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8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2]
高一语文下册配套检测题
高一语文下册配套检测题
检测1 第一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监生(jiàn) 胳臂(bei) 烟霭 (ǎi) 莞尔(wǎn)
B.朱拓(tà) 踌躇(chú) 暂时(zhàn) 讥诮(qiào)
C.两颊(jiá) 正月(zhēng) 荸荠(bó) 黝黑(yǒu)
D.渣滓(zǐ) 炮烙(páo) 间或(jiān) 胡诌(zō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内涵 简捷 寒暄 宽洪大量
B.噩梦 辖制 撮合 哀声叹气
C.孤僻 嗤笑 赔罪 战战惊惊
D.代劳 萤火 震荡 筋皮力尽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完,把纸盒顺手抛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去了。
B.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刚强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混淆是非”了。
B.我们要老实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你一会儿冲出去,一会儿闯进来,把班级闹得沸反盈天,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名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武器、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粮食。
B.他也真怪,虽然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而且一定带着雨伞。
C.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
D.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若有人对溪唱歌,隔溪附和,实在太美丽了。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每当湖水澎湃, ,碧水流霞,水天相接,横无际涯。
⑵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
⑶阳光融化了湖水,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伫立湖滨,眺望烟波浩淼 ②伫立湖滨眺望,烟波浩淼
③好席子,白洋淀席 ④白洋淀席,好席子
⑤春风吹绿了柳枝 ⑥春风把柳枝吹绿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①冬季日短, 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 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 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②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 渐渐地舒畅起来。
浏览完整试题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又 且 总算 就 B.却 但 还是 反而
C.却 且 还是 就 D.又 但 总算 反而
8、对文中①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冬天肃杀的景象,使读者对祥林嫂的惨死更加同情。
B.烘托“我”强烈的压抑和悲愤之情。
C.表现社会的黑暗,世道的炎凉。
D.预示着寒冬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9、文中“陈旧的玩物”“活得有趣的人们”分别是指( )
A.“无聊生者”和“厌见者”
B.祥林嫂和鲁四老爷
C.过时的供人玩乐的人和乐观的人们
D.祥林嫂和包括“我”在内的鲁镇的人们
10、对文中划曲线②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这样无依无靠的人,活在世上既然如此受罪,还不如干脆死去,这对祥林嫂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B.祥林嫂不能一味地只想自己活命,也要考虑他人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祥林嫂还是死去的好。
C.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我”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D.表达了“我” 对这个吃人的社会强烈的愤激之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底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丙)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1、对甲文的写景段与丙文的写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景物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此展开。
B.甲文的景物描写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是全民皆兵,连荷花都在严阵以待。充满必胜的信心。
C.丙文景物描写创造了一种平静的富有诗意的气氛。
D.丙文景物描写烘托出这群妇女寻夫未遇的失意与无聊之情。
12、选出对乙文中的“弥望”与甲文中的“一望无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均指到处是荷叶。 B.乙指荷叶满塘都是,甲指荷叶满眼都是。
C.只是乙是书面语,甲是口头语的差别。 D.乙指荷叶满眼都是,甲指荷叶满淀都是。
13、甲文中作者眼里“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在乙文中则是( )
A.亭亭舞女 B.袅娜的 C.羞涩的 D.田田的
14、甲、乙两文的风格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清新俊逸 乙 细腻含蓄 B.甲 开朗刚健 乙 细腻含蓄
C.甲 慷慨悲壮 乙 清新俊逸 D.甲 细腻含蓄 乙 清新俊逸
第Ⅱ卷 (共108分)
四、(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远远地看见那道铁门,我想起母亲的话:“去吧,孩子,大胆地去吧!”
走近铁门,老板问:“你是来应聘的吧?”我点点头。
老板说:“年轻人,凡来这儿应聘,必须先过三道门。第一道呢,就是这铁门。”老板做出一个“请”的姿势,那样子很滑稽。
我轻轻地推了推,它没有开,于是我又重重地推了推门,门似乎是越推越紧。我灵机一动,将门向外拉,不想门竟轻轻地开了。老板投来赞许的目光,说:“小伙子,你很有创意!”第二道门是一对红彤彤的木门,关得很紧,却没有上锁。不就是一对木门么?我用力推,用力拉,门没有开的意思。我恼怒了。这时,我听见母亲说:“孩子,每扇门都有它独特的开启方法。”
可是,这扇门要怎样开呢?
