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6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6]
宁波光华学校2010——2011年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宁波光华学校2010——2011年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 ”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切磋 洽谈会 拿贼见脏 覆水难收
B.气概 水笼头 风雨如晦 落荒而逃
C.招募 穿堂风 有恃无恐 纳言敏行
D.怅惘 挖墙脚 功亏一篑 矫枉过正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来的某著名演员,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
B.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艺术没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引起人们感情深处共鸣的内在感染力,那么就没有生命力。
B.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关键还在于实践。
C.我们要培养的现代化人才,不该只有分数很高的高考状元,还应包括那些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
D. 据报道,目前我国只有12家网上药店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但是却有万家“黑药店”在网上销售药品。
5.把下列句子(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4分)
①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②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③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______________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6.根据下面提供的景物及要求,扩展语句。(4分,每小题2分)
景物:路边的一棵小树
(1)心情愉快时看小树(描写时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答:
(2)心情忧郁时看小树(描写时要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答:
7. 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每空1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浏览完整试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摘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
8、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3分)
A、开发包括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B、根据各国国情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C、建立对碳排征税、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强有力的价格机制。
D、联合全球力量研发部署碳搜集和埋藏等高新去碳技术。
9、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斯特恩在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低碳经济济问题时,不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同时也指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B、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操作性诠释。
C、传统型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这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D、斯特恩认为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下降年经济增长率(GDP),但是,并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10、结合全文,简述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3分)
11、联系全文,阐释“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的涵义。(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争先恐后
于坚
⑴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挤着,好像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⑵ “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六十年代的词汇中, “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 “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⑶“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⑷争先已到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九十五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惟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革命。
⑸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⑹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⑺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⑻我认识一位缓慢的大师,他的一座雕塑花了20年,他是落后的。他开始的时候,受的是先锋贾科梅蒂的影响,但这影响持续了20年之久,没有当即面市,他完成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年轻一代今天决不会从伦勃朗开始,必然永远落后。他们很聪明,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
⑼一天等于二十年,固然是一种时间观。但20年如一日,同样是一种时间观。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功夫的东西,20年功夫的东西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缓慢的并不是落后的,快也不意味着价值上的优越。这都是常识,但在这个世纪,明白这些,却是大智大慧。
展开余下试题
⑽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界定?武器的先进。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日本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⑾以“争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威治时间的结论,甚至把“落后”用于汉语。
⑿“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⒀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性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⒂长江洪水的泛滥,从根本的方面来说,我以为乃是“先进”的人类不满于大地的落后,所导致。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并未对“争先恐后”做全面的否定,只是强调要分时间、分场合、分内容对待。
B.文章批评了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价值标准的社会状态。
C.文中举眼科医生和种白菜姑娘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人都去追求生命中的更高价值。
D.把落后作用于“中国时间”和“汉语”,源于一种以“快速”和“武器先进”为“先”的价值观,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E.文章借提出“大地是否成为‘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质疑一种“争先恐后”的观念,这是运用了反证法,意在指出这种说法的荒谬。
13.通读全文,概括出人们普遍愿意“争先恐后”的原因。(3分)
14.根据上下文意,解释下列两句划线句子的含义。(8分,每小题4分)
①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
②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工夫的东西,20年工夫的东西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
15.文章在结尾部分写了长江泛滥的事例,请你分析这么写的作用?(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19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注]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古文观止》)
【注】 方山冠:汉代祭祀时乐师所戴的帽子。唐、宋时为隐士所戴的帽子。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效仿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堵:墙壁
C.使酒好剑 使:放纵 D.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B.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8.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记叙人物的姓氏、家世,而是概括了人物自少年、壮年到晚年的生活经历。
B.文章交代了方山子是因宦途失意无官可做而隐居,这一点同大多隐居者没有区别。
C.文章写故友重逢,补充了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俯而不答,仰而笑”就是其中极精彩的一笔。
D.文章赞扬了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作者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19.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丧。 ,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
(4)凭谁问, ,
(5)君子之交淡如水, 。
四、作文(60分)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车来人往的都市喧嚣……方向和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或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索。
请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宁波光华学校2010——2011年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答案
一.1.B
2.D
3.C 浓妆淡抹:浓重地化妆和淡淡地化妆。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4.D A、属语序不当中的关联词位置不当。整个句子的主语是“艺术”,那么关联词“如果”就应该放在主语后面。B、成分赘余,应删去“为了”。C、成分残缺,可在“一技之长”前加上动词“有”。
5. 1.②③①(由“纵使宇宙……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可知其前面应该是①,③是①的同类项,自然应该靠紧①)
6.略
7.(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
展开余下试题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二.8.(3 分)B(B 项所指是“方向”,不是“措施”。)
9.(3 分)C(“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才是瓶颈。)
10.(3 分)一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二是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写出1点得1 分,写出2点得3 分。)
11.(3 分)①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能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②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中国有可能在这一新兴领域超越其他国家。③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写出1点得1 分,写出①②两点即得3 分。)
12.(4分)选AD B文章批评的是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C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人们追求能够立即兑现的价值,而不是“更高”价值。E使用的是“归谬法”而非“反证法”
13.(3分)答:(1)“先”与“后”曾是一种价值判断,精神上的“争先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历史原因)
(2)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内在原因)
(3)“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外部原因)答对一点得1分
14.(4分)①答:(1)否定争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普遍认知,指出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关注生活常态和基础。(从表面含义解释句子,说清“先进部分”与“普遍状况”,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实际上是批判了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的社会认知。(从深刻意义解释句子,意思对即可。)(共4分,每点2分)
(4分) ②答:(1)功夫指花费的时间,工夫指具有的本事或取得的效果。本句意在说明,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花费应有的时间,一味求快是行不通的。(2)深刻道理即是:慢并不意味着落后,快也不代表着价值上的优越。(共4分,每点2分)
15.(5分)答:作用:①从意思上讲:这句话意思在说明,由于人类过于“争先”,违背了自然规律,因而也必然受到了自然的惩罚。(此点2分,写出“争先”与“受惩罚”的意思各一分。)
②此句处于文章结尾位置,起到了深化主题、升华中心的作用。(1分)借此事例,进一步地表明作者对“争先恐后”的看法;不能忽视把“争先”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要重视基础。(2分)
三.16. 答案:A 解析:宗:尊奉、崇拜。
17. 答案:A 解析:均为因果关系连词。B项两个“其”,前一个是代词,“他的”,后一个是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可解释为“大概”;C项两个“而”,前一个是顺承关系连词,后一个是因果关系连词;D项两个“于”,前一个是介词,“在”,后一个是介词,表被动。
18. 答案:B 解析:“无官可做”与原文“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不相符。
19.(7分) 答案:(1)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3分)
(2)(然而这些他)全都抛弃不要,偏要来到穷僻的山谷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得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4分)
附:【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崇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被了解、重用。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已经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那股精干剽悍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照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寄身官场,到现在早已名声显赫了。他的老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黄河的北岸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这些他)全都抛弃不要,偏要来到穷僻的山谷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得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异的人,常常假装疯癫、涂抹脏物,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20. (8分)(1)(4分。手法和分析1分,表达效果关键词及情感1分。)
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1分),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1分)。
(2)(4分。手法、分析各1分;作用2分,其中表达效果关键1分,情感1分。)
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1分),突出(1分)乡愁的浓重(1分)。
21.(4分)(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和博学多闻。(1分)
(2)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3分)
22.默写略(6分)
四.作文(60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61.175.205.203)
上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初三语文日常综合练习(五)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宁波光华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