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145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5]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综合训练2(教师用)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综合训练2(教师用)
积累与运用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分)
6.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古诗文句子。(6分,①—④小题必做,4分,⑤⑥小题任选做一题,2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⑵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玡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⑶《爱莲说》终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⑷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乳名定为“团团”和“圆圆”,代表了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团圆或期盼团圆的古诗句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⑸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我们做了诠释;南宋年间,爱国诗人文天祥面对国难当头,在《过零丁洋》诗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⑹“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7.一天上午,巴黎街头有一个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旁竖了一块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却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比浩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请你探究添加这几个字后这句话的魅力所在。(2分)
答: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从中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使人受到震动。
8.今年5月30日,资阳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5分)
⑴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答: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他认为自己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吃) 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浏览完整试题⑵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
①不文明现象:①不文明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出口成脏、起绰号、搞恶作剧等。
②整改措施:②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加强班级管理;设置文明礼仪宣传牌;实行操行评分奖惩制度等。
⑶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
答: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9.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根据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4分)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⑴根据上边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
俗语序号 出自作品 作者
① 《三国演义》 罗贯中
② 《西游记》 吴承恩
③ 《水浒》 施耐庵
④ 《封神榜》 许仲琳
⑵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用简略的语言介绍一则与俗语中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刘备摔阿斗的故事。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姜太公助武王伐纣。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有关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分)
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惊蛰》一文,完成19~24题。(18分)
惊 蛰
苇岸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19. 根据文意,请概括 “惊蛰”一词的含义。(3分)
20.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3分)
21.试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2.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23. 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理由。(3分)
24.“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 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3分)
19. 春雷(1分)惊(唤)醒了(1分)自然万物(1分)。(共3分)
20.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1分);今人运用汉语,存在不够规范、不够简洁(1分)、表意缺诗意美的现象,所以感到惭愧(1分)。(共3分)
21. 比喻句(1分),形象贴切地(1分)表现了惊蛰“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1分)(共3分)


展开余下试题22.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1分);内容上:“惊蛰”这一具有“革命”意味的节气,与上文中“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相呼应(1分),同时为下文展开描述“豁然晴朗”的画面做铺垫(1分)。(共3分)
23.原句叠词、押韵并用(1分),琅琅上口,易于记诵(1分);改动后句子不再押韵,语言平淡,民间谚语的韵味消失(1分)。(共3分)
或:“暖和和”运用了叠词,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突出了人的主观情感,而“暖和了”只是一个气温客观的变化过程(1分)。另外,“暖和和”与上句押韵,朗朗上口,符合谚语简洁好记的特点(1分)。改动后,句子没有了这样的效果(1分)。(共3分)
24. 描绘扣住季节特征(1分),想象合理(1分),语言通畅(1分)。(共3分)
附答案示例:白露
微微透着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着些许的寒意。一丛丛郁郁青青的芦苇凝着一层细细密密的白霜,摇曳在清寒的秋风里。
五、说明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12分)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12.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人的头发为什么会交白(或:头发变白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13.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
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答:这里用“正常”一词强调的是人老了头发逐渐变灰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下文所讲的影响毛发
变白的其他因素则是“非正常”的。
14.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5分)
答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内分泌严重失调导
致早生白发。
六、议论文阅读训练
许多事不必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如果这些你根本不在乎,那你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故达观者宠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决不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量力而拼,从容而搏,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既不骄纵自己,也不隳颓自己。
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了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要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做人,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至于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同事的误解等等,都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那么令人神往。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请简要作答。
中心论点:人要活得豁达、潇洒,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分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名利不必在乎,成败不必在乎,人言不必在乎,生活中的烦人小事不必在乎。
20.说说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①“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
①不必在乎成功(不要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因为成功也可能变为失败
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不必在乎人言,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③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
③不必在乎烦人的生活小事,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是情理之中的
21.题目是“许多事不必在乎”,而文章开头却说“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揣摩作者这样开头的用意。
要点:作者是想把自己的议论建立在科学严密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尊重一般事情,尊重人们的一般认识,这是作者建立新观点的基础;另一方面,把两种相对的意思都说出来,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是一种辩证的态度。这样开头,既显得观点的新颖独特,又显得论述的科学严谨。
22.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文章在这里是先提出问题(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再从一般事理出发,讲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接着试图举例论证,指出得宠受辱的人和事很多,然后再以达观者的正确态度和有说服力的名言论述了“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最后,以“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作结。这段文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相当清晰,论证的方法主要是道理论证。 (113.58.221.8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2010~201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