我喜欢看老鼠偷东西吃。我常常把装有食物的密封纸盒放在老鼠出没的地方,然后偷偷躲在一边。老鼠很快发现了食物,用牙一下一下地咬破纸盒,然后钻进去把东西吃了。我突然发现我自己就是一只老鼠,只要有东西吃,用什么方法都行。于是,我找来一块大石头,破门而入。
老板站在我面前微笑:“年轻人,你很有勇气。”
第三道门很特别,是用玻璃围成的圆门。
老板说:“里面就是你工作的地方。”
我看了看屋内的摆设,看见了21世纪现代化的场景。 同时,我从玻璃上看到了自己——蓬乱的头发和被风吹白了的胡须。我很纳闷,我一个小伙子怎么这么短时间就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我犹豫着,不敢开启那扇门。我害怕失败。
老板试探地问:“怎么,不试试?”
我又听见母亲对我说:“孩子,要大胆地尝试,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把钥匙。”
钥匙会在什么地方呢?我已不下千次问自己。
老板说:“这是最后一扇门。”
对呀,我已越过了两道门,难道最后一道就这样放弃?我不甘错过时机,不再犹豫,大步向门走去。
门却自己开了。
老板说:“恭喜你,过了三道门!”又说:“里面还有三道门,你敢进吗?”
我点点头:“我想我可以!”
“那你怎样开那三道门?”
“用钥匙。”
“钥匙在什么地方?”
“在我心中。”
老板会心地笑了。
15、“我”打开第三道门后,老板说:“恭喜你,过了三道门!”这句总结式的话,如果依照打开第一道门、第二道门那样一种说法,老板该怎样说?老板的这些话有什么含义?(4分)
;
。
16、“我”最后回答,钥匙“在我心中”,意思是什么?(4分)
。
17、作者为什么把第一道门安排成铁门,第二道门安排成木门,第三道门安排成玻璃门?(6分)
。
展开余下试题
18、每开一道门前,“我”都会想起或听见母亲曾经说过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过了三道门后,老板说“里面还有三道门”,含义是什么?(4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送 花
F•奥斯勒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了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亚当夫人前后来访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小说以议论开始,以议论收尾。请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最后一句话补完,然后分别说出两处议论的不同作用。
(1)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议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议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简要分析划线的句子在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答:
22.下面对文章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亚当夫人的人生态度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的关键是她从墓地回家后,医生治好了她的病。
B.小个子守墓人那番率直的话是老妇人对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关键。
C.每个礼拜给死去的儿子献花,是亚当夫人生活的情感的全部寄托,她也从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D.小说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E.文章情节发展大起大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12分)
22.请从下面备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1)倘若不幸战败,我只会在马上战死,决不会跪地投降。常言道:“
。”
(2)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这也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的缘故吧!
