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22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2]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脊椎/椎心泣血 着落/着手成春 抹脸/厉兵秣马
B.闪烁/众口铄金 积攒/人头攒动 脉络/脉脉含情
C.场院/逢场作戏 盘桓/烜赫一时 切削/削价处理
D.肄业/肆无忌惮 绰约/踔厉风发 给与/供应给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境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35℃到40℃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 ▲ ▲
4.仿照示例,从“橡皮人”“考碗族”“奈特尔家庭”三种职场现象中选择一个,作劝勉或警醒式的点评。(不超过40个字)(5分)
【示例】
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字漂亮、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
①橡皮人: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对表扬、批评无所谓,荣辱观淡薄的人。
②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③奈特尔家庭:专心事业,收入丰厚,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人家庭。
选择: ▲
点评: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奇零草序
[明]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③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④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浏览完整试题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⑤,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⑥,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注】①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拒降而死。②舞象:古代一种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③节:符节。代指主将。④昌国:今浙江舟山。⑤熸(jiān):火熄灭。这里指郑成功战败。⑥石头书邮,这里指作者的诗稿沉入江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典制诰 典:掌管
B.迨辛卯昌国陷 迨:等到
C.余谬膺节钺 膺:心胸
D.陶靖节躬丁晋乱 丁:遭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品散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国难频仍 ②出筹军旅,入典制诰
③提师北伐 ④率旅复入于海
⑤覆舟于羊山 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诗歌创作、诗稿存失的情况,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
B.文章第三段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丁亥到辛卯年间诗稿屡遭劫难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叹惋、伤痛之情。
C.文章结尾作者列举杜甫、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衬托自己写作的艰辛,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因诗稿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只收集了军旅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将诗集命名为《奇零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3分)
⑵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分)
⑶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⑴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⑵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
⑶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⑶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
⑸ ▲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⑹饭疏食,饮水, ▲ ,乐亦在其中矣。 ▲ ,于我如浮云。(《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展开余下试题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1.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2.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
13.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14.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中国作家缺了什么
徐上峰
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当然有东西文化差异的因素。但如果仅以文化差异来解读,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我以为,中国作家在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缺乏,与中国作家的作品存在两个缺点有关。其一是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翻开近年来世界文学中的一些重要作家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作品中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数着力小人物、小事件、小地方,但却有很强的时代性以及宽泛的代表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家耐得住寂寞,能够在写作方向以及题材上坚持多年甚至几十年不动摇。
中国作家的另一个缺陷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小。中国作家写故事很有一套,很多作家写故事酣畅淋漓,但看多了就会觉得,他们几乎把故事写完了,没有留下可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因此,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不尽相同。
结合中国当代作家来说,他们喜欢将故事和盘托出,事件和文字传递的意义是单一的,读者看这类作品可以一目十行,并不影响阅读效果。文学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的背后,总有作者的意义存在,而这个作者的意义是多元的”。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下的文学作品中,很少看到这样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它元素都是固化的。
海明威在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及“冰山原则”,他认为:“冰山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故事传达给读者的就是“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则是思想性的东西,需要读者的再思考。一部经典作品应该有丰富的寓意。在茨威格的作品《看不见的收藏》里,我们透过那位失明老人在穷困潦倒的际遇中,依然关心自己的收藏品,发现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最为艰难的时候,国民对艺术的追求依然没有丧失。他所收藏的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看不见的财富,即伟大的民族精神——只要信仰还在,民族复兴就有希望。
文学具有相通性,虽然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中国作家证明自己的惟一方式,但不解决上述两个缺陷,中国当代文学在文学史上将是欠缺分量的。
15.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品包含哪些特点?(6分)
16.为什么说“文学文本的背后,总有作者的意义存在,而这个作者的意义是多元的”?(6分)
17.通观全文,概述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6分)
七、作文题(70分)
18.疏,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极广的词。疏,既能诠释事物关系,又能演绎人生志趣;疏,既能观照现实生活,又能展现审美追求。疏,在诸多层面上引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请以“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20.从体例上看,《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史书?(2分)
21.司马光这段话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中,大儿子觉新喜欢表妹梅,二儿子觉民喜欢张姑妈的女儿琴,三儿子觉慧喜欢丫环鸣凤,可他们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美好的爱情全部落空。
