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067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初三语文日常综合练习(五)
初三语文日常综合练习(五)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嗫嚅(rú) 歼灭(qiān) 渊薮(sǒu) 消弭(mǐ)
B.晕船(yūn) 积攒 (zǎn) 谛听(dì) 褒贬(bāo)
C.深谙(ān) 怜悯(mǐn) 挑衅(xìng) 粗犷(guǎng)
D.翩跹(xiān) 同僚(liáo) 血渍(zì) 镌刻(juā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B.2009年义务植树活动的主题是“同绘生态画卷,共享绿色文明”。
C.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书院将怎么修,周围的古树木将怎么办?
D.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写成一本书一直是我的理想,有本书面世,我就会成为著作等身的作家。
B.高邮服装城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房地产开发,取得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人气,改善人居环境。
C.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D.这篇神话小说以诡异的想像、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今年省教育厅继续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人数超过一万。
B.今年,高邮镇将造林目标重点转向村庄绿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C.记者在调查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的问题时,当地官员横加干涉,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D.温总理在亲笔回信中指出,学校要为学生服务农业、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农村搭建更多的平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曲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B.《汤姆索亚历险记》、《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美国的马克·吐温和俄国的契诃夫;《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都是法国人,分别是都德和莫泊桑。
C.《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
D.《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分别选自《史记》、《战国策》、《左传》。
6.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此这般,孩子还能喝奶制品吗 ②容不得任何人或企业以任何名义加以践踏
③人们看到的是诸多不安全的因素 ④看来,母乳喂养将来要产业化才行
⑤从“三鹿”到“特仑苏”到“多美滋”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⑤② D.②⑤③①④
仿写题
7.历史因为有文化的浸润,在今天才能让我们这般如痴如醉。走遍神州大地,每一处历史名胜都能让你感觉到文化的冲击力。请根据你的阅读或生活积累。续写下面的句子。(提示:可从初中学过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景物)(3分)


浏览完整试题 走近敦煌,你会走进一个如真似幻的梦,为飞天女神袖间纷飞的花朵陶醉;走近长城,你会走进一段如泣如怨的故事,为孟姜女那长长的哀怨伤心 , ,
诗歌鉴赏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文字上也有差异,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相关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南意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8.你认为“失”“阔”两字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9.“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历来受到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邹与鲁讧①。邹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③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④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⑤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慢上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⑥夫民今而后得反⑦之也。君无尤⑧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有司:与下文的“长上”都指官吏。③莫之死:没有百姓为他的长官而死。④疾:憎恶。⑤转:弃尸。⑥曾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百姓,百姓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⑦反:报复。⑧尤:责备、归罪。
10.给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4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神弗福也 ( )
小大之狱 ( ) 诛之,则不可胜诛 ( )
11.下列各组加线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 )
A.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寡助之至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人不知而不愠
D.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千里不敢易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


13.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 指 (用乙文原句回答),(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可以用 语句来印证(用甲文原句回答)(2分)
14.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三个语段均表现了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取信于民的思想。
B.(甲)段采用议论方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进行说理。(乙)(丙)两段则采用人物对话方式,在对话中体现自己的主张。
C.(甲)(丙)两段文字选自《孟子》,(乙)段选自《左传》,作者是春秋时代的左丘明。
D.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语势充沛,雄词激越,这一特点在(甲)(丙)两个文段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现代文阅读
凡事回头看
张果老,是八仙之一,他的奇特之处,是倒骑驴。为何偏要倒骑驴呢?清代有位老儒在《张果老倒骑驴图》中题诗云:“世间多少人,谁似这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倒骑驴,确实便于“回头看”,而“回头看”,又常是得到快乐的最佳途径。唐代诗人李焚,在他的一首小诗中就这样说:“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中较些子(心里觉得好些了)”。“回头看”,有人担柴,有人步行,心里自然会感到几多欣慰。
眼下,有些骑驴的人,不像张果老那样自得、自在,不像李焚那样“心中较些子”,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看到“他人骑大马”,或是看到,前面不是“奥迪”,就是“宝马”吧?世上的人万万千,比自己条件好的比比皆是,如果眼睛一直是“向前看”,总是看着人家的权力比自己大,地位比自己高,车子比自己的好,房子比自己的阔,票子比自己的多,孩子比自己的牛……你说,这般地“朝前看”,还会有快乐可言吗?
“凡事回头看”,不仅是调整情绪,寻求安宁,让人感到快乐,而且是收拾心情,是领悟人生,是对人生智慧的把握。而这些又正是内心坚守精神家园的根基。有些当官的,他们当初确实想好好地当官,好好地为百姓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起始,也确实想到自己来自百姓,要服务于百姓。就是像李真那样十恶不赦的贪官,当初也曾信誓旦旦地说,要为官清廉。可是,他们忘记了“回头看”,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根基,当初的誓言,而一味地看人家手中的钞票,座下的宝马。这样,还不忘却“来时路”而迷失自己?
清代才子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也有一首题《骑驴图》的诗:“张果倒骑驴,不知是何故。惟恐向前看,忘却来时路。”说的也是,总是“向前看”,总是和人家攀比,总是想“和尚动得,我也动得”,总是感到自己的个性没有得到最大的张扬,还不“忘却来时路”?有些贪官,“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恐怕就是因为他们忘了“回头看”吧?
当然,“凡事回头看”,也并不是一味地回顾过去,踟蹰不前。而是把握自己,调整人生,让步子更平实,让心情更快乐,更好更快地向前进。张果老倒骑驴,并没有后退半步,据说他的驴,还日行千里呢!
佛家说“不忘初心,守住本真,守住心灵”,一位哲学家说“只有向后看,才能理解生活”,一位犹太学者说“生活始终朝着未来,而悟性则经常向着过去”。“凡事回头看”,人生需要这样的回望。 (文 / 赵亚兴 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1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凡事回头看”的看法。 (2分)


