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50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0]
冠县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自测题(一)
冠县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自测题(一)


第Ⅰ卷(共24分)
一、(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藤蔓(wàn) 粳米(jīng) 冠心病(guān) 流水淙淙(zōng)
B.标识(zhì) 木讷(nè) 白桦林(huà) 叱咤风云(zhà)
C.浸渍(zì) 晃眼(huǎng) 露马脚(lù) 泾渭分明(jīng)
D.皈依(guī) 巷道(xiàng) 唱主角(jué) 处之泰然(c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译 化妆品 欢度良宵 置之死地而后生
B.嘉宾 荧光屏 眼花缭乱 冤家易解不易结
C.威慑 绿茵场 电影角本 磨刀不误砍柴工
D.安分 家具城 万古长青 宰相肚里能撑船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梁启超读《天演论》后,在“物竞天择”的基础上, 了“适者生存”的概念,进而发表了一系列宣扬社会进化论的文章。
②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发表声明。
③我们 具备一些简单的防震知识,在灾难来临之时, 能作出准确判断并迅速行动,增加生存的机会。
A.阐发 受权如果/就 B.阐发 授权 既然/也
C.阐述 授权 如果/就 D.阐述 受权 既然/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舞蹈《蝶恋花》靓丽的造型、惊艳的舞姿、梦幻的特效以及破茧而出的蝴蝶,带给观众似梦似真的感觉,让人目不暇接。
B.2008欧洲足球先生评选暨金球奖揭晓,去年排名第二的C•罗纳尔多终于摘得桂冠,得到了在足球方面初露头角的机会。
C.巴金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但能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D.在2009年NBA全明星比赛中,西部明星队在第二节反超比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以大比分击败东部明星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使 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
B.《读书》杂志原执行主编汪晖曾经谈到,自己当时对整个学术界、思想界、知识界、文艺界都有些想法,希望通过《读书》来展开一些新的讨论。
C.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教学内容既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D.卫生部日前公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表明,我国目前已经有至少10亿余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浏览完整试题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6.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转》《公羊传》《榖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需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作“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三、(8分,每小题2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制止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萧何为主吏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
B.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C.欲有所言,复饮之 参见人之有细过
D.乃请参游园中 乃反取酒张坐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微贱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展开余下试题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四、(22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译文:-----------------------------------------------------------------------------
⑵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报任安书》)
(4)仓廪实则知礼节,---------------------- .(《管子•牧民》)
(5)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6分)
16、下雨天,有些摩托车手穿的雨衣背后有个“!”,请就“!”图案展开想象。扩展成一句话,不超过10个字。(2分)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以“燃烧’’为话题,再补写一个句子。(4分)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拒绝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灭 亡,且灭亡之后,还会让自己溃臭万年。
仿句:--------------------------------------------------------------------------------------------------------------------------------------------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年8月号,有删改)
18.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
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只它们的精神。
D.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大生命。
七、作文(50分)
22、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合情合理。(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冠县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自测题(一)答案
一、:1-5BDACC
二、6-8CBC
三、9、A (除:任命官职)
10、A 点拨:A中两个“为”都是动词,做。B中,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代词,“你的”。C中,前一个“之”,代词,指“至者”;后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中,前“乃“,副词,就,表示承接;后”乃“,副词,反而,表示转折。


展开余下试题11、B (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
12、A (“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郤 ,即“两人有了隔阂”)
四、13、(1)译文: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宰相,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2)译文:曹参见到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专隐瞒遮盖这件事,(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14、(1)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
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15、(略)
五、16、(略)17、(略)
六、
18【答案】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查找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要确定“雪野里的精灵”在原文出现的位置。选文除了在标题处提到“雪野里的精灵”外,只在倒数第四小节的结尾有类似语意的句子:“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 其次,我们看这一句的上下文,查找筛选对小花特点进行描述的信息。发现上文的“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等语句都是在描述小花的特点。再次,根据查到的信息,进一步筛选,组织语言。
19【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题目要求的“赏析”,是个比较笼统的词,我们可以从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指明角度,分析效果。
20【答案】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境界”一词在第五册学习《人生的境界》时接触过,学生们应该不陌生。这里的“境界”分别指什么,有何相同点,显然是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这个词。只要考生知道了解这一点,应该比较容易作答。
21【答案】C E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的题一般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比较审慎地排查每一项的信息。 A项,“我”在第一次晋谒银杏树后,“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选文第二小节结尾)但是,“我”在以后又逐渐有了新的感悟,“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选文第四小节)了解到了“渺小与卑微”的生命的伟大之处。所以,相对于银杏树在时空中的伟大而言,“我”感到过“渺小与卑微”,但不是“一直感到”。 B项,“朝菌”、“蟪蛄”等语,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课本第四册第21课)。作者在这里引用,说“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意在表明相对于更博大的生命而言,人也很渺小,只是一种正常的推理,应该没有指责“人的浅薄自大”的意思。 C项,符合原文语意。 D项,本文先说银杏树,再说崂山的小草小花,再说雪国的蓝色精灵,似乎是“三个场景”,“三个角度”,但是,仔细思考会发现,本文的主旨在于发现和赞誉“渺小与卑微”的生命的伟大。因此,银杏树这种博大的生命与崂山的小草小花、雪国的蓝色精灵这种渺小的生命并不在同一层面上,所表达的语意并不完全一致。 E项,符合原文语意。 (112.241.72.28)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冠县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