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8]
高2011级一诊模拟试题
高2011级“一诊”模拟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执拗/拗口 乘机 /惩罚 一丘之貉 /涸辙之鲋
B.阴晦 /污秽 成绩 /事迹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
C.歼灭/纤细 纸屑/机械 因噎废食 /难以下咽
D.逾越/愈合 精湛 /颤粟 不徇私情 /以身殉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针砭 屏住气 风驰电掣 故作恣态
B.徜徉 白内障 篇副短小 不明就里
C.沏茶 电线杆 联袂主演 剽窃机密
D.饿殍 金钢钻 为虎作伥 不假思索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偶尔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B.在2010年土耳其举重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廖辉以198公斤的成绩问鼎冠军
宝座,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C.电影《歌舞青春》是目前全球最流行韵青春偶像片,2010年10月我们将在
重庆大剧院观看到原班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
D.成都部分小区空置率超过七成,这一居民楼大唱空城计的现象,再度引发人
们对房价调控政策的讨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与古巴关系的“新
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
引你走进这一陌生的境地。
C.在新课改活动中,许多学校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课改
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课改的认识和技能。
D.电动自行车数量大,速度快,引发的治安案件多,因此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
记制度,将会得到许多城市的市民的理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 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 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浏览完整试题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 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摘自2010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5.下列对“和合”思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
重要。
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说明“和”
与“礼”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
要的政治价值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B.“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
体。
C.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 、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
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D.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其“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
的因素。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和”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常常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也常常是我
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C.世界上很多事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和合”思想主张彻底化解矛盾和冲突,
使不同事物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D.美国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跟我们
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贾祸 贾: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 视: 看见
C.衣鲜食甘 鲜:很少
D.以负我志 负:担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若长而弗改 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 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 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 当待以同胞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


展开余下试题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
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
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
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第II卷(主观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
答:
(2)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答:
1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1)人说三、四句中的“吹”和“惹”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什么作用?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4分)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组任选一组)(5分)
(1)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在《兵车行》中,杜甫描写青海战场惨象的句子是: 。 , !
(2)李白在《将进酒》中 “ , ”两句,运用夸张
手法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17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4.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

15.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6分)
①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

②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17.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六、(15分)
18.标语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的具有宣传作用的话语。
今年5月“××书城”即将开业,它将成为城市的阅读中心和文化地标。为
突出书城的形象与内涵,请你拟写一个主题标语。要求:标语中至少使用一种修
辞,不超过14字,不得抄袭。(4分)
标语: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某媒体在网上就这
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病人是否有前往大医院就诊打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3% 28% 49%
(2)影响病人去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不简便
41% 16% 29% 14%
请根据以上两组调查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不超过40字);并据此
提出合理的建议(不超过25字)。
结论; 建议:
20.据报道,某地在一次系统内竞职笔试中,请了18名少先队员监考,结果小学生


展开余下试题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个作弊者。消息传出,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制度创新,
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请你对这种做法发表看法。要
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不超过80字)(6分)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川师大附中高2011级“一诊”模拟试题
语文答题卷
四 五 六 七 II卷 I卷 总分

四、(23分)
11.(1)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5分)
译文:

(2)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5分)
译文:

12.(8分)
(1)答:

(2)答:


13.(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在《兵车行》中,杜甫描写青海战场惨象的句子是: 。
, !
(2)李白在《将进酒》中 “ , ”两句,
运用夸张手法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五、14.(6分)


15.(4分)

16.(6分)




17.(6分)



六、(15分)
18.(4分)
14
19.(5分)
结论:


40
建议:

25
20.(6分)





80
高2011级“一诊”模拟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 niù/ào chéng hé;B.huì jì qiè;C.jiān/ xiān xiè
yē/yàn;D.yú/yù zhàn xùn)
2.C(A恣—姿;B 副—幅;D钢—刚)
3.A(“偶尔”: 间或,有的时候。B. 问鼎: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C.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D.唱空城计:一指掩饰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二指肚子饿。)
4、A (B主客颠倒,改为:“比较文学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 C句式杂糅:“围绕……”或“以……为中心”。 D表意不明:“许多城市的市民”,可以是“许多城市”,也可以是“许多市民”。)
二、5.C(根据原文第3自然段中所说:“‘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从这里所说的“和”与“礼”“互为表里”、“与礼一样”的论述来看,说明“和”与“礼”两者的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
6.D(“和谐的文化传统”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和谐”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
7.C(“和合”思想并不是主张彻底化解矛盾和冲突,原文第4自然段的信息是:“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三、8.A(B.看待,与“以贵公子待汝”的“待”同义;C.形容词活用名词,鲜艳的衣服;D.违背。)
9.B(A.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和、跟/动词,给;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拿。)
10. 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11.①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高2011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