16.张果老骑毛驴的典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7.你能说说眼下那些“骑驴”的人,为什么不像张果老那样自得、自在?(2分)


18.请你说说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9.读完本文,你是认同作者的观点,还是另有见解呢?请结合实际具体阐述。( 4分)


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我发愣了,总觉得他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丁丁冬冬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在浓浓的绿阴深处闪亮。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随着歌声在她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眼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20.“我”为什么会由“斜阳”投射而形成的“光团”联想到“一双眼睛”?(2分)

21.“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你如何理解该句含义?(4分)
22.请结合具体语句,就本文语言运用方面的某一特点进行赏析。(4分)
23.作者为什么要在第四自然段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用意何在?(3分)


24.面对盲姑娘,身体健全的我们,又该如何奏响生命中崭新的乐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天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字)(5分)





宦海归来
①蹒跚。静默。黯然。三头瘦驴踟蹰在残阳西斜、枯叶乱舞、哀鸿长鸣的情景中,踟蹰在二百五十年前乾隆盛世的那个晚秋季节里,踟蹰在山东潍县街头那条破落凋败的石径上。三头瘦驴满载着一腔怨恨缓缓地朝城外而去。渐行渐远。缓缓地消失在远方的枯树丛中。三头瘦驴岂止是载走了年事已高、刚被革职的一介书生?三头瘦驴载走的分明就是大清王朝文化人在灵魂深处奋力挣扎之后的无限惆怅,载走的分明就是对整个封建王朝官本位统治体制绝望之后的仰天长叹。三头瘦驴一步一步地走向中国封建时代所有文化精英的必然归宿。
②古道。西风。残阳。驮铃叮铛。手摇驴鞭的书童在前开道,驮着书画的驴犊居中而行,走在最后的那头老驴背上垂头丧气地坐着的那个干瘪老头,就是被称为大清国诗书画“三绝奇才”的郑板桥。
③这天傍晚,刚被革职为民的郑板桥头戴黑风帽,身穿长毡袍,无限依恋地走出县衙的大堂,背倚驴鞍仰望长空叹息道:“我郑燮清贫一生,居然被污告成贪墨而革职,今日归装却是这样轻简,望诸君力据清流,一定无忘我今日之泪也!”接着给闻迅赶来送行的百姓挥泪画了一幅《墨竹离别图》,又在图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得一枝清瘦竹,秋风江处作渔竿。”写罢将手中毛笔上的残墨在水中认认真真地洗净,又异常严肃地对百姓说:“我没有带走潍县的一滴墨水!”
④郑板桥因为在灾年开仓借粮给饥民,自己反而被诬陷为贪污公款,因冤假错案而削职为民,告老还乡。可他宁愿让自己背着这个黑锅也不愿让百姓受苦。所以,他取出当年饥民领米的借据当众烧毁,这才安心地跨上毛驴挥手而去。直到他吃力地爬上驴背时,一直强忍着的泪水才从他那清瘦的双颊奔涌而下,顷刻之间为他送行的潍县父老黑压压地跪成了一片,乌淘淘地哭成了一片。
⑤一鞭斜阳是血。一鞭驮铃是风。一鞭老泪是雨。
⑥在书童手里的驴鞭叭哒叭哒的一串又一串的脆响声里,这位“潦倒山东七品官”的十二年俗吏生涯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⑦祸不单行,就在郑板桥被革职的同时,他收到自己小儿子病死在兴化老家的噩耗。他的大儿子早已夭折,现在小儿子没有等到他寄回去的钱,没能及时医治而过早地死去了。老年丧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悲,一下子涌上心头,六十四岁的郑板桥一手拿着报丧的家书,一手拿着免职的通知,老泪纵横、呼天抢地地哭道:“我救了那么多的灾民,为什么老天爷非得让我断子绝孙!老天爷对我郑板桥真是太不公平了!”哭罢晕倒在兰竹之间。


