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7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永州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永州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1年1月21日下午考)
整理校对:永州一中 刘小忠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字音或字形有错的一项词是
A.历经8年筹办、184天奋战,上海世博会成果丰硕。中华名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新中国六十载(zǎi)的恢宏篇章,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等辉煌成就,通过上海世博之窗闪亮昭示于世。
B.想当(dāng)年,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终其一生都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抱怨上苍的冷落、人世的冷漠,抱怨自己的运气。他们总认为人在囧途,时机不成熟。
C.校园的黑板上有一则寻物启事写道:本人因不慎(shèn)丢失饭卡一张,请拾到者将它交到广播(bō)室,本人不甚感激。
D.我们何必为暂时的失败而一蹶(jué)不振呢?胜败乃人生常事,我们不必怨天尤人,更无需自怨自艾(yì),我们可以放弃,但不能灰心。
1.C.(不甚感激——不胜感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B.文明的代价是纯朴、自然的失落,虚与委蛇乃至骗局伪善的出现,是以文明以价值为理由引出的愚蠢而且残酷的纷争。
C.大学校训中,“求实”“创新”“团结”“严谨”“自强”等字眼比比皆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许多大学在大学精神培育方面多流于形式,缺乏个性。
D. 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称,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工业化国家的金融中心自二战以来首次面临泥牛入海的危险处境。
2.D.(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不合语境,改为“危如累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1年1月3日新浪网公布,湖北省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但学校给学生推荐的是删节版的国学内容。
B.之所以提出善用舆论平台的问题,是因为这样一个具有公共空间性质的舆论平台,客观上存在着被滥用、从而最终导致平台功能的弱化甚至废止的危险。
C.美国作家阿扎洛夫的后半生,丧失理智地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上了劲,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成为了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D.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将近3万元以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B.(A项“开展”缺宾语“活动”。C项前后暗换主语,将“阿扎洛夫的后半生”改为“阿扎洛夫在后半生”,使前后主语保持一致。D项“近3万元以上”不合逻辑,“近”和“以上”不能并用,只能保留一个。)
4.下面诗句《送友人入蜀》的四联八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升沉应已定 ②崎岖不易行 ③不必问君平 ④山从人面起⑤芳树笼秦栈 ⑥云傍马头生 ⑦见说蚕丛路 ⑧春流绕蜀城
A.⑥②④⑦⑤⑧①③ B.⑥②⑤⑧④⑦①③
C.①②④⑦⑤⑧⑥③ D.①②⑤⑧⑦④⑥③.
4.A.(注意律诗二、三联要求对仗,入蜀写景顺序由近及远。)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8分)
马湘灵诗集序
(清)刘大櫆
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余生三子皆夭,而湘灵亦未有子息,为同病。人之不同,如其面,余与湘灵几无不同矣。而亦有不同者,盖湘灵之为人,余固尝兄事焉;若其所为文章,则余方欲师事之而未能。此其不同也。


浏览完整试题忆昔与湘灵同在京师,一日日已晡,湘灵过余施舍,余出酒看共酌。时余兄奉之亦在坐。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余惊怖其言。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余见湘灵言之哀,亦泣涕纵横不自禁。湘灵乃指谓余兄曰:“彼乃同心者。”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余读之,风翻云涌,而喉间气郁不得舒,于是相对黯然,罢酒别去。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寻山钓水而已。嗟乎!以湘灵之才与其志,使其居于庙朝,正言謇谔(1),岂与夫世之此倡而彼应者同乎哉!奈何窘蹶(2)浮堪(3),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4)以老也。
癸未之秋,湘灵橐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使为之序。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此其必传于世,世人之所共知,固不藉余言以增重。若其人之磊砢(5),不犹高出时俗人万万,则非余言莫之显。虽然,后之人苟能读湘灵之诗,亦可以想见其人矣。
注:(1)謇谔(jiǎn è):正直敢言。亦作“謇谔”。(2)窘蹶:窘困失意。
(3)湛:通“沉”。(4)癯(qú渠):瘦弱贫困。(5)磊砢(kē科):才气卓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 庚:年龄
B.余出酒看共酌 看:照料,引申为“招待”
C.余谢不敢 谢:道歉
D.湘灵橐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 橐:袋子
5.D(橐: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袋子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湘灵亦未有子息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湘灵乃指谓余兄曰 臣乃敢上璧
