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89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苏教版九上《桃花源记》随堂检测
17、桃花源记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⑴渔人甚异之(异: )
⑵欲穷其林(穷: )
⑶便要还家(要: )
⑷便扶向路(扶: )
⑸欣然规往(规: )
⑹后遂无问津者(津: )
2、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⑵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4、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5、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能力拓展】
7、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近义词]:洞天福地
[反义词]:人间地狱
[英语]:the Land of Peach Blossoms
[故事]: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与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
材料二:在以山水风光秀甲天下的桂林阳朔县境内,就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早在二千多年前,“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曾是汉代以来的古驿道地区,至今那里仍有不少汉墓群遗址。笔架山一带周边十余里范围内,村民们均有种植桃树的习惯。每年三月,桃花怒放,状如云霞,加上金黄色的油茶花和雪白的茹菜花,再镶以紫红色的红花草,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个五彩斓的锦绣世界。在乌龟河两岸和燕子湖边,数以十万计的各色桃花染红了青山脚下、村边路旁。沿途的田园村舍、古桥溪河、深潭溶洞,加上在田野上耕作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景象。
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二中加点的“世外桃源”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含义的侧重点是一样的吗?
8、下面是陶渊明的一组名句,结合这些诗句,谈谈你对陶渊明性格的了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第二部分: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浏览完整试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第2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
10.“豁然开朗”在文中的意思是 ;现在使用这个成语,除了原来的意思外,还可以形容 。
1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第2段中可以用来证实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语句是:
(1)
(2)
13.文中除了反映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外,还反映了他们 的生活状况和 待人之道。
(二)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有泉幽幽③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④,或倍尺⑤,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⑥(hóng),菖薄被⑦之,青鲜⑧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⑨,睨若无穷,然卒人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⑩,可列坐而庥⑾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⑿。视之既静,其听始远⒀。
予从州牧得之。揽⒁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⒂(shī)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⒃,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⒄。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⒅(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②桥:建桥。③幽幽:水细流的样了。④咫尺:八寸为咫。⑤倍尺:二尺。⑥泓:深潭。⑦被:披。覆盖。⑧鲜:苔鲜。⑨纡余:曲折延伸。⑩箭:小竹。⑾庥:庇荫,保护。⑿风摇其巅,韵动崖谷:风吹动竹树作响,在崖谷中振荡共鸣。⒀视之既静,其听始远:眼见竹叶已停止摇动,而声音方传至远方,在虚谷中回荡。⒁揽:除。⒂酾:分流疏导。⒃阳:渠之北。⒄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使后来喜欢访求山水的人更容易找到。⒅蠲:清除、疏通。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石渠,民桥其上( )
(2)其鸣乍大乍细( )
(3)北堕小潭( )
(4)睨若无穷( )
15.对第2段中四个“其”字的含义,分析正确的是( )
惜其(1)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2)所属,遗之其(3)人,书之其(4)阳。
A.(1)(3)同,(2)(4)同 B.(1)(2)同,(3)(4)异
C.(1)(4)异,(2)(3)异 D.(1)(2)(4)同,(3)异
16.翻译下列句子。
(1)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2)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17.这篇短文景物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18.从石渠的景物描写中,你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请简要概括。
第三部分:
19、综合学习与探究:实话实说谈“自尊”
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粮;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雄鹰,尊严就是翱翔……真正的尊严,它所张扬的是人的存在质量,而不仅仅是存在的形式。尊严是一面旗帜,它在人类灵魂的制高点迎风飘扬。因为尊严,一个人变得高大起来;因为高大,尊严变得神圣起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捍卫尊严”的“实话实说”现场。
⑴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名人自尊自爱的故事,你能举出几个来吗?
⑵鲁迅笔下的阿Q挨了打却说“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及将自己癞头疮疤当作高尚光荣称号的“自狂自尊癖”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呢?请你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说一说。
⑶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张也比李扬多3分,课后趁没人注意,李扬把张也的笔记本偷走了。你认为李扬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0、指出下面这段话表述了故宫哪些方面的信息。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知识链接】
诗中的桃花
夭桃灼灼依窗前,春色缤纷带紫烟。——储氏《桃花》
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唐彦谦《绯桃》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于谦《村舍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析为谁开。——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参考答案:1、⑴感到奇怪⑵走完⑶通“邀”,邀请⑷顺着⑸计划⑹渡口 2、C 3、⑴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 4、C 5、A 6、⑴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⑵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7、材料二中的“世外桃源”主要强调的是此地风景优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主要是强调与世隔绝,没有战乱。 8、本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成理成文即可。示例:陶渊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 9.延 10.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光亮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或“心情由沉闷一下子变得愉快”等) 11.率领妻子、孩子及乡亲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安居乐业(或“富裕自足”或“和平安定”等)热情好客(或“友好真诚”等) 14、(1)建桥(2)声音(3)(像瀑布一样)流人(4)看上去 15.D 16.(1)看到它们已经静止不动了,但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却在远处传播。(2)拨开阴郁的密林,除去遍地的枯枝败叶,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烧掉堆积起来的杂草作肥料,石渠里的水便很满。 17.石渠及周围景物 18.本文写的是作者发现石渠的经过,描写了石渠周边的清寂环境,抒发了作者写本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排遣郁闷,寄情山水的平静心态。 19、⑴示例:不辱使命的晏婴、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留学不输入格国格的徐悲鸿等。⑵不是。阿Q精神胜利法所表现出的是病态的灵魂,根本不是自尊。当今人们的精神胜利法仍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体现着,日常生活中,大的方面有人一味夸耀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而轻视历史较短的国家;小的方面有人以城里人自居,自高自大,而视他人为“乡下人”。精神胜利法在今天虽有一定的广泛性、现实性、但不等于有合理性。⑶虚荣心太强,导致嫉妒心理。示例:李杨,我知道考试成绩不如别人是一件令人很难受的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大家都是同学,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友好相处。更何况,今后还有许多考试等着我们,可能有许多人成绩会超过你,难道你要把他们的笔记本都拿走吗?把笔记本还给张也吧,然后加倍努力,下一次考试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20、地理位置、名称、历史价值) (116.208.215.185)
上一篇:
苏教版九上16、陈涉世家
下一篇:
苏教版九上18、与朱元思书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苏教版九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