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99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9]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2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括号内。(2分)
新西兰麦肯齐盆地的特卡波镇,以拥有全球最干净、最壮观的星空闻名遐迩。那里没有光彩夺目的霓虹灯,更不燃放绮( )丽绚烂的焰火。晴夜,满天繁星静谧( )而璀璨,到过那里的访客,仰望苍qióng( ),无不对宇宙的伟大肃mù( )心存敬畏。
2、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此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机密的性质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3、根据课文默写。(7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僵卧孤村不自哀, 。
(3)海内存知己, 。
(4)…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5)白头搔更短, 。
(6)《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
4、综合探究。(4分)
材料一: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华玉温润玲珑,以优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闻名于世。
材料二:一组玉雕图。
材料三:古往今来,玉是美的化身,象征高洁、坚贞的精神。“玉骨冰肌”、“锦衣玉食”,人们用玉字组词,表达喜爱的事物;“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屈原将玉比作美德,用玉抒写贞操和志气……
(1)“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分)
(2)含“玉”的成语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请你写出两个。(材料中出现的除外,2分)
(3)请运用上述材料,对出下联。(1分)
上联: 华夏诗篇流意韵
下联:
5、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2分)
①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
②有关媒体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等“快餐”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文章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写不出来。”
③针对这种“快餐”造成的营养不良现象,专家呼吁: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摄取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用一句话概括上文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6、名著阅读(3分)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作品的主人公是 。
浏览完整试题
② 作品塑造的主人公身上表现了怎样的人格特征?(2分)
7、表达与交流(3分)
演讲的时候,演讲者的一姿一容总关乎情感的表达。下面是节选自美国自由主义者帕特里克•享利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他要表达的“不自由,毋宁死”,为自由奋战到底的决心,帮他给画线的文字配以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身体语言。
①难道生命这么珍贵,和平如此可爱,甚至不惜付出戴着镣铐当奴隶的代价来换取。万能的上帝啊!制止这种妥协吧!
②我不知道别人将如何做,但对我自己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①
②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诗歌赏析(5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军①
严 维
丹阳郭里②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8、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2分)
9、【乙】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3分)
(二)《人琴俱亡》(10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俱病笃: (2)子敬先亡:
(3)月余亦卒: (4)便索舆来奔丧: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而子敬先亡(表转折) B. 语时了不悲(完全)
C. 便径入坐灵床上(径直) D. 因恸绝良久(因此)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3、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与“恸绝良久”矛盾吗?为什么?(2分)
(三)《母亲石》(11分)
梁 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4、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2分)
15、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16、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 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8、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3分)
(四)《淡竹》(11分)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
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
④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11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12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13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4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5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6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17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18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散文》2009年第十二期,有改动)
19、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他可以很入世: (1分)
(2)他也可以很出世: (1分)
20. 画线句“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淡竹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2分)
21、 阅读③—⑧段,请你分析作者写作这几段的意图。2分)
22、 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字的丰富意蕴。(2分)
23、 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两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3分)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谷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三、作文(40分)
触摸是一种微妙和敏感的行为,我们触摸岩石,体会它的厚实坚硬;我们触摸流水,感知它的清凉温柔;我们触摸亲人的脸庞,感受那一份亲切和温暖。伸出手指,我们也许还可以触摸到神秘的星空、美丽的心灵…… 请在“触摸__________”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第1题答案:
1. 穹 穆 qǐ mì
2. B
3. D
4. 略
5. (1)玉文化历史悠久;玉有审美价值(造型优美,色彩瑰丽);玉有象征意义(象征美好、高洁、坚贞精神);玉文化底蕴丰富。
(2)示例:冰清玉洁;玉树临风;抛砖引玉;琼楼玉宇;如花似玉;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示例:九州美玉见精神
8.(1)甲诗格调高昂,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乙诗沉郁惆怅,寓情于景,忧伤凄婉。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把握。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一般先要整体阅读,注意从诗歌的整体性上体会,还可以从主旨句、名句和写景句入手分析。前一首诗可从颈联入手分析,后一首诗可从后两句写景的句子来分析。
(2)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用“寒”形容“鸦”,写出了心情的凄凉;用“尽”表示“飞”的结果,鸦走了,人也去了,这是类比的手法,写出了心中的怅惘;用“悠悠”状写水的情态,水似人的心灵一般起伏,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心潮的难以平静。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炬字的领悟和分析能力。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形容词和动词使用的精当等入手,再分析该字所写对象的特征(或心境,或形象等),深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9.示例:①做戴镣铐状,语调低沉,声音微弱,弯着腰。②扫视周围(听众),声音加大,盖住听讲人的声音。
10.(1)(病势)沉重。(2)去世。(3)去世。(4)轿子。
11. A(表承接)
12. (1)为什么很久总没有听到他的消息?(2)拿子敬的琴来弹,琴弦已经不协调了。
13. “了不悲”“都不哭”是控制了自己情绪的结果,并不是不悲伤,“恸绝良久”是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之情了,所以不矛盾。 (58.217.119.50)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下一篇:
河南省卫辉市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1月月考试题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