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④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能否意识到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⑤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⑥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经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懂是什么。“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⑦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⑧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⑨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3. 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一项是 ( ) A. 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 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C. 汉语在一百多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D.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14. 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一项是 ( ) A. 作家的创作应该尽可能少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 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增强对母语的自信心。 C. 学生作文时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15. 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