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②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答:(1) (2)
23.仿照下列示例,以“风”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意思不同的比喻句。(可以不仿示例的句式。)(6分)
示例:酒
①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
②春雨如酒,怀着心事的人只要看一眼,心就醉了。
造句:风
①
②
24.根据提供的情景,分别写一段得体的话,每段20字左右。(4分)
(1)情景一:假如你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领奖后对未取得名次而沮丧不已的同桌说:“ 。”
(2)情景二:假如你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回到家里报告好消息,向正在伤心的母亲说:“ 。”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把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检测2 第一单元(B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的字韵母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埋怨 谄媚 心宽体胖 大腹便便
B.罢黜 拙劣 辍学 相形见绌
C.错过 措施 醋瓶 厝火积薪
D.荟萃 淬火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曼舞 察言观色 负偶顽抗 慈眉善目
B.源远流长 和颜悦色 感恩戴德 断壁颓垣
C.利令至昏 貌合神离 纷至沓来 文过饰非
D.凤毛麟角 功亏一匮 粗制滥造 得陇望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由于天下大雨,这场球赛刚踢了三分之一就被迫 了。
(2)上当者说,骗子一般在30岁左右,男女配合,大多在自由市场、城乡 部活动。
(3)我们要正视困难,充分地认识分析困难, 以足够的精神准备来战胜困难。
A.终止 结合 然后 B.终止 接合 然后
C.中止 结合 从而 D.中止 接合 从而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领导集思广益,开拓办学路子,提高办学质量,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B.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建筑物的富丽堂皇,也不是建筑材料的不同凡响,而是环境的得天独厚。
C.这里有美仑美奂的田园风光,成群结队的鸡鸭牛羊,幽静而不冷寂,安谧而不偏僻,确实是一个住人的好地方。
D.张大夫的医术非常高明,曾让许多病入膏肓的晚期癌症患者起死回生。
展开余下试题
5.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美英联军负责人4月16日称已向巴格达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上帝是很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年轻的我们切忌不要扮演寒号鸟的角色。
C.对待岗位,我们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决不能因为人手紧张而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员安排到岗位上。
D.从近二十年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明,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赵本山炮轰央视是炒作。
B.部分影院学生推出优惠票招揽顾客。
C.雅虎新浪合资网上拍卖。
D.当事科长领导出面道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考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说赵孟頫俗,那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其实赵孟頫的字是不会与俗字联姻的。我们不为贤者讳,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我们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堪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恐怕是这诗人灵魂二元分裂和组合表现特显,故诗可读,而人不可交。谢灵运即是最佳例证。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例证亘古至今,不绝如缕。哲学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这种矛盾的状况,是不能轻易用“伪君子”三字去说清的的,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大体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二元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杳远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雨果在巴尔扎克坟前固不会罗列他所写的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茨威格却读到过这些,然而权衡轻重之后,茨威格还是把崇敬和赞叹奉给了巴尔扎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龚定庵(龚自珍)的一首诗,可谓深恶痛绝,细味之,的确俗得可以。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间,便说寻春为汝归。”“偶赋凌云”时龚定庵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而当他“偶倦飞”时,鄙陋人性暴露无遗,对女人说谎,而且目的是“寻春”,百年之后,我深为龚定庵耻。然而权衡巨细,我在愤怒之余,还是把尊重奉给龚定庵。
我们所希求的当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当我们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时,恐怕打击面会过宽,所幸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隐私劣迹后再读诗歌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把比较宽容的尺子,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时过境迁,坏人的劣迹与他的作品距离会越来越大,恶劣的品德和秽行,作为原始的兽性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东西总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读到元遗山论谢灵运时的备极赞美之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千古,而那些“无补费精神”的诗人早为人忘却,这些诗人中必然有为人品格比谢灵运高尚百倍者。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及之的。
7.对本文第1段内容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引用巴尔扎克“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是为了说明其“艺不俗”。
B.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实际上表明他认为巴尔扎克“人俗”。
C.作者采用了明代以来的正统观念,认为赵孟頫俗,是因为他作为宋室子孙却仕宦于元朝,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
D.历来人们为贤者讳,很少提到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而作者却援引此作例证,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可贵而清醒的认识。
8.对本文有关“人俗,其艺未必俗”的举例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说明诗人其诗可读,而人不可交,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人俗,其艺未必俗”的道理。
B.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的龚自珍,作者认为他的一首诗的确俗得可以。
C.巴尔扎克一生写过一些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印证了“其艺未必俗”。
D.“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考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雨果说这话表明他也认为巴尔扎克“人俗,其艺未必俗”。
9.下面对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但艺术家存在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现象,有些哲学家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
B.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如巴尔扎克与龚自珍。
C.艺术家们或者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或者是品德恶劣的坏人。
D.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最后成果,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
10.俗从何来?下面对此的概括较为全面的一项是 ( )
A.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则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
B.人性的二元论,使艺术家们在趋附名利时,灵魂蒸发物是“庸俗”;而他们在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C.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
D.大师们及
上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期中检测题
下一篇:
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2010级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