C.使为之序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固不藉余言以增重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以待余年
6.D.(连词,表目的,用来。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B副词,于是/副词,才。C.介词,给,替/介词,为了)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B.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C.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D.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7.D(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8.作者说:“后之人苟能读湘灵之诗,亦可以想见其人矣。”你认为马湘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8.答:嗜酒;蔑视权贵;才能出众;狂放不羁。(答对一点给一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
译文:
(2)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
译文:
(3)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以老也。
译文:
9.(1)我被时代抛弃,并且湘灵也考了很多次科举也没考中,这点我们俩的遭遇是一样的。
(2)湘灵喝醉了酒,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于是就把当时的大官一个个全骂了一遍,一点都不避讳。
(3)抱负才能不能完全施展,于是成为山水之间中一个瘦弱的人而终老一生。
参考译文:马湘灵和我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出生的年份一业一样,学习一再同一个地方,他喜欢诗词这也和我一样,他也和我一样喜欢喝酒,一喝酒就容易喝醉,喝醉后他的狂妄言论会让在在场的所有人感到震惊,这种豪放的性格也和我一样,我被时代抛弃,并且湘灵也考了很多次科举也没考中,这点我们俩的遭遇是一样的,我生了三个孩子都早早的夭折了,并且湘灵也一样没有孩子,这点上我们也是同病相连。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可以从他们的长相上看出区别,而我和湘灵几乎没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之间又有一些区别,那就是湘灵的人品,我一向把他当做我的兄长(意思是说湘灵的人品很好),就像他写的文章,我想要学习并达到他的水平而无法办到一样。这点我和他是不同的。
回忆起以前和湘灵一起呆在京城,一天已经到了黄昏了,湘灵到我家我拿出酒和他一起喝。那时我的哥哥奉之也在座,湘灵喝醉了酒,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于是就把当时的大官一个个全骂了一遍,一点都不避讳。我对他的言论感惊恐,湘灵慷慨陈词到,你以为我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吗,我恭敬的说不敢这样看待(即指不敢以一个凡夫俗子来看待你),湘灵有拿起酒连喝了数十杯,喝的酩酊大醉还高声欢呼,怒发冲冠,不久却又唱起了悲壮的歌还流出了眼泪,我看到湘灵的哀痛之情,也是情不自禁的老泪纵横,湘灵就指着我哥哥说:你和我一样是志同道合之人。于是他就拿出了他生平所写的诗词给我看,我看他的诗词,给我带来的是风起云涌的感觉,并且喉咙之间的其都不舒畅了(意思即说他的诗词写得十分精妙)。于是我们相对暗自神伤无话以对,就结束酒席,相互分别了。转眼间就过了二十年,忽闻湘林已经老病缠身,不能够在出去远游了。他有时会到福建至上海一带游山玩水。
同时还听说他和同一个地方的那些离休的官绅相互集合在一起组成诗社,感叹啊,以湘灵的才华与志气。应该让他到朝廷之上做官,为百姓正义直言,怎么会沦落到和那些听风就是雨随大流的凡夫俗子为伍呢,无奈何他困顿失意意志消沉,抱负才能不能施展一点,于是成为山水之间中一个瘦弱的人而终老一生。
乾隆二十八年,他把他的诗稿装在袋子里送到了百里之外的我手里,让我为他的诗集作序,我一遍一遍诵读湘灵的诗,十分感叹虽然湘灵的年纪已经老了,但是他像少年般的英明睿智之气依旧没有衰减,这也必使他的诗词传诵于世,世人也都都必将知道他的诗,自然不用我的言论来为他的诗集增加分来那个,像他这样才气卓越,高出当世的凡夫俗子何止千万,因为这样的缘故,不是故意我通过言论来彰显他,因为这样,后世之人即使无法读到湘灵的诗,也可以通过我的这篇文章想象出他的样子。


展开余下试题马湘灵使酒发狂,慷概悲歌内容多怀才不遇的牢骚,于时弊亦间有指摘。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如(4分)
答:这首诗围绕“暮春”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的画面。由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树书堂、幽光衣裳等景物构成。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拟人。“至”和“随”既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透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浔阳江头夜送 (屈原《湘夫人》)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文字,按要求回答完成12—14题。
2010,在文化自觉中前行
