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98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8]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语文考前综合训练四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语文考前综合训练四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摆布 纵横捭阖 败笔 甘拜下风 南辕北辙
B.秕谷 比肩接踵 鄙薄 惩前毖后 金碧辉煌
C.凋零 雕虫小技 吊销 掉以轻心 南腔北调
D.信笺 作茧自缚 间或 自惭形秽 流水潺潺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集思广益 鞭长莫及 夙兴夜寐 引咎自责
B、变本加厉 秣马厉兵 良莠不齐 再接再厉
C、刻不容缓 欢心鼓舞 迫不及待 与是具进
D、各行其是 枉费心机 焕然一新 闲情逸致
3.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京珠高速公路的建成,促进了南北 更快的交流。
②刚刚走出校门,踏上新的 ,觉得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③今年南方某省高等院校招生3万人,可使全省高考录取率 与去年持平。
A.物资 里程 大致 B.物质 里程 大概
C.物资 历程 大概 D.物质 历程 大致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似乎从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B.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
C.新瓶装旧酒的改革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D.他慷慨激昂地把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美国人“生产”的垃圾按人头算几乎是德国和日本的两倍。
B.陈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C.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学习三个代表,提高觉悟;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确保内部的安定团结。
D.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空气极其稀薄,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到
290美元以上。
7.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 劝:劝说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跨越
B数罟不入洿池 洿:深 传其道解其惑 惑:疑惑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D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因:凭借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学者 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 , , , , 。
①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②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浏览完整试题③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⑤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⑥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 ④①⑤⑥③② B. ⑤④⑥③①② C. ⑥⑤④③②① D. ①④⑥⑤②③
二、(12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皭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后永以事被考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②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C.①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D.①请托无所容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皭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弟子 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三、(1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皭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3分)
②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3分)
③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两个小题(8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①.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②.这首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4分)
15.名句默写(6分)
⑴连峰去天不盈尺, 。⑵孔子曰:三人行, 。
⑶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⑷不积跬步, 。
⑸ ,孤舟一系故园心。⑹ ,望帝春心托杜鹃。
四.语言表达(12分)
16. 将下列语段中与主旨无关的两句删去,并将原文漏掉的一句话还到原位。(3分)
①中国人是吃惯了“大锅饭”的。②后来发现这样吃下去弊病太多,便来了个奖优罚劣。③古人是颇注意赏罚分明的。④然而就时下而言,有些单位的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⑤何故?⑥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这不等于只奖不罚。⑦他们认为赏善多,矛盾少;罚恶多,生是非,丢选票,甚至还会丢掉乌纱帽。⑧由于只赏不罚,结果使企业涣散。
漏掉的一句话为“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句话应放在 句之前。
17. 《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3点。(3分)
18.根据语境推断补写下列语段,然后为这一段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6分,每空2分)
荣获1962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朗道,曾画下四个几何图形。第一个是正立的锐角等腰三角形(△);第二个是正立的菱形(◇);第三个是两个顶角相对的三角形( );第四个是倒立的三角形(▽)。朗道解释说,第一个表示知识面宽,头脑敏锐,这类人能做出杰出的贡献,如牛顿、爱因斯坦;第二个表示 ,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朗道自己就属于这类人;第三个表示缺乏敏锐的头脑,但这种缺陷为宽阔扎实的基础知识所弥补,大部分科学家属于这类人;而第四个则表示 ,这类人通常是一事无成,朗道表示,这类人即使给他当助手他也不要。


展开余下试题五.现代文阅读(18分)
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
周国平
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正是这样,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整个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当人们感到幸福时,心中仿佛响着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一生值了!”若没有这种感觉,说“幸福”就是滥用了大字眼。人身上必有一种整体的东西,是它在寻求、面对、体悟、评价整体的生命意义,我们只能把这种东西叫做灵魂。所以,幸福不是零碎的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幸福”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觉。它必须通过反思,所以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之说。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既然一切美好的经历必须转化为内心的体验才成其为幸福,那么,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就的确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对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来说,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他们也并不拥有完全相同的经历。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扯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是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情在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撼,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灵魂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现。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和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原文见2004年第一期《语文教学通讯》有改动)
19.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的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4分)
20.文中加点的两个“经历”的含义是否相同?应该怎样理解?(4分)
21.作者为什么说“幸福和苦难未必是互相排斥的”?结合文章内容,请分条表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一个人是否有幸福的感觉,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善感的心灵,能否将美好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内心的体验。
B.当我们说“我这一辈子值了!”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因为他的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感觉。
C.幸福和苦难都是灵魂的对象,都惊醒了沉睡的灵魂,由于它们的角度不同,给灵魂的感受和价值也不同。
D.因为苦难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信心,使灵魂处于痛苦而又紧张的状态,所以,苦难可视为人对生命意义的负面的体验。
E.由于幸福和苦难未必是互相排斥的,我们有时候经受的痛苦、悲伤、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一种幸福。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语文考前综合训练四
答题纸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3分)译文:

