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104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马口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题号 1-5 6 7-10 11-16 17-21 22 23 总分
得分
1.请将下列词中用拼音表示的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田字格中。(4分)
⑴忍jùn不禁 ⑵周道如dǐ ⑶粗制乱造 ⑷眼花瞭乱
2. 对下面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面对美国“梦八队”打出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惊世之战后,即将迎战最有实力夺冠的西班牙队,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中,当中国记者问道“有没有关注上一场中美大战”时,西班牙球员说道:“哦,当然关注了,美国队是我们最重要的对手,怎么会不关注呢?”后来又补充道:“中国队近年来进步非常快,已经接近欧洲水平了。”
A.中国记者的话的言外之意是西班牙队有没有关注到中国队的巨大进步。
B.西班牙球员的话的意思是美国队才是他们的强敌。
C.西班牙球员的话委婉地表达了对中国球队的轻视。
D.西班牙球员对中国男篮的进步表示了由衷的赞叹。
3.按要求默写。(6分)
(1) 池上碧苔三四点, 。
(2)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仪式,场面壮阔,气势恢宏,阵容整齐,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句子“ ”。
(3)《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4)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名句,请你写出一联(课内外均可)。 ,
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3分)
他确实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
文中“他”出身农村,来到城市,为了梦想与命运抗争,却三起三落以惨败告终。请问文段中他的“打算”、“心眼”指的是什么?并简述“三起三落”中某一次主要情节。
5. .某班开展了《乘着音乐的翅膀》语文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吧. (5分)
①请你为本次乘着音乐的翅膀综合活动拟一则主题标语,写在前面黑板上.(2分)
②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为活动的开展设计几个环节。(3分)
A、讲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B、
C、 D、 .
6.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作者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阅读《观潮》,完成第7-10题 (11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 也。
浏览完整试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7.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六)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
C.皆披发文身(花纹)
D.如履平地(踩)
8.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C.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忽然四面冒起黄烟,人和物一点也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的爆炸声震天响,如同崩山一样。
D.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9.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惜墨如金,用语简练,描写生动,将纷繁的头绪,众多的场面,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B、写弄潮健儿的精彩表演,紧扣一个“善”字,多用细节描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C、文章写水军演习的情景,先分述,后总述,以动作为主,以写人为主,以写场面为主,而且神形兼备;动静结合,既激烈紧张,又极具情趣,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D 写观潮人数之多,以“面”为主,以概括描写为主,言在“人”而意在潮,突出江潮之壮美。
10.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本文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
阅读《感谢两棵树》,完成第11-16题。(17分)
①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他是三好学生,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他获得一等奖。
②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成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
③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励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我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④遇到车祸,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啻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着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自杀。在医院即使听到一两声汽车喇叭响,也会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地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
⑤在那里,他遇到了决定他生命意义的两棵树。
⑥姑妈家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里,宁静、安适,也不乏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妈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一天天打发着他认为不再宝贵的时光,人也更加灰心丧气和慵懒。一晃半年过去了。
⑦一天下午,姑妈家的人下田的下田,上学的上学,仅留下他一人在家。百无聊赖的他,自己摇动轮椅走出了那个小小的院落。
⑧就这样,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与那两棵树不期而遇。
⑨那是怎样的两棵树啊!在离姑妈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两棵显得十分怪异的榆树,像藤条一般扭曲着肢体,但却顽强地向上挺立着。两树之间,连着一根七八米长的铁丝,铁丝的两端深深嵌进树干里。不,简直就是直接缠绕在树里——活像一只长布袋被拦腰紧紧系了一根绳子,呈现出两头粗、中间细的奇怪形状。
⑩见他好奇的样子,一旁的邻居主动告诉他,七八年前,为了晾衣服方便,有人在两棵树之间拉了一根铁丝。时间一长,树干越长越粗,被铁丝缠绕的部分始终冲不出束缚,被勒出了深深的伤痕,两棵小树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两棵树再也难以成活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一场春雨过后,它们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随着树干逐渐变粗,年复一年,竟生生将紧箍在自己身上的铁丝吃了进去!
(11)莫名地,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面对这两棵榆树,他感到羞愧,同时也激起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不甘——只见他用自己仅存的右手,艰难地从坐了半年多的轮椅上撑起整个身体,恭恭敬敬地给那两棵再普通不过,却又再坚强不过的榆树,深深鞠了个躬!
(12)很快,他便主动要求回到城里,拾起了久违的课本还有信心,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13)听他平静地讲完这段故事,我长久无语。
(选自《广州日报》2009年1月5日)
11.你从文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它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2.文章前两个自然段写“他”“人见人爱”“成绩优异”有何作用?(2分)
13.第③段说他“要感谢两棵树”,这主要是因为( )(2分)
A.这两棵树震撼了他的心灵。B.这两棵树是他生命的依靠。
C.这两棵树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D.这两棵树决定了他生命的意义,使他重获新生。
展开余下试题
14.第11段说:“莫名地,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其“震撼”的内容:(3分)
15.赏析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年复一年,竟生生将紧箍在自己身上的铁丝吃了进去!
