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5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3]
凉山州2010—2011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检测卷
凉山州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卷
高 二语 文
注意事项:全卷共10页(试题 6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密封线内,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第Ⅰ卷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无机读卡的则填在答题卷上),第Ⅱ卷直接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试题卷不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2 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攒射(cuán) 考妣(bǐ) 坍缩(dān) 数见不鲜(shù)
B.饮马(yìn) 勾当(gòu) 告罄(qìng) 长歌当哭(dàng)
C.拾掇(zhuǐ) 城隅(yú) 癖好(pǐ) 前合后偃 (yǎn)
D.玉簟(diàn)  罗衾(jīn) 哽咽(yè)   否极泰来(p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垣墙 重章迭句 回溯 羽扇伦巾
B.抱负 莫钟一是 萧索 豆寇词工
C.编纂 寥寥无几 刮噪 陨身不恤
D.作崇 额首称庆 歆羡 意兴斓珊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1959年首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到本届全运会在济南隆重开幕,弹指之间,已是半个世纪,全运会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B.如果发生贸易摩擦后总是退退缩缩的话,那只会导致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更加有恃无恐,从而会挑起更多对华贸易纠纷。
C.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止,中国公众对反腐败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D.养老险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很容易成为经济负担。因此,专家指出:选择养老险,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50米手枪项目比赛结束后,安徽“神枪手”娄祥武备受瞩目的不仅是他的冠军头衔,还有他不同于其他参赛选手的警察身份。
C.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
D.一些物业公司为追求利润,擅自改变小区用地规划,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 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5.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晋书•列传第六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遭受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经得起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被命名为“快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快哉亭”由来。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遭“不遇之变”而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4分)
译文: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6分)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
江 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作此诗。
(1)两诗均作于我国传统的_______佳节,根据诗的内容可知,这一节日有______、_______的习俗。(3分)
(2)两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它们的异、同之处分别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3、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祠堂之景,却包含感伤之情的两句诗是: , 。(杜甫《蜀相》)
过春风十里,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我们学过的诗词中,与赤壁有关的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作者从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 , , 。”
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22分)
守望的角度
周国平
①若干年前,我就想办一份杂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当然不是想往色彩缤纷的街头报摊上凑自己的一份热闹,也不是想在踌躇满志的文化精英中挤自己的一块地盘。正好相反,在我的想象中,这份杂志应该是很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热闹和竞争中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开一个小小的园地,可以让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在这里发表他们的思想录。
②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长年与树木、松鼠、琢木鸟这样一些最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了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了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③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它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呵叱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④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了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⑤说到“守望者”,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摘自《周国平散文经典•心灵守望卷》(略有改动)
【注】①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思想家。他认
为,“仁爱”是人生价值的最高端。
14、第①段中,作者写自己想办杂志而未能如愿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4分)
15、第③段中,作者围绕“守望是一种角度”这句话阐述了哪些观点? (4分)
16、通览全文,试分点概括“守望者”的精神特质。(6分)
17、阅读第②段和第⑤段:
(1)谈一谈“守林人”“守灯塔人”与“麦田”的“守望者”有什么不同。(4分)
(2)简要赏析第⑤段结尾处画线文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4分)
六、语言表达 ﹙15分﹚
18、2010年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闻讯后,各级部门、群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军人、医生、志愿者等纷纷赶赴灾区展开实地救援,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扣住人物身份,运用一种修辞格,写一句鼓舞灾区人民的话。﹙不超过2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不超过20字﹚﹙5分﹚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声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菊花开放了”,扩展成能够突出菊花凌寒开放形象的一句话,要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不少于40字)(6分)




七、作文(60分)
21、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寻找心灵的归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21.182.85.15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凉山州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