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4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7]
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综合提优测评
B卷——第五单元综合提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得分
一、 积累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yì( )太守 qū( )右臂支船 石青sǎn( )之 xiè( )玩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老翁yú( )墙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 ②欣然规往。_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
⑤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 ⑥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
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鸟 / 惊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解阅读(30分)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解释下列词语。(2分)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8、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2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不 在 深
9、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
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2分)
1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地点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浏览完整试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补出下段中的省略的词语:(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根据要求摘录文中语句(2分)
(1)描写桃花源优美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2)表现桃花源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14、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皆叹惋”的原因是( )(2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辨析加点词的古今义:(4分)
(1)阡陌交通古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16、翻译句子(2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2分)
18.结合时代背景,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2分)
                                  
                                  
三、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6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提示]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参考答案:
1、诣、诎、糝、亵、眦、簪、戍、逾
2、①通“邀”,邀请 ②计划 ③博学的人 ④以……为亲 ⑤职业,职能⑥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C
4、①东晋__陶渊明②周敦颐__北宋 ③诗史 ④《虞初新志》
5、 ①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②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 ①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舟于赤壁。
②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③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7、出名_ _这__ __没有学问的人___ _官府的公文
8、①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9、(1)__惟吾德馨____鸿儒__。
(2)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
10、高洁傲岸_____安贫乐道_
11、言之成理即可
12、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渔人;村中人。
13、(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4、c
15 、 1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等部门
2不值得    不够,不充分
3妻子和儿女  丈夫的配偶
4更不用说   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16、(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
(2)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都(感到)感叹惊讶。
17、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18.因为作者身处在东晋的黑暗时代,对当时的社会很不满意,所以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人人劳动、幸福、平等的世外桃源,来表达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221.2.85.170)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七年级上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