B.《雷雨》中,作者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使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更能吸引读者。
C.《欧也妮•葛朗台》中,围绕葛朗台投机暴富这一中心,以其专制所掀起的波澜,银行家和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三条线索展开情节。
D.《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重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毁弃旧我、重塑新我的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与一切共同毁灭的决心和气概。
E.《红楼梦》中,黛玉刚进贾府时,给众人留下的印象是“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和她给宝玉留下的印象有所不同。
23.简答题(10分)
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计就计三气周瑜,请概括其中一个故事的相关情节。(5分)
⑵《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林语堂通过他的英文著作,让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美好而又持久的印象。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马悦然原本打算在瑞典高中教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诗歌散文的,林语堂的书使他走上了研究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路。
马悦然是透过林语堂的著作去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他在纪念林语堂的文章里,长段地征引了小说《京华烟云》中对北京近乎完美的叙述。1980年,马悦然到了北京,但找不到林语堂笔下的古都了。于是他大为悲恸:“真的哭得出眼泪。那时的北京完全不像林语堂先生所描写的城市。”这种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林语堂在给郁达夫的信中所说的“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透过这种文学的力量,林语堂在读者的心目中为北京的事事物物铸就了一种永恒的形象,这个形象不因时间之推移而稍有改变。马悦然的眼泪,说明了林语堂文学技巧的成功,也说明了他为林语堂所误导。当然,林语堂绝非有意误导,而是读者情不自禁地受了他的催眠。林语堂笔下的北京是林语堂心中的北京,感受和真实的存在之间当然是有距离的。
展开余下试题
永恒的形象常使外国人怀着看博物馆的心理来看中国,结果真实的中国反而成了一定的虚幻,而心中的形象反而成了真实。林语堂的著作常能使读者发“思古之幽情”,感到当前的种种都是过往的一种堕落或变形。
24.简要概括林语堂的作品对马悦然的影响。(4分)
25.根据文意,分条陈述林语堂作品中“永恒的形象”的特点。(6分)
26.如何理解“当前的种种都是过往的一种堕落或变形”这句话的含义?(5分)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3分)(A项“着落/着手成春”、B项“闪烁/众口铄金”、D项“给与/供应给养”:读音相同)
2.A(3分)(B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3.(4分)①控制温度(2分) ②瞄准感染区域(1分) ③破坏DNA结构(1分)
评分建议:若过程的先后顺序表述有误,则不得分。若将“控制温度”答成“降低温度”“保持低温”之类的,得1分。
4.(5分)
【答案示例】
点评①(橡皮人):多与同事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点评②(考碗族):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
点评③(奈特尔家庭):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
评分建议:点评有针对性,2分;有“劝勉”或“警醒”意味,2分;语言表达顺畅、准确,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C(膺:接受、担任)
6.(3分)B(②指有余闲写作 ③指写作的背景 ⑥与作品散失无关)
7.(3分)C(错在“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列举的目的在于表明编订诗集主要是为了以诗记史,以诗明志。)
8.⑴(3分)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我)于是停止写诗(或:放下笔不再写诗)。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以为:以(之)为,拿这件事,1分;辍:停止,1分。
⑵(3分)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独:只是,1分;考:查考,查找,1分。
⑶(4分)(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流离蜀道:句式(省略+倒装),1分;风骚:诗歌创作,1分;名:称,称之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3分)夸张、比喻(1分)。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2分)。
⑵(3分)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2分)。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1分)。
⑶(4分)上阕,以李广自况,表达了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2分);下阕,通过叙写温书、课子、懒得整理旧时诗文疏奏等貌似闲散的生活,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8分)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猥自枉屈 ⑶赢得仓皇北顾 ⑷潦倒新停浊酒杯
⑸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⑹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漏等即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12.(6分)⑴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分);⑵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分);⑶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2分)。
13.(4分)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14.(6分)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2分)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2分);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悲天悯人(2分) ②很强的时代性(2分) ③宽泛的代表性(2分)
16.(6分)①文学作品的众多元素及意义不应是单一、固化的,而应该是多样的、灵动的;(2分)
②文学作品应该鼓励“合理误读”,允许读者将自己的想法带到作品中进行解构与再创造;(2分)
③文学作品应该有丰富的寓意、深刻的思想,留给读者再思考的空间。(2分)
17.(6分)①纠正某些人对中国不能产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偏颇认识;(2分)
②提醒中国作家关注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缺陷;(2分)
③表达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忧思。(2分)
七、作文题(70分)
18.参照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20.(2分)编年体通史(“编年体”、“通史”,各1分)
21.(2分)希望太平盛世的执政者要以诚信蓄养民众。(“太平盛世的执政者”、“以诚信蓄养民众”,各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A、C(A项,“美好的爱情全部落空”错,觉民和琴的爱情没有落空。C项,中心事件应该是欧也妮的爱情悲剧。答对1项,2分;两项都答对,5分)
23.(5分)(1)①一气周瑜:周瑜设诈亡之计,骗曹军前来劫营。诸葛亮乘隙派赵云等轻取南郡、荆州等地。周瑜气得金疮迸裂。
②二气周瑜:周瑜以孙权之妹(孙尚香)行美人计,想借此囚禁刘备索讨荆州。诸葛亮设锦囊妙极,使周瑜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金疮迸裂,倒地不省人事。
③三气周瑜:周瑜设计假言出兵取西川来换荆州,想借机夺取荆州(设“假途灭虢”之计)。诸葛亮将计就计,设伏大败吴军。气得周瑜箭疮复裂,坠落马下,以致长叹而亡。
评分建议:周瑜的计策,2分;诸葛亮的计策,2分;结果,1分。
(2)(5分)这句个性化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2分),显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1分),体现了哈姆雷特精于思想疏于行动、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4分)改变了马悦然对自己前途的计划(2分),影响了马悦然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识。(2分。若只答对“北京的误解”之类的,1分)
25.(6分)①不因时间推移而稍有改变;②近乎完
上一篇: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
下一篇:
“问卷课堂”之语言理解与积累测试题(一)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南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