与大喜大悲的2008年、峰回路转的2009年相比,2010年似乎略显平淡,但这平淡之中却生长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如果说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文化事业一片繁忙,文化产业逆市上扬,还有些仓促应战的意味,那么进入2010年,姹紫嫣红的文化领域,云卷云舒的教育战线,呈现出的却是一种自信和从容。这种自信和从容赖以支撑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源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再次被唤起的“文化自觉”。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这应该是文化自觉的本质含义。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如果说过去的文化自觉是缘于救亡图存的急迫,那么今天的文化自觉,更着眼于全球化趋势,也更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质。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实现了新的跨越。这种对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都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新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贯穿在深刻的文化思考中。它最刚性的彰显,就是国家一系列文化战略的确立和方针政策的制定。2010年,国家又有一系列文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出台,有促进电影产业繁荣的,有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其中最“给力”的,要算《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首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填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使得《唐山大地震》等许多艺术水准较高的影视精品走红市场,据悉我国电影票房年底有望达到100亿元左右。经济通过发展方式转变以谋求更大发展,而文化在助力这个转变时也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产业。
文化自觉又体现在艰苦的文化实践上。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开、攻坚克难阶段。转企改制、制播分离、三网融合、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这每一个词都包含着丰富细致的文化创新,虽不像“羊羔体”、“曹操墓”、“学历门”那样在网上流传广泛,但它们所担当的历史重任、所体现的文化自觉,是一些网络热词不可比肩的。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回眸2010年,中国文化迈出的每一步,都诠释着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网民既是网络文化的享受者、又是创造者。尤其是微博,进入中国只有一年,市场注册用户已接近7500万,创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之最。今年的数字出版,也迎来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汉王科技的上市,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呈爆发式增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字化进程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向来奉行润物细无声,而非坚船利炮的轰鸣。今天的文化“走出去”,同样是靠优秀文化的彰显和示范。2010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是今年“走出去”的两大亮点。刚刚闭幕的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吸引了9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位大学校长和代表。可以说,孔子学院在发挥语言教学、人文交流、合作共赢的作用上,显示出强烈的文化自觉。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当文化自觉也像水一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定会变成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境地。今天的中国文化,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逐步与世界文化交融,而这种交融也更加“以我为主”,既有“变”的追求,也有“不变”的坚守。在文化自觉中前行的2010年,展现了这种“追求”,秉持了这种“坚守”。
(选自《人民日报报》2010年12月17日,有删节)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的自觉,源于救亡图存的急迫,着眼于全球化的趋势,旨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的伟大复兴。
B.2010年文化领域姹紫嫣红、教育战线云卷云舒,呈现出一种自信与从容,其支撑的精神力量是源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再次被唤起的“文化自觉”
C.对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一个政党和政府“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
D.“文化自觉”是指通过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艰苦的文化实践,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觉悟, 从而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对话、相处能力。
12.A(过去的文化自觉是缘于救亡图存,今天的文化自觉则是着眼于全球化趋势)
1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
A.国家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
B.《唐山大地震》等许多艺术水准较高的影视精品走红市场,
C.“羊羔体”、“曹操墓”、“学历门”在网上广泛流传。
D.意大利开展“中国文化年活动”、瑞士开展“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
13.C.(“羊羔体”、“曹操墓”、“学历门”只是些网络热词,限于在网上流传,不是文化自觉。)
14.文中说2010年文化自觉既有“变”的追求,又有“不变”的追求。结合文本,试探究这种“变”的具体表现。(6分 )
答:(1)在深刻的文化思考中,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产业。
(2)在艰苦的文化实践上,追求文化创新。
