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3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九年级(上)语文11月份月考试题
九年级(上)语文11月份月考试题
一、基础部分(2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分)
A.分道扬镳(biāo) 坦荡如砥(dǐ) 辙乱旗靡(zhé) 潸然泪下(shān)
B.虚无缥缈(miǎo) 慷慨激昂(gǎi) 一劳永逸(yì) 泰然处之(chù)
C.晶莹剔透(dī) 分泌唾液(mì) 噙住泪水(qín) 举世瞩目(zhŭ)
D.五彩斑斓(lān) 祖籍梅州(jú) 弄巧成拙(zhuó) 以身殉职(xù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任何一句挑拨离间的话都会影响团结。
B.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积极的心态则是成功的起点。
C.急烈的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既兴奋又紧张。
D.这条商业街十分繁华,从早到晚,行人穿流不息,热闹非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B.《古文观止》由于独具特色,自问世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C.采取各种办法培养餐饮业服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D.市领导在检查某市属国营企业工作时,提醒员工们要向竞争对手──南方省市的一些企业学习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5、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 的物候知识。
②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 在敌人控制的国土里。
③……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 。
④她想到织女每年还能和牛郎相会一次,而自己却被禁闭在深宫里,永远度着 的时光。
A.丰富 陷落 观察 孤寂 B.丰厚 陷落 探察 孤苦
C.丰富 沦落 观察 孤单 D.丰富 沦陷 观测 孤寂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2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7、根据要求用原句填空。共(10分1-6小题每空0.5分7小题2分)
(1)、 ,斜晖脉脉水悠悠。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 。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 , , 。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 ,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浏览完整试题(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6)、晏殊在《破阵子》一词中,描写碧苔和鸟啼的对偶句是 , 。
(7)、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① ,

三、阅读理解(8—26)共(50分)
(一)(8分)
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8、对选文中三件事的内在逻辑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件事在揭示曹杨矛盾这一方面不分轻重
B.三件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
C.三件事揭示曹杨矛盾由平常到不平常,件件深入
D.以上都正确
9、对选文中所体现的曹操的性格特征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残暴、多疑、爱才、虚伪    B.仁厚、爱才、多疑、虚伪
C.虚伪、奸诈、多疑、残暴    D.自私、多疑、仁厚、虚伪
10、选文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
A.丞相不在梦中,你才是在梦中  B.丞相很清醒,你却在做梦
C.丞相没做梦,你却在做梦    
D.丞相杀了你并不是在梦中,而你才是像在梦中一样,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11、杨修向曹操告发曹丕私结吴质的秘密,反遭曹操厌恶,是因为他:(   )
A.恃才放旷,得罪了曹操   B.做事草率,以疏间亲
C.耍小聪明,做事草率    D.恃才放旷,毫无策略
(二)(10分)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 唐雄不辱使命》 )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
1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答:


(三)(共18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展开余下试题16.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17.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画线词语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伞(14分)
“喀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了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句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货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23、这篇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 )(3分)
A.女售票员 B.钢铁工人 C.女售票员和钢铁工人 D.热情助人的人物群体
24、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 )(3分)
A.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25、大汉回答盲人说“雨停了”,雨其实没停,大汉为什么这样回答?这表现了他什么特点?(4分)
答:

26、文章以“伞”的接力结尾很有特点,你觉得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作文。(48分)
有这样一则寓言: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堆青草。岂料,毛驴犯了难,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毛驴最终饿死了。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耐人寻味: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来……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请自定中心和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4.D 5、A 6、A 7略
二、
(一) 8、C 9、C 10、D  11、B 
(二)
12、〔 1 )通“措”,置。(2 )道歉
13 、B
14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5.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三)
16.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17.“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
18.“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第一个“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
19.因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0.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
21.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22.如开头作者揭示对方的论据。作者简练地勾勒出三种形象:始而盲目自夸,妄自尊大;继而依赖国联,仰人鼻息;终至求神拜佛,自欺欺人,于变化之中揭示出悲观论者在精神上的节节败退,极富有讽刺意味,写得尖锐泼辣。
(四)
23、D 24、B
25、大汉这样说只是不想让盲人担心、不安,不想在盲人面前张扬自己的行为。表现了他淳朴善良、谦逊的品质。
26、以伞的接力含蓄地赞美了人们助人为乐的情怀,富有感染力。
三、略 (119.1.193.7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