16.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也有“决定你生命意义”的事,请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60字左右)(3分)
阅读《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完成第17-21题(13分)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所以,只有具备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的认识究竟是对是错,才能在实践中认真考察,不断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③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罗蒙诺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用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具有“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⑤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1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见解和主张。(3分)
18.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19.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20.第④段中的“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在论述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3分)
21.本文论述的观点对你在学习方面有些什么启示?(3分)
22.阅读下文,完成①②题
传递
你是一杯甘醇的美酒,李白醉生梦死在你的怀中;你是一幅缤纷绚丽的画卷,苏轼挥洒自如的一片天地;你是一缕暖暖的阳光,冲破黑暗,射入我的心房。是你——语文,你高举着智慧的火把,传递着知识,给予人间光明的春天。
天边云卷云舒,庭前花谢花开,窗外月盈月缺,哦,原来是你,向我传递着美好的一切。看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听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会当凌绝顶”的杜甫,“但愿人长久”的苏轼,“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原来是你,孕育着一个个人才,向人间传递着知识和希望。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秋天,你一年四季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为一代又一代学子奉献你的力量。
儿时,爷爷常拉我坐在宁静的院中,教我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虽然朦朦胧胧地不甚理解,可我却早已感叹你那优美的韵律,如此地动人心弦。
长大后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原来你的世界中是如此的博大壮阔,原来你是如此的富于变化。我深深地沉迷在你的怀中,从此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你的多姿,优雅,你的一切的一切。
正是你,为我打开了知识的窗户;正是你,为我插上了求知的翅膀;正是你,为我传递了智慧的光芒……
感谢你——知识的光明传递者——语文。愿你永远青春活力,向一代又一代学子传递智慧之光。
① 先就文章情感的抒发,再自选一个角度,分别进行美点评析。
② 文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23. 阅读下面材料,从以下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文。(50分)
①人生漫漫,我们需要携带很多珍贵的东西上路。一路征程,有了它们,我们将不再孤单,不再寒冷,生命也将焕发出熠熠光辉。你会携带什么上路呢?
请以“带着 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②蛹因为进取,才会蜕壳而出,化成翩翩飞舞的蝴蝶;苗因为进取,才能在岩石逢中扎根,开出艳丽的花朵;鹱因为进取,才有飞越太平洋的毅力,最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万物都是因为进取,才创造了欣欣向荣的美好世界。
请以“进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题 目 :
100字
200字
400字
展开余下试题
600字
800字
参考答案:
1.俊 砥 滥 缭2.D3略4.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1分)情节略(2分) 5.①示例:①乘着音乐的翅膀 诗意的飞翔.音乐是灵魂开出的花朵,芬芳你我的生命(答“乘着音乐的翅膀”不给分,其它合乎要求即可)②品味歌词 欣赏旋律 创作班歌(校歌) 推荐、演唱好歌等(答案不唯一,合乎要求即可6.A7.C 8A 9.C 10.民族特色体现在风景与风俗的融合上。(1分)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1分)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风俗画入篇,增强了文章的民族特色,使之具有道地的中国气派和民族传统色彩。(1分)(意对即可)11.信息:点明写作(感谢)的对象(两棵树),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感谢),表明了文章的体裁(记叙文)(答两点即可)。作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12.与他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遭遇车祸形成反差,为写他面对飞来横祸,没有被打倒,事业有成,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作铺垫。
13.D14.(3分)面对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运,小树尚知抗争,而作为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对生活的努力呢(大意对即可) 15.(3分)比拟(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棵榆树巨大而顽强的生命抗争力,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2分)16.(3分)略。符合题意要求,内容好,语言表达好,3分;符合题意要求,内容较好,语言表达良,2分;基本符合题意要求,内容尚可,语言表达一般,1分;不合题意要求,内容差,语言表达差,书写差,不得分。
17.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或: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意对即可)
18.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
(每一方面1分,共2分)
19.答案示例: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其次从正反两方面
举出普朗克和牛顿的事例进行例证,然后阐述人的认识存在着表面性与片面性的道理,指出全面接受的危害,最后重申不以人蔽记的重要性。
(“首先”句分析0.5分,“接着”句分析0.5分,“其次”句分析1分,“然后”句分析分析0.5分,“最后”句分析0.5分,共3分)
20.答案示例:这组关联词承上强调了具有“不以己蔽人”胸怀的科学家还是大量存在的,增强了论证的效果,体现出议论文语言表述严密的特点。(强调内容1分,效果特点2分,共3分)
21.略(结合学习实际,围绕中心论点来谈即可)
22.①文章主要运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语文的感激之情。(举例略)
精美的排比句,饱含哲理的精警语句,诗意化的表达,这些都使文章显得文采飞扬,摇曳多姿。篇末水到渠成凸现文眼,猛然生辉。(其他合乎要求即可)
②第四段内容有缺失,应补上与冬天有关的内容。如,还有“纷纷暮雪下辕门”的冬天。
23.略 (119.99.233.195)
上一篇: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最美的善举》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马口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