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75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5]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苏大附中期中考试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苏大附中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总分:160分)
命题人:徐飞 审核人:刘淑芳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3分)

(3)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3分)



浏览完整试题(4)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2分)

二、古诗鉴赏(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5.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梅花,结合具体词句分析颈联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6.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7.(1) ,莲动下渔舟。
(2) ,昨夜一枝开。
(3)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不然,令五人保其首领,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5)朝搴阰之木兰兮, 。
(6)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
四、名著阅读(10分)
8.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两项(5分)( )( )
A.《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特征的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辛亥革命的消息刺激了他改变生存的欲望,他向往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最后,阿Q被充作“革命党”枪毙,而他对自己的悲剧至死不悟。
B.《风波》描写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引发的一场小风波。其中的赵七爷虽然很有学问,但精神贫乏空虚,善于韬晦且阴险凶恶、时刻梦想复辟。他的咄咄逼人的言论、恫吓欺骗的举动,说明封建复辟势力要妄图卷土重来的欲望和野心。
C.《白光》描写一个梦想升官发财的旧知识分子在科举落第后发疯致死的故事,鞭挞了这类人的卑污心理。《兔和猫》则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鸭的喜剧》记述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在居住北京期间用养小鸭的乐趣来排除寂寞的失败尝试,说明企图用点缀生活的方法排除黑暗社会造成的寂寞是不切实际的。
E.《明天》中贫苦无助的寡妇七斤嫂在救治病儿时盼望“明天”能出现好转,但“明天”给她带来了丧子的更大不幸。作品以沉重的笔调描写了劳动妇女的凄惨处境。
9.《红楼梦》第十四回主要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些事情,众人“这才知道凤姐利害”,请你说说凤姐的“利害”之处。(5分)



五、课内作品阅读(20分)
东方和西方科学(节选)
[美]乔治•萨顿
①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 A 的,他们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②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③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④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后果是 B 的。
⑤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10.给加点字注音。“蔓延”: “蔓菁”: (2分)
11.文中画线A处应填的成语是 (绝无仅有/ 比比皆是),B处应填的成语是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2分)
12.第①段中加点的“这种情况”指什么?(2分)



展开余下试题13.据第①段可知,东西方精神的区别主要是什么?(4分)

14.作者对美国文明的态度是什么?他认为应该如何使美国文明更好地发展?(5分)



15.作者作为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他有哪些新的主张?(5分)



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20分)
静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音乐.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理想,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愤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着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己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的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6、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17、品味文中加框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18、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



19、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



20、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4分)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牛郎遇见织女,留下了一场恻恻然的爱情。夫子遇见泰山,陈子昂遇见幽州台,鲁迅遇上藤野先生,生命的境界从此就不一样了。我们感念、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
请以“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 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2、B 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3、C “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4、(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各一分)
(2)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接受汤镬(烹)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就”、“唯”、“孰”各一分)
(3)吴州的百姓正痛恨他,于是乘趁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痛心”、“焉”、“噪而相逐”各一分)
(4)但在君王和父亲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一句一分)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展开余下试题5.拟人,赋予飞鸟、粉蝶以人的情感,“偷眼”“合断魂”写出了飞鸟、粉蝶对花的喜爱。(2分)侧面描写。(烘托)而借飞鸟、粉蝶的反应来衬托梅花的美丽、芬芳。(2分)
6.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的赞美,对那种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2分)运用了反衬(衬托)手法,用众芳的调零来突出幽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还运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借对幽竹“不改清阴”的赞美,讴歌了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2分)
7.(1)竹喧归浣女(2)前村深雪里(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4)以老于户牖之下(5)夕揽洲之宿莽(6)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7)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B、E.B项赵七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E项中的“七斤嫂”应为“单四嫂”。
9.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1)事事过细,决不含糊;发现有误,决不留情。(2)对违纪人员决不手软,且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3)处理事情干净利索,有条不紊。(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11.绝无仅有,骇人听闻
12.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西方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13.东方重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西方重实验精神。
14.态度:既为之骄傲,也为之担忧(或“保持谦虚”)。(2分)
作者认为应这样对待:①揭露并根除美国文明中的不健康因素;②通过发展科学、热爱趔、憎恨迷信,来净化美国文明。③吸收东方文明中的伟大思想。(3分)
15.①主张科学与人文联姻,科学需要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学科的帮助。②主张建立东西方之间融合的桥梁,促使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1点2分,2点5分)
16.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解析】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17.①“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对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注意题干让分析它们各自体现的父亲的心理。需要找到该词所在的原文。主要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三段:“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比如,“拍拍”后面写的是“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显然是异常信任弟弟;结合上文弟弟的失败和不幸,应该还包括劝勉、鼓励之意。
18. 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解析】从全文来看,开头第1段,叙述弟弟孩提时代的理想不能实现,后来被“浮世炎风”刮倒,从渺茫走向邪路,在整日整日的游荡中,遍尝酸甜苦辣咸,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逐渐理解了现实,逐渐理解了父亲。从这里可以解读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的第一个主观原因。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议论的句子:“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第二个主观原因,小说中也有直接议论的句子:“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文章第6段,父亲为四处碰壁的儿子买出租车,父子关系释然;文章第10段,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父亲看到弟弟的坚强,父子感情加深,父子互相理解信任。全文第3段、第7段、第9段三个承上启下的段落非常明确的叙述出父子感情的转化过程。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19. 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0-201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