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38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4]
如东县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检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松劲/劲歌热舞 附着/穿红着绿 稽首/有案可稽 褪色/色厉内荏
B.束缚/不速之客 诡谲/橘化为枳 诧异/侘傺无聊 泥淖/飞棹走舸
C.祛除/怯弱不胜 沏茶/玉砌雕栏 锋镝/嫡派真传 坍圮/杞人忧天
D.欷歔/面面相觑 伺候/伺机而动 掾吏/如椽大笔 缜密/瞋目而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脱颖而出:红的如胭脂,绿的如青苔,褐的如牛肝,白的如蛋白。
C.1972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D.在当代经典性散文《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以一个儿子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在最狂妄的年龄残废后一度消沉、颓唐以致漠不关心母亲感受的痛悔之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学会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和颜色等的品质优劣。
B.虽然我极端同情正为准备考试而深感读书之苦的你,但我却不能不鞭策你甚至鼓励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C.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深深地震撼了作家高建群,于是,他将那一幕幕诉诸于笔端,写成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散文——《西地平线上》。
D.欣赏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也须展开想像的翅膀,跟着作者一起听雨、看雨、体味雨,才能深切地领会到那形象密集、描写瑰丽、情深意浓。
4.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写一段形象化的文字,表达十八岁的你的人生感悟。(5分)
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 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前去)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成功)
B.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无,没有)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竟然,简直)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功业)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服从命令)
C.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慰问,问候)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掌管)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表原因)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女奴隶)
D.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依靠,倚仗) 韩、魏塞秦之冲(交通要道)
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熟习)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合一(交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跟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 ④所在之过必得志于天下
⑤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⑥妻妾编于行伍之间
⑦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⑧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


浏览完整试题 ⑨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⑩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A.①⑦⑧⑩ B.②④⑤⑧ C.①②⑥⑩ D.②③⑦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⑴天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⑵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
B. 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⑵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C. ⑴今其智乃反不可及,其可怪也欤 ⑵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D. ⑴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 ⑵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3分)
⑵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3分)
⑶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左传•重耳之亡》)(4分)
三、古诗鉴赏(8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⑴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  
⑵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淇则有岸, ▲ 。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⑵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⑶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⑷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⑹防民之口, ▲ 。(《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五、名著阅读(8分)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孤高出世的妙玉,
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晴雯,以及精明能干的探春等。
B.《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宝黛初见的描写。初见黛玉,宝玉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在他眼中,这个
妹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C.《红楼梦》第五回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所见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
簪雪里埋”这段判词,喻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E.《边城》中,爷爷在答应了大老天保的提亲后,发现孙女翠翠原来钟情的却是天保的弟弟——二
老傩送,他为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最终带着万般悔恨和不舍离开了人世。
12.请简述《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5分)
六、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雅 舍
梁实秋
⑴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的。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它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但“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⑵“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⑶“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⑷“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⑸“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⑹“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展开余下试题13.文章第一段末尾,作者写道:“‘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从文中看,雅舍
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它可爱?(5分)
14.雅舍, “雅”而又“陋”。从文中看,它的“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说明。(5分)
15.文章第五段画线的句子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
16.文章最后一段文字除了起总束全文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6分)
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我们曾用来复枪射杀了一只老狼。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它那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山的恐惧有更充分的理由:当一只被狼猎杀的公鹿在两三年就可被替补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不过,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17.从全文看,文章开头那声狼嗥的特写,有什么作用?(5分)
18.文章第二段末尾,作者写道:“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从全文看,“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分)
19.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祈使句,按作者的观点,“像山那样思考”应怎样思考?从全文看,这个标题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七、作文(70分)
21.“洗礼”本是基督教很重要的一个仪式,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来更新自己的生命。后来常比喻经历磨练和考验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请以“洗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D(A. 附着/穿红着绿:zhuó B. 诧异/侘傺无聊:chà C. 锋镝/嫡派真传:dí)(2分)
2.A(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B. 用错对象。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此处原用“俯拾皆是”,以形容“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纷纷从地下冒出,到处都是。C. 感情色彩不对。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此处应用“拍手称赞”。 D.“漠不关心”是一个不及物的成语,其后不可带宾语。)(2分)
3.A(B.语序不当。“鞭策”与“鼓励”应互换位置。C. 成分赘余。“诸”在古汉语中是“之于”的合音词。“诉诸于”表意重复。D.成分残缺——“领会到”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情深意浓”后补上“的境界”。)(2分)
4.示例:略。
⑴内容上,必须切合“十八岁”这个年龄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在喻体前的修饰语中体现。
⑵修辞上,必须选用两个不同的喻体,构成两个比喻句。
⑶表达上,要注意修饰语与作为“喻体”的中心词的搭配是否恰当;是否采用的是两个兼语句,一个主谓句。
(5分,选用恰当的喻体,写出两个切合“十八岁”这个年龄青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比喻句、兼语句,各得2分;最后的主谓性总括句,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 (A.往:流逝。B. 令:善,美,好。C.所以:表凭借,此处可译成“用来……的方法”。) (3分)
6.A(古今意义不同。①于是:从此。②地方:土地方圆。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错;讥:指责。⑤中原:指原野。⑦寒心:担心害怕。⑧宣言:公开扬言。⑩其实:他们实际上。)(3分)
7.B(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便”“那么”。A.以:均为连词,但前表目的,相当于“来”;后表承接,相当于“而”。C.其:均为副词,但前表反诘语气,可译成“岂”“难道”;后表揣度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D.乃:均为副词,但前可译为“竟然”,后可译为“才”。)
(3分)
8.⑴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了(或: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句1分。关键词“众人”(一般人)、“下圣人”(“下于圣人”的省略)、“耻”(意动词)不可译错,否则,该小句不得分。如整句译文不顺畅,则在此基础上,扣1分。
⑵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或: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1句1分。苟: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天下之大:定语后置。下:动词,“自取下策”“采取下策”。从:蹈,追(跟)随。故事:古今异义词,“旧事”“先例”。是:指示代词,这、此。
上述关键处,如有一处翻译不到位,则该小句不得分。如整句译文不顺畅,则在此基础上,扣1分。
⑶晋国和郑国同辈,晋国的(或:它)路过郑国(或:我国)的子弟,我们本来就应该以礼对待他。何况晋公子(或:他)又是上天所开导、赞助的人呢?
