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448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8]
高一语文必修期中考试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期中考试元测试卷
命题:周凤平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与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歌当哭(dàng) 桀骜不驯(ào) 惩创(chéng) 赁屋(lìng)
B.殒身不恤(yǔn) 暗自诧异(chà) 浸渍(zì) 编辑(jí)
C.迥乎不同(jiǒng) 步履稳健(lǚ) 攒射(zǎn) 屠戮(lù)
D.屏息以待(bǐng) 手舞足蹈(dǎo) 涕泗(tì) 莅校(lí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喋血 尸骸 虐杀 绿草如荫 B 踌躇 恶耗 菲薄 逆来顺受
C 包袱 作揖 浩劫 明辩是非 D 煎熬 激亢 苍茫 博闻强记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处心积虑的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C.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界,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D.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一个东方古国的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农业稳定,关系到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稳定物价。
B.贾庆林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人民政协有责任、有义务继续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出贡献。
C.在香山一带老百姓的传说里,一代文豪曹雪芹的足迹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D.作者没有把“简•爱”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_______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2)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________在了上海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浏览完整试题
(3)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______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A.赢利 树立 振动 B.营利 竖立 震动
C.赢利 竖立 震动 D.营利 树立 振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每小题3分)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形象地表现了想对相衬、相同相应的人际关系。诗人重在“相对”性性上,借以表达对人生难得一种哲理思考。
B.“人”“你”“明月”“风景”作为基本意象,构成了我与你与它这一外表最简单而内涵最丰富的形式。形成了“空框”,让读者去设想,“景”有阴晴,“月”有圆缺,“人”与“你”有男有女……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你的空间。
C.诗中不断地转换视角,透露出一种人生的冷峻态度和哲理性思考,给人以启迪。
D.诗中的“桥、楼、窗、梦”是附属意象,构成了一个人物活动的场景,只起提供背景空间的作用,因而完全可以用别的意象代替。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静态地呈现了两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歌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显现出来。
8、下列对这首诗主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与世界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
上一篇:
秦皇岛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试题
下一篇:
郑州四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