展开余下试题 ⑧郑板桥以他独特的个性重走了一遍中国封建文化精英们早已走过千百遍的读书做官、被贬罢黜、归隐田园的老路。
⑨他凄凉地蜷曲在乾隆盛世的晚景里,两只眼睛放射出能够穿透历史的最后光泽,口中呼吸着生命残存的游丝,最终默诵着这句“有何卑下有何高”的封笔诗之后,悄然闭上了他那睿智的双眼。他那绝命的思维快速地掠过一千年的跨度,然后将中国文化精英们的终极理想撕碎,也把那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撕碎,一片一片地洒落在他用七十三年时间走过的颠簸坎坷的人生路上。
⑩一路纸钱飘零就是遣散他奔波的灵魂。一路挽幛翻舞就是嘘飞他悲愤的思想。一路悲歌长鸣就是吹灭他凄惨的精灵。
(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
25.简析下列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4分)
(1)三头瘦驴一步一步地走向中国封建时代所有文化精英的必然归宿。(2分)
必然归宿:
(2)也把那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撕碎。(2分)
撕碎:

26.填空,完成对郑板桥离开潍县的原因及过程的概括。(2分)
开仓借粮--- A ---革职为民---挥泪作画--- B ---含泪离去---百姓跪送
27.文中两处划线句在塑造郑板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征?(3分)


28.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了郑板桥生命尽头的景象,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作赏析。(3分)
他凄凉地蜷曲在乾隆盛世的晚景里,两只眼睛放射出能够穿透历史的最后光泽,口中呼吸着生命残存的游丝,最终默诵着这句“有何卑下有何高”的封笔诗之后,悄然闭上了他那睿智的双眼。


29.“画为心声”,无论是《墨竹离别图》还是《兰竹图》,“竹”都成了传达郑板桥思想的独特意象。文化艺术长廊中,以自然物象自喻思想的例子还有许多,请再列举两例,要指出物象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
[示例]林逋之爱“梅”,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写出对超凡脱俗品质的追求。


30.作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阳光属于花、草、树,阳光属于你、我、他。请以《阳光》为题,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60分)
注意:1.说真话,抒真情。
   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1 .D 2 .C 3. D 4. B 5.A 6 .D
8.两字各有其妙。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言之有理,语句通顺给全分)
9.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之理已经暗寓其中。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赏析写景给2分,写出哲理感悟给2分)
10.(4分)限制;赐福;案件;尽、完 11 A
12(4分,每题2分)(1)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2)只要君王施行仁政,他的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13(2分,每空1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2分)D(丙文没有运用排比)
丙文翻译参考: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
1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凡事回头看”的看法。 (2分)
答:“凡事回头看”,不仅是调整情绪,寻求安宁,让人感到快乐,而且,是收拾心情,是领悟人生,是对人生智慧的把握。“凡事回头看”,也并不是一味地回顾过去,踟蹰不前。而是,把握自己,调整人生,让步子更平实,让心情更快乐,更好更快地向前进。
16.张果老骑毛驴的典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这个典故贯穿于全文中,既强调“凡事回头看”这个观点,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18.请你说说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分)
答:引用论证。从反面强调了“不回头看”的危害性。
20.因为那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是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地透出亮色的(1’),这让“我”自然想到小姑娘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1’)21.小姑娘虽然稚嫩、残疾(1’),但她很乐观,执着追求着美好而光明的未来(1’)。22.结合语句(1’)分析修辞或写法(1’)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2’)
23.小姑娘美好的形象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初三语文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