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0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二语文测试题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二语文测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箴(zhēn)言 骨髓 (suí) 东南坼(chè) 庠(xiáng)序
B.觉解(jiě) 慰藉 (jiè) 挑剔 (tī) 戏谑(xuè)
C.粗糙(cào) 醅 (pēi)酒 王 (wàng)天下 长吁(xū)短叹
D.吮(yǔn)吸 将(qiāng)进酒 盘飧 (sūn) 讪笑(shàn)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阴霾 恻隐 羽旄 曲折莹回
B.精萃 忖度 缥渺 九重城阙
C.文身 追溯 藩篱 趋炎附势
D.安谧 孝悌 踯躅 出人投地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C.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指示。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6.下列句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可怜天下父母心
C.抢榆枋而止 D 阮籍猖狂
7.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
A.慈父见背 B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是以见放 当其欣于所遇
C.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愿陛下矜愍愚诚
8.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 )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北冥有鱼
B.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此小大之辩也
C. 汤之问棘也是已 /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9.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浏览完整试题A.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 怀帝阍而不见
C.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D. 而后乃今将图南
10.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夫子之谓也
二、社科类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柱顶、柱脚分别与阑额、地袱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连接,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头、柱脚的移动,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11.不属于中国传统木结构抗震防震的方法的一项是 (  )
A.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
B.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
C.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
D.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的构件连接方式被大量使用。
12.不能充分体现“以柔克刚”思想的做法是 ( )
A.采用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柔性框架体系。
B.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C.通过榫卯使木结构产生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D.利用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以增强建筑构架的整体性。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因此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 的矩形。
B.柜架结构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功效、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C.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殊柔性结构体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
D.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1分)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文章冠世( ) (2)不跻大位( )
(3)盈其箱笥( ) (4)为时所排( )
1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16.从刘禹锡、李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2分)
17.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三、名句默写 18、补写下列诗文名句。(5分)
(1) ,六宫粉黛无颜色。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 临清流而赋诗。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两朝开济老臣心。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9题。(6分)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夜久”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06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7题。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软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20、为什么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4分)
22、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3、文章结尾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六、语言运用 2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刻画了林冲和别里科夫两个人物形象,请用一个单句对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不超25字,任选一个。(2分)
(1)林冲是一位 形象。
(2)别里科夫是一个 形象。
25.名著阅读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著名的战役(50字左右 3分)。
答:
26.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 ,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
(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 》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答:
27.在下面空格线处,仿照前面加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 ,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七.作文 (60分)
  以 “走进——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所写内容必须在题目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二语文答题卡
座号
一、基础知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2分)① ② ③ ④
15、⑴(2分)
⑵ (3分)
16、(2分) ① ②
17、(3分)



展开余下试题18、(5分)⑴ ⑵
⑶ ⑷

19、⑴(3分)


⑵(3分)

20、(4分) ①


21、(4分)

22、(4分)

23、(4分)

24、(2分) 是
的形象
25、(3分)战役名称 具体是


26、(4分⑴ ⑵

27、 , ;
, 。
七、作文












































定稿必修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10 B C C B C C B D B B 11-13 B D B
14、(1)居于首位 (2)晋升 (3)装满 (4)排挤
15(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3分)
16.(2分)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1分)委婉拒绝(1分)
17.(3分)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18(略)
19、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0——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