1句1分。同侪:同辈。过:路过。其过子弟:偏正结构。固:本来。礼:动词,以礼相待。焉:代词,代指“晋公子重耳”,此处译成“他”。启:开导、赞助。况天之所启:反诘句,译文末尾问号不可缺省。
上述关键处,如有一处处理不到位,则该小句不得分。如整句译文不顺畅,则在此基础上,扣1分。
三、古诗鉴赏(8分)


展开余下试题9.⑴时届深秋,枫叶飘零,秋景令人思乡断肠;暮色苍茫,城闭鸟飞,倍添诗人羁旅孤独之感;月上渡口,邻家未归,身在他乡的诗人由人及己,由己及家,伤己思归,怀远念亲,故而“乡心”欲绝。(4分。概括并正确分析出其中一点,得2分;概括并正确分析出其中两点,得3分;全部概括、分析到位,得4分。)
⑵“乡心”欲绝之时,传来捣衣之声,这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加重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且用问句收束全诗,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4分,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⑴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⑵虽有槁暴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⑷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⑸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尊以相属 ⑹甚于防川(8分。每空1分。若该空书写有错、漏等,则不得分。)
五、名著阅读(8分)
11.B、E(B.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是众人眼中的黛玉;黛玉给宝玉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羞非羞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E.爷爷并没有答应天保的提亲,所以“他为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纯属无中生有;爷爷辞世的原因是多重的,“最终带着万般悔恨和不舍离开了人世”这一说法不够恰当。)(3分。选对一项,1分;两项都选对,3分。)
12.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仅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母已去世,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把独生女(巧姐) 托付给她。(5分)
六、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13. ⑴位置虽偏远,但常有客到,路远正见出朋友间情谊之深厚;
⑵地势较高,得月较先,景色幽绝;
⑶陈设“虽只当得简朴二字”,“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陈设的个性彰显出了居室主人的个性。
(5分。答对一点,2分;三点全答对,5分。)
14.①结构(建造)粗陋;②难避风雨;③地点荒僻;④墙、窗不严固,破我岑寂;⑤鼠、蚊猖獗;⑥陈设简陋。(5分。答对其中五点即可。)
15.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显要、牙医、理发师在壁间张挂名公巨卿照片、博士文凭、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照片的微讽与厌弃(鄙弃);(2分)表现了作者坚守独立人格而不媚流俗以及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和在物质生活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3分。每点1分)
16.在夹叙夹议中,进一步表达了作者随缘自适、苦中找乐的旷达情怀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2分)既突出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又引人深思,从而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1分)
(二)
17.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狼生存状态(或“面临的生态危机”)的关注与思考;(2分)⑵引出下文各方对狼嗥的反应,从而为后文呼吁人类像山那样思考做铺垫。(3分。“引出……的反应”,1分;“为……做铺垫”,2分。“铺垫”,若字形有错,扣1分分。)
18.⑴自然生态环境(或“正常的生物链”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正)因为狼生存环境出现的危机而变得恶化;(2分)
⑵狼虽然让人毛骨悚然,但它作为一种生命有其存在的意义(价值)——守护着山,维系着整座山的生态平衡;(1分)人类必须与狼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捕杀它,甚至将其赶尽杀绝,(1分)因为,这样做带来的只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2分)。
19.“像山那样思考”即要求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时不要带有个体功利性,(1分)而要“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像山一般认识狼的嗥叫背后“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从而妥善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间的关系。(2分)
标题中蕴含着作者对目前人类贪图眼前和平(或:为追求眼前和平)而不计后果的行为的不满(1分)以及对这种行为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潜在的长远的危险的担忧(1分),呼吁中有一种深刻的悲悯情怀(1分)。
七、作文(70分)
20.参照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评分。具体细则另订。 (180.121.92.245)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如东县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