(3)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逐步与世界文化交融。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桃花源别考——“天下第一弄”
李敬泽
(一)
现在开始,寻找桃花源。
我在大地上一路奔逃,恐惧使我不能停留;我站在平原上,回首望,只见远方尘烟大起,那是马,马是找我的,马上的马刀也是找我的;我向山中奔去,我要找一个不被找到的地方,找一个地方让一切忘记我、让我忘记一切。


展开余下试题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尝试过很多地方,甚至一座繁华的大城。我认为人群就是我的桃花源,无数的人将淹没我,和光同尘,人不能从海中认出一滴水;但是我错了,我发现我正被另一些东西追赶:时间,在这大城里,时间如同你身后的响箭,呼啸着,离你的后心只有一寸,你必须狂奔向前,前边是银钱、房子、马车汽车甚至衣服,你注定会在这条路上奔逃至死,不能停留。
然后,在某一个清晨,我停下,让那支箭呼啸着穿过我的身体,我的前胸和后背穿出一个直径三厘米的洞,风从中吹过,发出哨音。
我向城外走去,我重新出发,找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
据说那是有的,那是桃花源。
(二)
我认真地、反复地研究地图,我相信,桃花源一定在地图上某个空白之处。
必定是在南方。南方一向是跑得快的人们的归宿,它在几千年里接纳一代又一代的失败者、逃亡者,从史书的行间和页边,你能看见一条绵延不断的人流——像漫漶的水渍,从北方向南方,气喘吁吁的人们进行漫长的长跑,从黄帝涿鹿之战开始,他们就跑啊跑,跑到南方的山野间,停下,惊魂甫定,看看周围的山,他们相信,他们已经甩开了追击者,他们可以在此安居。
这里远离皇帝和马和马刀,在山间,远离尘嚣、远离响箭般的时间。
桃花源是一个秘室,藏身和遗忘之地。是一处人迹罕至的野林,人把自己变成一棵活动的树,只需要阳光、水和土。
(三)
还有空气。需要逃的东西越来越多。危机四伏。我是这个星球上最后的动物,喘息着,寻找洁净的空气和水。
还有洁净的土地——不,不是洁净的,而是像它本来那样“脏”,让我的稻谷和菜和虫子一起生长。
(四)
现在,站在一个名叫“天下第一弄”的地方,我在认真考虑将此作为桃花源的可行性。
很远。从京城要坐三小时飞机,然后坐两小时汽车,然后再坐两小时汽车,才能来到这里。如果把飞机程和车程折算成马程、牛程和人的脚程,那么,这简直就是大地尽头、南方之南。
这里是万山丛中——
这片土地上,有无数的山峰丛立,在山峰间,遍布深洼的谷地,在地质学上,他们把这叫做“高峰丛深洼地”,这里的人却把那些深坑叫做“弄”。
我喜欢这个“弄”字,它的上面是个“王”,它的下面似一扶犁之人,王君临于扶犁之人是“弄”,扶犁之人在王之下隐匿于田野也是“弄”,一个“弄”字里藏着逃不了、偏要逃的永恒游戏。
是游戏啊,所以在上者弄权,在山水间者弄月,造化弄人。天地间一大弄。
最深、最大的弄就在这里——
有多少米? 一百米、两百米?只有一条陡峭的路通向坑底,坑底方圆两三里,几间瓦屋、几畦菜地、猪栏鸡舍草垛。
(五)
此处可以藏身。藏身之处必在最低处最深处,必在高之下。
——古希腊的第欧根尼,一路奔逃,最后钻进了木桶,亚历山大大帝去看他,想“弄弄”他,他说,别弄,别挡住我的阳光。
在这第一弄,一个人站在坑沿上能够挡住弄底的阳光,但弄底之人亦可说:
别挡住我的阳光。
(六)
天下第一弄,在广西大化县。大化大化,大而化之,化到哪去呢?就是化到“大”——至大的自然。
(七)
第一弄的路边,一个农夫躺在地上:去集上卖菜,卖了菜买酒,买了酒路上就喝了,喝了就醉了,醉了就想躺下,就躺了。
他的妻子坐在他的身边,静静等着,等天黑了,风凉了,等他醒来,携手向下、向暗处去。
这是奔逃者的前世今生,是桃花源中人。
15.解释“还有洁净的土地——不,不是洁净的,而是像它本来那样“脏””一句中的脏的含义。(3分)
答:实际上是一种洁净,是本来的、自然的、没有危机的。
16.试从修辞、句式或语言风格任一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第二部分的语言特色。(5分)
答:修辞方面:比喻、比拟、排比、借代。(举例分析)
句式方面:整散结合,利于抒情。(举例分析)
语言风格:简练清丽,含蓄隽永。(举例分析)
17.有人认为本文第四部分的第段可以删除,你认为呢?试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不能。这是宕开一笔,以析字的方式解释“弄”的含义,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结构上,承上文深坑之“弄”,启下文天地之“弄”,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形散神聚,揭示了“弄”的深刻内涵,表达了作者的哲理思考。
18.“这是奔逃者的前世今生,是桃花源中人。”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现代社会中的“桃花源中人”是怎样的?(8分)
答:生活在自然安宁的环境中;率性而为,有充分的精神自由;不受现实繁忙的工作和银钱、房子、马车汽车甚至衣服等物质的拖累。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差别
(德)布鲁德•克里蒂安森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口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独特之处?(4分)
答:小说的结尾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两人的差别是什么,而是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会留有余味。
(2 )布鲁诺和阿诺德之间的真正差别是什么?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试探究这种差别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启示?(5分)。
答:布鲁诺在工作上是属于被动型的,推一步做一步,极不爽快。而阿诺德却是把老板想要的信息一次就得到了,还带来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体现了主动性和超前意识。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终将会被淘汰,太“安分守己”了就会变成死脑筋,这就意味着落后。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你得做得多,说得少,主动工作,尽管老板没有吩咐,你也应该想在前头。
20.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子贡问曰“有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永州市2011”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