②(2分)译文:

③(3分)译文:

14①

15.⑴ ⑵ ⑶
⑷ ⑸ ⑹
16与主旨无关的 两句删去,将原文漏掉的一句话还到原位应放在 前
17⑴


18标题:
补写:第二个
第四个
19
20
21
22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语文考前综合训练四
答案
1.选D。A项“摆”“捭”音同;B项“秕”“比”“鄙”音同,“毖”“碧”音同;C项“凋”“雕”音同,“吊”“掉”“调”音同。
2.选C与时俱进
3. A。物质:①客观存在,与“意识“相对。②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多用于抽象的东西;物资: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物质资料,多用于具体的东西。里程:事物发展的过程,重视未来;历程:事物经历的过程,重视过去。大致:大体上;大概:用于猜测或估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4. 选C。“换汤不换药”一般指形式改变而实质没变。A项“音容笑貌”常用作怀念之词;B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D项“慷慨激昂”指情绪激动昂扬,而非“大方不吝惜”之意。
5.选选A。B项“嘛”应放到单引号外;C项“三个代表”是专用词语,应加上引号;D项是陈述句,句末问号应改用句号。
6.选C。A项语序不当,“阻力极其微弱”应与“空气极其稀薄”互换。B项成分残缺,“给予”前加上“科学家们”。D项成分赘余,应去掉“290美元以上”中的“以上”。
7.选A.劝:劝勉,鼓励
8. 选A【解析】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来排列。六句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由“思维方法”到“行为习俗”,由“情感抒发”到“审美趣味”,由“价值取向”到“终极关怀”。
9.D(谢:谢绝)
10.A(A因为,介词/因为,连词。B.和、同,介词。C.趁、趁着,介词。D.助词,与后边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11.D(④叙述的不是乐恢,而是窦宪兄弟;⑥写乐恢死后人们对他的凭吊。)
12.B(“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有误,说反了。)


展开余下试题13.① (焦永的)各位弟了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白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关键字:系、皭、污)
②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关键字:数、毁、由是)
③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关键字:以、乃、乞骸骨)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①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准备把他杀了。乐恢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白天黑夜号哭。县令听到这个消息,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都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于是矢志成为有名的儒生。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②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朝廷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③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担任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政务,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得到朝廷回复。
④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趁此机会,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守丧、哀悼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开始主持朝政,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任命乐恢的儿子乐己担任郎中。
14.①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消”二字。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提示: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② (1) 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2) 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隽永,耐人寻味。(3)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
(参考赏析)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如下: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落笔突兀,波澜骤起,极写了苏武生前见到汉使时的激动情景;第二句是写其身后的寂寞;第三、四句是追述他在胡地牧羊时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磨炼;第五句是写归汉后之所见 ;第六句是回忆其出使时的装束和年龄;第七、八两句是写归汉后的感叹。时序上的跌宕转换,既扩展了诗的境界,又使语言显得轻捷活泼,毫无板滞之感。从空间的角度讲,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苏武生前胡地最后表现,第二句是写苏武庙的景致 ,第三、四句是写苏武留胡之北海(第三句写空间的上方,显出苏武“心事浩茫连广宇 ”的思国心情 ;第四句是写空间的下方 ,显示了苏武所处环境的荒凉。)第五句写朝廷楼台,第七句把笔触伸到茂陵,这样,苏武生前、身后活动空间场景的大幅度跳跃,就为表达诗的主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从而使诗篇扩大了容量,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悲壮气势。
其二 ,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隽永,耐人寻味。诗歌中活用历史典故,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扩大诗的容量;也可以避直就曲,产生某种暗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三、四句所用之典,俱见 《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则记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另一则记载:“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当年苏武滞留塞外,目之所见 ,是“ 胡天月 ”,是“塞草烟”,是’云边雁断 ”,是“陇上羊归”,既是其亲眼目睹之景物 ,又是见之于史书的典故。这三、四句的用典在暗不在明,实写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甲帐”、“丁年”等皆是用典。“封侯印”也见之于史书,说苏武归国后,拜为典属国,至宣帝时始赐爵关内侯。运用典故,令人毫无生硬堆砌、偏僻艰涩之感,从而收到了形象、含蓄、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
其三,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不仅工整 ,而且灵巧奇绝。三、四两句 ,主要从空间角度描写苏武留胡时环境的艰难;五 、 六两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突出其留胡时间的漫长。两联有机配合,便从时、空观方面突现了苏武不可动摇 、固若磐石的爱国之志 。其中“甲帐”、“丁年”的对仗更见功力,看似信手拈来,而实有巧夺天工之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山东省乳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