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56  
标签: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鄂教版九上19、公输
19、公输
【学习目标】
1、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其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词语释义】
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
原藉子杀之: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藉,凭借。子,您。
义:坚持合宜的道理、情理。
说之:解释这件事。
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
知类:明白事理。
胡不已乎:胡,为什么。已,停止。
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以……为:认为……是。
虽然:虽是这样。
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九,表示次数多。机变,巧妙的方式。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主题分析】
这是一篇思想观点鲜明的宣传文章,也是一篇逻辑性异常周密的学术文章,墨子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明辨是非,驳倒对方。纵观全文,墨子采用了先说服公输盘,再说服楚王,最后又以实力相较量,终于取得止楚攻宋的胜利。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墨子思想亡的细致周密,也看到了墨子对敌方判断的准确。他根据论敌的思想活动,步步为营,决战决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对公输盘这个有头脑、有计谋的能工巧匠,采用“类推”方法,有斥责,也有劝戒,迫其“败阵”;而对“楚王”这个贪婪成性、头脑发胀的大国君主,则采用“类比”方法,使他知道如若攻宋,定是得不偿失,乃是不智之举,终于迫使强敌敛手,完成了风尘仆仆来楚的任务。
【布局谋篇】
全文共2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说服公输盘,并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浏览完整试题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难点突破】
墨子的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今天来看“非攻”也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外交斗争,又有实力较量,二者相辅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如果墨子只凭他的“雄辩”去进行斗争,仍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战果。不可无外交,但更要注意实力。墨子的实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领,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为后盾。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领的禽滑厘等宋国人民。这对我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激励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相关背景】
墨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脱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大约在公元前444年,楚用公输盘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诗词品读】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凭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句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巩固训练】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词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说: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B、为: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争:知而不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D、见: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吾义固不杀人(固: )
⑵不可谓知类(知类: )
⑶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牒: )
⑷公输盘诎(诎: )
⑸夫子何命焉为(焉为: )
⑹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 )
⑺虽杀臣,不能绝也(虽: )
3、译句。
⑴胡不见我于王?
⑵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4、下列各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长:宋无长木  身无长物
B、绝: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处逢生
C、敝:敝舆  敝帚自珍
D、已:胡不已乎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人物也在对话中表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
B、对墨子“愿借子杀之”的请求“公输盘不说”这种态度,表明公输盘这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帮楚造云梯攻宋的行为就是助人杀人。
C、楚国地大物博,还要去进攻一个弱小穷困的宋国,墨子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
D、墨子在强大的楚国面前说服楚王停止攻宋,体现了墨子不怕死的精神。
6、“公输盘服”是说被墨子说服了,联系后文,他到底服了没有?何以见得?
7、(2006年重庆试题)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1)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2)“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3)我们的花园里仅有几盏灯,可他们才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4)“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第二部分:
(一)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日:“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子墨子曰(子: )
②愿借子杀之(  )
③吾义固不杀人(  )
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宋何罪之有?
③吾既已言之王矣。
10、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用原文回答。
11、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
12、“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
13、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二)
楚子发母(节选)(2006年莱西试题)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展开余下试题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③【黍粱]好粮食。④【内】通“纳”,接纳、进门。⑤【注】倾倒。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⑦【糗(qiǔ)鞴(bèi)】干粮。⑧【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士卒得无恙乎?(恙: )
②子发于是谢其母。(谢: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16.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
17、(2006年宁波试题)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⑴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
A、匡衡  B、陶渊明  C、李白  D、王羲之
⑵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仔细研读,
深入思考,才能品出其中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⑶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18、读下列小故事做题。
某年除夕,有个财主请书画家祝枝山写对联。祝枝山知道这个财主平日搜刮乡里,欺压百姓,就想借机奚落他一番,便在财主的大门、二门上写了两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财主一看气急败坏,但又奈何不得,就到县衙告状。可祝枝山不慌不忙,在堂上一念,县令与财主皆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县令只好叫财主向祝枝山赔罪。
请问:祝枝山是怎样念的?
(参考答案:1、C 2、⑴本来⑵明白事理⑶书板,木札⑷(办法)穷尽⑸表示疑问语气⑹用什么(方法)⑺即使 3、⑴(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⑵我知道您要怎么对付我,我也不说。 4、B(点拨:前者意为“杀绝,根绝”,后者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 5、D(点拨:墨子这样做与他是不是怕死没有关系,他是为了宣扬他的“非攻”“仁政”的思想。) 6、没有。一方面找借口“吾既已言之王矣”,一方面同墨子较量实力,失败之后又想杀掉墨子。 7、(1)词浯误用。将“认识”改为“见识、了解”(2)语序不当。“这回”应放到句子的前面(3)关联词搭配不当。“才”改为“却”(4)成分残缺。在“感谢”后加上“父亲”,(加上“他”、“他们”、“生活”均可)。(只要修改正确、符合文意即可) 8、①先生,对男子的尊称②第二人称,你③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④楚国的别称 9、①你有什么见教呢?③宋国有什么罪呢?③我已经把攻打宋国的打算告诉楚惠王了。 10、“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 11、吾义固不杀人。 12、“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13、写墨子说明公输盘的过程。 14.①疾病②道歉(谢罪或认错)(大意正确即可) 15.(他的母亲)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大意正确即可) 16.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大意正确即可) 17、⑴①B②A③D④C⑵例:读书既要常看,也需方法,更要学以致用。短短六句,即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辟!那些只会埋头死读却不知消化的“两脚书橱”,正是“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的最佳佐证。(点拨:批注不限于题目所列角度,也不必说明批注角度,表述合理即可)⑶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三种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即可) 18、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116.208.221.94)
标签: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鄂教版九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