫声。⑦鸢(yu1n):一种鹰。⑧戾(lì):到达。⑨经纶:本义是整理思绪,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
18.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风烟俱净( )
②自富阳至桐庐( )( )
③负势竞上( )
④泉水激石( )
⑤窥谷忘反( )
⑥在昼犹昏( )
19.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人写文章,往往景中含情,意境深远。本文第一句话“俱净”和“共色”两个词语中就蕴含作者自己对景色的感受。试谈谈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观的典型特征来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江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2.试体会本文的音乐美,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泉 水 激 石,泠 泠 作 响;好 鸟 相 鸣,嘤 嘤 成 韵。
②横 柯 上 蔽,在 昼 犹 昏;疏 条 交 映,有 时 见 日。
23.本文通过描写山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古人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多美的意境!相信你对春色的观察和古人一定不完全一样,你眼中的大自然、社会一定有更美的“春色”,那么就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你眼中的“春色”。
请以“春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体裁不限,五六百字。
参考答案:
一、1.漱 凇 舸 曦 嶂
2.1ǖ y!n cuì zhàng y1n
3.①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①《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 ②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诗人 5.略
二、6.①征蓬出汉塞 ②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④猿鸣三声泪沾裳 ⑤雾凇沆砀 ⑥万里送行舟
7.①通“缺” ②消散 ③一点点 ④结束 ⑤逆流 ⑥考虑 ⑦野草 ⑧随时
8.①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采。 ③远看船上的人,不过像两三个小点罢了。 ④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9.这句诗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像。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圆圆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写出北方旷远荒凉的景象。“孤烟直”表现没有一丝风,给人以很静寂的印象。而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10.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个人得失,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三、11.①有时 ②阳光 ③早晨 ④接连不断
12.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春、夏、秋、冬四季
13.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快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14.因为七百里的三峡,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挡住了日光和月光(也可回答原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5.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6.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使画面活起来,引发读者深思。
17.略
四、18.①都 ②从、由 到 ③竞相 ④冲击 ⑤同“返”,返回 ⑥白天
19.①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船儿)或东或西(飘荡)。 ②蝉儿一声接一声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叫。 ③稀疏的树枝互相掩映,偶尔可以看见日光。
20.“俱净”既写出了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景象,又写出了作者澄净怡然的心境;“共色”不但写出了自然景观天与山的颜色,也写出了作者抛开俗事,融入山水中的轻松愉悦心情。
21.清澈明净 湍急雄壮
22.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3.抛开人间的俗物虚名,将身心融入山水之中,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
五、作文(略) (222.187.96.29)
上一篇:
榜头二中10-11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科期中试卷
下一篇:
2010年度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0年度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